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路径

2024-04-14

关键词:机房文档计算机

张 露

(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江苏 扬州 225100)

“人无德不立。”德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事,更不能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每位教师都应承担“教书”与“育人”的职责,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和德育修养。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还要抓住时机,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从信息技术实践操作中,让学生获得高尚、健康的德育品质。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分辨力,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因此,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课堂,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成为拥有信息素养、良好品格的时代新人。

一、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融合现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除了教给学生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外,更要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法治观念、良好审美情趣的培养,用正确的德育修养陶冶学生。

(一)小学生对网络德育、法治缺乏正确认识

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难题。如一些小学生沉迷网络,对网络游戏上瘾,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而留下安全隐患等。同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一些学生在机房乱敲键盘、分食零食、说说笑笑、下载游戏、听音乐、看电影。小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网络道德、规范、安全、法治的思想认识,信息技术教师又将教学重心放在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上,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德育整合不深。教师应顺应小学生心智特点,积极渗透道德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行。

(二)信息课教师对德育存在认知偏差

立德树人背景下,各学科都要关注思想道德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中,获得必备的道德品格和法律常识。但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对德育渗透并不重视,在教法上、理念上,仍以知识讲解、实验操练为主,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比如,一些小学生法律意识欠缺,在网络“冲浪”时,可能会遭遇网络诈骗,自己又不敢向教师、家长反映,导致越陷越深。再如,网络信息纷杂,小学生缺乏应有的分辨力,垃圾网站、暴力信息严重干扰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明确德育地位,坚守初心,抓住时机厚植德育情怀。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整合德育路径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灵魂的塑造,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优势,以贴近学生生活方式,精心设计、精准施教,融入德育,提升课堂吸引力,让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相得益彰。

(一)教师以身示范,培养文明上机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和榜样。教师要从学生上机习惯抓起,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文明上机的习惯奠定品德基础。在进入机房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严格遵守机房规则。通过讲解机房规则,让每个学生都爱护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在操作计算机时,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特别是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不能违规操作,不能乱删系统文件及其他文件,要听从教师的统一要求,正确、有序地使用计算机。教师在机房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要在学生上机前打扫机房卫生,对相关设备进行归类整理。学生进入机房后,特别是初次学习信息技术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计算机、鼠标、键盘等充满了探索欲,教师要明确上机操作规范,让学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当使用计算机,会造成计算机损坏,给学校带来损失;不良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也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和安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以身示范,从严要求。教师要加强自我职业道德的规范,在进行操作演示时,要准确、熟练、规范。比如,对于开关机顺序,教师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关闭电源前,要对文件做好保存,并退出文件系统,再点击“开始”菜单“关机”按钮,最后再切断电源。面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教师要讲解机房学习所注意的细节问题。比如,键盘在使用时,要轻敲,不能用力拍打;鼠标使用时,也要轻点,不能用力按压;电脑桌椅在使用后要摆放整齐,安静离开机房。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不良上机行为进行规范,在讲解知识点时,学生要跟着教师的节奏、步骤,学习和操作计算机。当下,所有机房计算机都可以直接连接互联网,互联网海量信息繁杂,小学生缺乏是非判断力,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上网习惯的培养,对于不良信息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存在色情、暴力信息的网站,要严肃抵制。

(二)有机渗透德育,激发学生向善情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点及教学内容,恰当融入德育元素,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情感。比如:在WPS 文档软件学习中,对于“插入图片”一节的学习,教师设计课堂导入:在中国的五岳名山中,泰山巍峨壮观,独领风骚。利用暑假去游览泰山,拍摄了很多泰山的照片,如天柱峰、桃花峪、日观峰、傲来峰等。这节课,教师将利用WPS“插入图片”功能展示登泰山的美景,对照图片,写上文字,制作关于泰山的旅游介绍。打开WPS 文档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看一看,如何插入图片?饶有兴致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利用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认识计算机”一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构成部件,在对硬件系统进行讲解时,教师打开机箱,为学生一一呈现主要部件。在介绍“CPU”时,教师可以顺势融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龙芯”系列处理器。虽然我国在CPU 领域起步慢,但在无数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国产CPU 的运算速度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我国的“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软件领域,我国的WPS 办公软件、金山、360 杀毒软件等,都具备非常高的行业市场占有率。拓展介绍相关知识点,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计划地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能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三)抓住探究契机,塑造学生德育之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带领学生参与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互学互助。同时,将德育资源无痕衔接,渗透其中,化育学生的心灵。比如:“初识画图”一节主要对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操作和练习。关于“剪贴板”的应用,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带有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观察图片,鱼缸里的水浑浊不清,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将小金鱼的家收拾干净呢?有学生想到,可以利用画图软件“橡皮擦”工具,点选“橡皮擦”,将鱼缸里的垃圾擦掉。教师给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接着提问:擦掉的地方又该怎么处理?有学生想到“颜色填充”工具,可以选择某种颜色,对擦掉的地方填充不同的颜色。然后,再次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有学生想到了更快捷的方式,学生说:“可以再画一个新鱼缸,将原来的小鱼粘贴进去。”这个方法如何操作?我们可以利用“剪贴板”,先新建一个新的鱼缸图片,用鼠标点击原来图片上的小鱼,利用“选择”工具,将小金鱼“剪切”到剪贴板,再利用“粘贴”功能,放置到新建的鱼缸图片,这样小金鱼就拥有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家。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画图里的“剪切”与“粘贴”功能。同时从画图软件学习中告诉学生,平时也要多做家务,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洁有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还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四)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德育渗透途径

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要结合不同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比如:在学习“编辑文档”时,对于文档的管理,要注重安全保护意识。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文档类病毒,让学生了解文档病毒的特点、危害。同时,针对常见病毒,让学生通过了解病毒预防知识,渗透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及时、有效地查杀文档病毒,能确保文档安全。同时,在认识计算机病毒时,让学生明确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是违法的,从而增强计算机安全防护意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在网络社交及网络使用中,要教育学生不能中伤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比如,一些人利用网络黑客工具窃取他人隐私,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盗取他人的数据资料,甚至在网络上传播带有破坏性的网络病毒,泄露与国家机密相关的信息,等等。小学生要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坚决杜绝做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的事。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渗透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输入文字”时,教师布置一些文档,看谁能用最短时间完成打字任务;在学习“画图”时,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绘画比赛活动。形式多样的竞赛,能增强学生挑战自我、应对竞争的信念,让学生从信息技术技能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编辑“幻灯片”时,教师让学生以4 人为一组,开展制作精美幻灯片的比赛,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有人负责收集资料,有人负责美化图片,有人负责编辑幻灯片,遇到问题相互交流,发挥各自所长,增强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

(五)拓展主题实践,发展良好道德品行

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的融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比如:在欣赏型课堂,教师可以“画图软件”为工具,挑选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对图画进行美化处理,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在动手实践型课堂,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以具体的实践任务,渗透德育。比如:在灵活运用WPS 文档处理方法时,教师布置“献给父母的感恩信”任务,让学生自己写具体的文字,插入不同的图片,让整个文档更有新意,表达对父母的爱。学生在动手制作感恩信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文档处理技巧,还从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深情。在交流型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课程中的难点展开讨论,深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基于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如何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怎样选择“关键词”,如何安全使用网页浏览器,如何接收电子邮件,如何设计、管理“我的空间”等,教师让学生以感兴趣的话题,分组展开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提高课程学习效率。互联网里的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而不能让学生沉迷互联网。一些学生喜欢用QQ 聊天、喜欢玩网页游戏,教师要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明确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人,对于来自网络上的邀请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能将自己及家人的重要信息透露给不认识的网友。教师可以重点选择一些真实案例,提醒学生要时刻保持冷静、清醒,切勿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蛊惑。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德育两者具有互促性,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依托信息技术课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的过程中,严于规范自我,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争做文明好少年。

猜你喜欢

机房文档计算机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计算机操作系统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N通信公司机房节能技改实践
新型有线电视机房UPS系统的配置
大功率发射机房冷却送风改造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