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让“中国元素”强起来

2024-04-14任荣辉

辽宁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扎根大地

任荣辉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教育走中国特色之路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核心要义是基于中国国情、面向国家需求、实现人民理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最可观、可感的实践特征之一就是要用好“中国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用好“中国元素”,不是简单的物理接触过程或美学装饰样态,而是要综合运用教育手段挖掘“中国元素”,课程化“中国元素”,让“中国元素”强起来,让“中国元素”入心塑能。

其一,让“中国元素”充满教师业务视野。“中国元素”要强起来,首先教师要理解、信赖“中国元素”。只是基于具体学科情境,碎片化、常识性地了解“中国元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有必要系统“补课”。教师可以根据任教学科的相关性或个人业务水平,从哲学、科技、艺术、社会等领域中选择适合的切入点,逐步从碎片搜索模式发展到系统供给模式,从而让课程中的“中国元素”强起来。

其二,让“中国元素”伴随学生学习实践。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但静态的展示往往更新节奏较慢,容易使师生审美疲劳,而动态的“中国元素”能持续发挥作用。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序列化的“中国元素”,教师可以按照季节的变迁进行教学,构建动态的序列化课程,将自然科学、民风民俗、生产劳动、地域特征等内容整合起来,使众多“中国元素”相互关联、彼此带动,推动“小课程”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大课程”。

其三,让“中国元素”成为学科融合要素。中国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传统教育也十分讲究融会贯通,这些文化品性与当下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学科融合理念十分接近。当下课程实施特别强调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相融合,这方面来自国外的教学案例很多,用起来也相对顺手。但是,教师需要在中外融通的格局中强调“中国元素”,如音乐教师和科学教师可以共同探究古代乐器——编钟,引导学生明确这种乐器发声的奥秘是物体震动发声,从而在学科融合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样的“中国元素”引领师生在跨学科中进行融合学习、实践。

其四,让“中国元素”链接传统与未来。中国不仅仅有脸谱、国画、武术、长城等传统元素,还有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网、世界领先的5G 技术等当代元素。当代“中国元素”种类繁多、熠熠生辉。细想之下,校园文化中往往传统元素多,而当代元素少。因此,让基于当代、面向未来、代表先进文化的新“中国元素”与传统“中国元素”交相辉映,才能成就完整的“中国元素”课程。

用好“中国元素”,扎根中国大地,让课程中的“中国元素”强起来。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扎根大地
大地之歌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裂开的大地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