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4-04-13叶剑林胜利徐仰丽苏来金吕占富

食品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训思政课程

叶剑,林胜利,徐仰丽,苏来金 ,吕占富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温州 325006);2.温州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 325035);3.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平阳 325400)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对课程思政的明确定义,也是“课程”与“思政”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体现。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建设、社会和谐的大事,责任重于泰山。“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食品类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旨在介绍食品安全问题和防控措施。课程对于大学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维护食品安全权益,将来承担维护国家食品安全职责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符合中共中央教育部党组提出的“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思政元素系统性不够、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等。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精细化设计,特别是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机融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积极创建思政教学方法等创新和实践活动。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对于提升课程育人水平,实现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培养和造就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和产业要求,且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该课程主要对标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岗位群,以培养食品安全控制管理能力为核心目标,围绕“食品安全基础、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加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储运安全与追溯体系”四个模块开展教学。课程要求学生树立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掌握食品安全管理、品质控制和体系审核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上该课程的学生以高职和本科在校生为主,虽经过2~3年专业课程学习,但基本不具备食品行业工作经验,对课程所设知识技能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知,因此对所学课程及专业认同感不强,同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强。基于社会对食品安全高质量监管的渴求和学生基本学情及个人发展需要,该课程制定知识、技能和思政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理念,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组成;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常见危害因素及控制策略;熟悉各类质量管理体系和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实施要点,并对食品贮运全程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理论有一定认识,由此树立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中国特色视角。

2)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包括对食品中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控制策略制定;熟练运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来解决食品管理过程中的一般问题;能够基于各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开展文件撰写、审查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3) 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树立“食品行业是良心工程”的社会责任感,能时刻关注公众安全和生态文明;认同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能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审视食品安全问题,崇尚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未来食品从业者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2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建构

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旨在令思政教育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的结合[2]。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3]。此外,还要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要求,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人才。为实现该目标,首先应对课程思政元素充分挖掘。根据课程目标及特点,项目组基于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真实工作场景、食品企业典型案例以及行业热点话题,首先针对各单元的知识内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情景融入式实训项目。再围绕《纲要》的建设重点要求,深入挖掘项目的知识技能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自信、政治认同、科学认知、法治理念、责任意识、团结合作等课程思政元素,探索适宜的融入途径(见表1),实现所有单元及实训项目均有思政元素,为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了充足的思政资源。

表1 项目化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融入途径

3 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3.1 产教融合建设特色课程思政实践平台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实训项目往往需要结合真实工作场景和案例展开,因此实践场地建设对思政元素融入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该课程的实训场地构建以团队主编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实训教程》和规上企业食品建设标准为主要依据,在校内主要依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大学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第三方分析测试中心,并配套欧倍尔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追溯及GMP、HACCP管理等实训仿真软件,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和流程开展实训。校外则引入政校行企资源不断完善实训条件。一方面对接一鸣、大好大、华忠水产等合作企业,基于不同企业的车间特点构建“实岗+实境+实战”的实训场景,另一方面与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督协会,将课程实践活动与协会职能相结合,为食品安全公众开放日等公益项目建立了实践平台。对接生产过程、产业技术和创新需求设计的课程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提供了虚实结合、全真全程的工作情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也会遇到各种书本外的新案例、新问题,这会促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团队合作来解决,在此过程中形成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2 立体化教学推动思政元素全程融入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思政元素的融入非常依赖教师的口才和个人魅力,且有时融入方式略显生硬,导致学生体验感不佳。鉴于此,该课程利用各类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并根据各章节和项目特点,对课前、课中及课后三阶段进行精细化设计,通过多种策略并举,使思政之“盐”融于知识技能之“汤”。

3.2.1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构建

课程以团队主编的“十四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以及《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实训教程》为主,线下教学一方面抓牢“第一课堂”,全面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和实操要点;另外,基于实践平台开设“第二课堂”,定期组织如食品安全岗位体验、实地考察、公益宣讲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食品安全意识和团队精神[4]。线上教学主要依托课堂派教学平台,从政校行企等渠道收集典型案例和图文资料,对各知识技能点进行碎片化开发和思政元素融入,形成课件、微课、实操视频等数字教学资源以及在线题库、任务单、工作手册等实践学习资料。同时充分利用讨论板块,一方面供教师定期答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另外建立微信公众号,除必要的教学资源外,还定期回顾食品安全新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新动态以及优秀从业者报道,使思政案例库及时更新。这种“线下同步+线上异步”的教学模式,使学习的时空壁垒被打破,学生得以随时随地登录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反馈,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能有效解决传统教材中思政案例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3.2.2 “三阶段”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堂”使学生能系统学习课程知识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5],也是思政元素融入的“主干道”。往年第一课堂受困于主客观条件,其教学过程主要集中于课中的知识传授和实操练习,间接导致思政元素融入途径单一。而近年来课程持续推进数字化教学建设,充分发挥了线上教学平台智能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完善了以学生为中心,线上与线下协同,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能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自然融入。

课前是自主学习阶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重点。首先在课堂派平台提前发布该节学习任务和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微课或短视频学习,并通过完成其中的小练习,实现专业知识的初步建构。该阶段思政元素主要以案例形式融入,例如在“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单元,线上资源包括近年来如“鼠头鸭脖”“撒尿青啤”等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典型违法案例,以及如转基因、预制菜等新技术、新业态引发的争议。同时,教师在讨论区发布如“你对预制菜的安全性有何见解”等相关话题,通过积分奖励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并积极回答。线上预习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项目的价值,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和诚信观,并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则通过平台大数据反馈了解学生基本学情,为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以及教学策略拟定打下基础。

课中是强化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技能点。根据不同章节特点,将知识技能的传授模式转变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灵活运用翻转课堂、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多种互动形式,选择性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并柔性植入思政元素。涉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的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科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文本构思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课程活动以翻转课堂和考察调研为主。比如针对预制菜品的添加剂及安全性,学生小组课前从课堂派接收任务后,需要实地调研超市等场所,收集不同类型预制菜品所用的添加剂,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使用安全性,最后以PPT形式当堂汇报。教师还可针对此类话题组织辩论赛,使学生在言语交锋中对食品的危害因素有进一步的科学认识。而在实践性较强的GMP、SSOP、HACCP等单元,学生需要认识不同岗位的功能和实际工作内容,因此项目多采用角色扮演和实战演练的方式开展。课程首先基于企业真实案例凝练工作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需要在仿真软件以及真实工作情景中进行不同岗位间的互动。通过一系列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既能领悟岗位的技能要点,也能够树立专业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师在课中的角色也由以往的传播者转变为组织者和领路人[6]。除必要的重难点知识解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实训项目的组织、过程指导以及质量点评,该过程中细节的思政元素融入也同样重要。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开始前可以为学生分发职业宣言卡,要求学生根据角色特点确定职业宣言,引导学生对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作出思考,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意识;实训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还要以身作则,带动班级里的优等生,对部分后进生给予适时关怀;在对实训活动点评时,既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在项目中体现的道德品质、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课后是巩固拓展阶段,旨在提升学生对关键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一方面组织学生在课堂派完成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坚持和自律精神,教师则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岗位体验、公益宣讲等活动,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3.3 多主体多元化教学考核体系构建

传统的课程终结性考核以理论和实操考试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7]。而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人品德也提出要求。为充分发挥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动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起到的引领作用,重点在于对学生全程的学习活动作出精准评价[8]。因此该课程结合课堂派平台建立了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的教学考核体系(表2)。

表2 教学考核体系

该体系以过程性考核为核心,以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为主体,多维度立体性评价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是否具备职业素养以及能否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诊断性考核,通过小作业和课程讨论的完成情况,除了知识水平,也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热点话题的关注程度。终结性考核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验收式评价,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监督协会组织的公众开放日等活动中开展综合大实训,接受社会考场的检验,另一方面探索“以证代考”制度,将1+X食品合规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师、食品安全内审员等职业技能证书纳入考核体系。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在规定时间内考取其中一种证书后,即可按照证书成绩获得课程分数,由此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4 课程思政实践效果与反思

基于《纲要》要求,许多教学团队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知识技能中挖掘大量的思政元素与案例,为学生的三观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硬件支持。但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逐渐普及的当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能够更加多元,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式构建、思政项目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这首先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思政融合项目的实施要求,该课程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研究员、企业工程师等在内的专兼结合结构化教学团队,兼具会教学、能操作、善研究的三重能力。在多轮的教学实践中,课程组不断凝练思政教学思路,提升思政融入技巧,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并将教学经验逐步辐射到食品类专业其他课程,大大提升了专业思政内涵建设。团队成员也屡屡斩获标志性教学成果,在各级别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佳绩,并于该年度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线上教学平台的建立,打破了知识获取的时空限制,将传统的知识讲授环节、思政案例和习题资料以微课、视频、主题研讨等形式发布给学生。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配学习时间,极大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食品安全观。线下课程基于典型案例和思政实践平台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使思政项目在虚实结合、全真全程的实训场景下开展。学生在不同角色及其实践场景中开展任务,体验教材中的知识技能要素,由此掌握岗位所需职业素养,并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使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得到充分保障,则需发挥课程考核体系的导向功能。学生在充分认识考核规则后,其线上学习积极性、课堂整体活跃度、团队协作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而教师则可以借助线上平台的学情分析功能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难点。

5 结语

文章探讨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思政项目设计与元素挖掘、特色思政实践平台建设、“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优化以及多元化教学考核体系构建,可以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和法治精神。由于实际工作开展需要和政校行企多方对接,在课程实施时需要结合本地特色,对部分项目任务进行取舍或调整。后续研究可以重点开发“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食品公益服务活动、科研项目、生产实践和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另外需要收集更多的案例数据,对课程思政实践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反思。

猜你喜欢

实训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