数字化井场标准模板研究与应用
2024-04-14刘伟吴超唐梦
刘伟?吴超?唐梦
摘要:国内首个数字化井场试点德探1井试运行以来,初见成效,其运行效率、处置能力与管控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试点井集成功能不足,没有形成数字化井场标准,不能快速进行推广应用,并且不同队伍状况及设备配置不相同,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为井场的数字化转型增添了难度。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字化井场标准模板研究,不断升级完善数字化钻井队信息化应用标准,整合现场工程、井控、装备、安全等多种数据资源,全面推进钻井现场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技术支撑能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率、可复制的新型数字化钻井队。
关键词:数字化井场;硬件研发;软件组成;管理制度; EISS系统
一、前言
国外多家石油公司已开发作业支持中心并应用实践,如哈里伯顿的RTOC[1]和斯伦贝谢的 OSC[2]。作业支持中心是由相关科学技术、工作流程和IT基础架构组成的前后方协同工作系统,专业团队借助于该系统同时对多个钻井作业进行实时监控、专家支持、动态决策,以此实现数字化井场。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全国联网的钻井技术数据库,各企业的钻井数据库建设良莠不齐,缺乏对数据的更深层次分析处理、综合利用以及对钻井全过程的协同管理与指挥功能,钻井数据的自动采集率低、实时性差,钻井的智能化程度还很低[3-4]。川庆钻探公司在德探1井率先进行数字化井场试点。通过数字化井场标准模板研究,不断升级完善数字化钻井队信息化应用标准,整合现场工程、井控、装备、安全等多种数据资源,全面推进钻井现场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技术支撑能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率、可复制的新型数字化钻井队。
二、数字化井场硬件部署研究
数字化井场硬件包含各类工程、装备、人员等实时动态数据采集装备,同时在打造的“三个中心”里可以实时展示各类视频、实时数据,提供多专业协同作战,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效率,如图1所示。
(一)数字化协同工作室
协同工作室布置三台电脑,分别设置钻井、录井与钻井液三大工程师平台,工作室实行工程、地质及钻井液三位工程师协同办公,同时,布置两台液晶电视,展示现场实时生产情况,实现现场人机综合管控和与EISC远程支持有效衔接。协同工作室还配备polycom视频会议终端、视频监控、一体化数据采集器等。
(二)数字化值班房
数字化值班房主要包括电脑、液晶电视、全向麦克风等。值班房主要用于当班人员具体工作部置,班前会、班中巡检与班后会内容全程在线展示,生产组织过程透明,应用大数据分析自动推送当日工况下具体措施和重点施工方案。
(三)一体化采集器
一体化采集器具有作业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储存、井场组网、视频监控、视频会议、VoIP语音通信、设备运行监控管理功能。现场端口数据流分析,轻量化网络安全防御,运行状态监控管理、内置冗余AC电源、内置电池及保护管理、支持远程运维管理等特性。可实现对作业现场多专业、不同类型装备的工控数据的采集、储存、传输。为现场钻井、录井、试井、钻井液作业等专业数据建成一个完整、稳定、高效的井场数据应用中心,实现井场各业务数据的一体化接入。
(四)无线组网设备
无线组网可解决现场生产数据采集后网络传输延迟、丢包率问题,缩小网络广播域,减少网络广播数据包对生产数据传输的干扰,保障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完整性,把井场无线局域网分成2个部分,实现二层网络隔离。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应用专网和井场办公应用无线覆盖专网。
(五)电子液面坐岗仪硬件
电子液面坐岗仪主要包括防爆液面坐岗监视一体机、防爆电源接头、CPU、固态硬盘、无线网卡、高清摄像头、防爆绕行管、天线、防水插头、安装配件等。通过在循环罐处增加一台防爆显示器,实现了液面坐岗记录的电子化,并集成了液面实时数据跟踪、起下钻井液修正表、回流量记录表、井控预警和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实现了坐岗工的无纸化与智能化办公。电子液面电子坐岗仪由标尺位移传感器、防爆触摸屏和预警软件组成。
(六)司钻领航仪硬件
司钻领航仪主要包括防爆触摸一体机、CPU、固态硬盘、无线网卡、有线网口、高清摄像头、拾音器、音频、电源、安装附件等。
三、数字化井场软件部署研究
用信息化平台把钻井队的全业务链数字化,持续优化数字化钻井方案,改变原有的作业模式,实现了“经验钻井”向“智能钻井”的转变,如表1所示。
四、数字化井场管理制度研究
(一)机构与职责
钻井队:负责现场数据录入;拆迁安期间,通过手持终端每日上报搬安数据;完成钻井日报数据上报;井史数据在数据产生后24小时内上报;负责数字化设备的安装、拆卸和管理;负责数字化现场的运行,核心功能的使用。
钻井液作业队:完成钻井液日报数据上报;钻井液动态数据在数据产生的当日填报;钻井液井史数据在数据产生后24小时内上报;负责数字化现场钻井液专业相关功能的使用和正常运行。
录井作业队:负责井场组网;现场作业井录井实时数据传输、上报;完成录井日报数据上报;录井动态数据在产生后24小时内上报。
(二)核心功能应用制度
智能任务书:钻井技术负责人是该功能应用的责任主体;每日7:30、19:30班前会前应提前生成当班任务书,工程参数、工作安排具有针对性。智能班前会:钻井队长、技术负责人是主体;记录工应组织召开班前会,负责操作系统、录音、维护参会人员等;参会人员及语音记录人数应大于5人。智能巡检:岗位员工负责巡检手持机的使用;岗位员工应在当班班前会前完成岗位巡检内容;每班应完成岗前、岗中、岗后三次巡检。
工程师平台: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及时处理EISS信息系统推送的预警信息, 2小时,值班人员完成当班预警信息并确认;及时回执川庆公司、钻探公司专家指令,2小时内,值班人员完成当班EISC信息并确认;每日汇报内容,9点以前完善相关资料;气层起钻作业前,必須使用起下钻安全分析模块,并根据油气层起钻前安全评价分析,决定是否进行起钻作业。
(三)硬件管理制度
工程师值班室EISS系统管理: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安排指定人员)负责每天输入、校核系统基本参数;专人负责工程师值班室内的设备管理;工程作业智能支持系统井场版EISS系统,钻采院工信中心负责设备软件升级。数字化值班室管理: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生成当班钻井作业计划书;数字化值班室设备管理,由当班记录工负责;记录工负责数字化值班室内硬件设备,设备故障时,及时上报队领导。司钻导航系统管理:由当班司钻负责显示器正常运行、日常维护;如遇紧急情况时,专家、领导会通过司钻导航系统直传指令。
手持终端巡岗系统管理:手持机由指定岗位负责,日常巡岗、交接班正常使用;手持终端硬件故障时,及时向设备副队长汇报。多传感器采集系统管理:由各岗位负责人定期巡回检查各传感器工作情况;出现故障时,及时上报井队负责人。井场内网系统管理:定期巡检井场内网网桥;网络设备不得随意移动、变更位置;信号中断时,及时上报。
五、数字化井场应用及效果
自数字化井场标准模板研发以来,目前已高效完成24支数字化钻井队转型建设,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的21项指标,增强全面感知能力,推进现场岗位资料“减负”,开展生产协同,生产时效大幅提升;以司钻领航仪为核心的轻量版数字化钻井队已推广8支队伍。数字化助力公司生产效率整体提高5%,川渝地区钻井故障复杂时率降幅20%,整体提速17%,应急处理时间同比降低30%。
(一)增强全面感知能力
部署12大类、500余个传感器,配备智能手持终端,数据采集从部分到全面 、从单一到多元、从地面到地下,实时采集参数增加近17倍,初步建立了钻井现场作业的全面感知能力。
(二)推进现场岗位资料“减负”
80%的作业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和共享。减少基层填报纸质表格140余张,现场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每日资料收集工作量减少50%以上,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开展生产协同
以井筒工程作业为主线,实现了井筒全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生产要素信息全程跟踪,资源智能调配、作业智能预警、服务订单管理,生产时效大幅提升。
(四)打造科学钻井模式
1.开展实时数据分析,利用边缘云计算,钻井全过程“边钻边算” ,精准作业。建立以数据驱动的工作模式,集成工程主要计算模块,探索“边钻边算”的工作新模式。打造钻井、录井、钻井液工程师协同平台,创建工程地质一体化协同作业新环境。
2.探索关键岗位数据赋能,促进工程管理上新台阶。岗位赋能:开发现场主要关键岗位工作智能助手App,提高关键岗位工作效率。智能任务书:每班智能定制工作任务书,科学制定生产计划,任务可量化考核。
(五)提升井控风险防范能力
创立井控管理新模式,实现井控活动全过程管控,井控装备数字化改造,溢流、井漏发现更及时,处理措施更可靠。
六、结语
随着钻井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井场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通过对数字化井场标准模板的研究,已形成了可提高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技术支撑能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率、可复制的新型数字化钻井队,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业务数字化新模式必然不断推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单雪薇.物联网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要点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20(11):19-20.
[2]任泽坤,许勤,张雷,等.5G在油气田智慧勘探井场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油气与新能源,2021,33(02):62-66.
[3]赵改善.石油物探数字化转型之路:走向实时数据采集与自动化处理智能化解释时代[J].石油物探,2021,60(02):175-189.
[4]叶静.人工智能及数字化在石油企业的应用[J].产城:上半月,2021(09):100-101.
作者单位: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鉆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