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要素探究

2024-04-13汪春军

商展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

汪春军

(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163)

1 引言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重绘全球经济版图,全球科技创新格局进入空前的集聚生动阶段。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速谋划培育未来产业,极力在布局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上寻找突破。全球未来产业新格局对我国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新方向,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提出了新挑战。发展未来产业,在科技和产业“加速跑”的当下,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未来产业的概念

2.1 未来产业的基本特征

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一样,都是政策性概念,目前各界都未形成统一概念,市场上没有公认或既定的技术标准。虽然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产业有区别,并非一个概念,但三者在技术进步方向上一脉相承,然而技术前沿程度不同。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步入成长期或成熟期,所具备的技术更加成熟。虽然在技术和市场尚未成熟,未来产业代表着人类对未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质量生命、太空探索等具有突破性认知,在当地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但有发展阶段、支持程度和战略价值上的差异。未来产业不再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分工,更多是各种行业的创新整合,学科之间、技术之间、产业链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2.2 未来产业发展形势

一是国际形势。从全球形势来看,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经济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高度重视并加快部署未来产业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实施未来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法案法规及投资计划,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创新未来产业孵化,积极谋求未来产业全球领导权。首先是美国,2019年以来,美国先后发布了关于主导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法案、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性文件或计划,提出了推动新技术发展的政策理念,发布了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地位的建议,推动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下一代无线网络和基础设施、先进制造、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的研发投入,着力打造未来产业新型研发模式、管理结构和运营机制等,推动美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未来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进程,通过强化未来产业发展,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其次是欧盟,致力于提高欧洲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和网络安全六大战略性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2019年发布的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中,欧盟从政策支持、产业投资和强化研发保障等方面对提升未来产业价值链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再次是德国,2013年提出的“工业4.0”战略,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按照世界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而工业4.0其实就是“互联网+制造”,也就是所谓的智能化时代。近年来,德国围绕基础科研、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对未来产业作出了多维度的系统性前瞻部署,战略性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高技术战略2025、国家工业战略2030等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最后是亚洲,其中日本从构建适应未来产业需要的柔性社会经济结构、加强创新创造、提高科研实力等方面促进未来产业发展,从而推进其“社会5.0”总目标的实现。

二是国内形势。当前,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快速演变,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和深入,我国发展未来产业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我国在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年11月,科技部等部委发布的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及培育名单中,北京、江苏、上海等8个省市共计10个未来产业科技园进入了首批建设试点名单,充分发挥各省市地域经济和产业分布优势,重点打造未来网络、信息安全、生物医药、未来交通、空天科技多个领域;2023年8月,工信部联合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指出,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全局。未来产业寄予战略发展新机遇,对区域加快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现在新一轮竞争中的跨越发展将起到引领作用。北京、上海、深圳和苏州等城市已经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深圳是最早谋划未来产业的城市,在2013年就明确了生命健康、海洋、航天航空三大领域,2022年又在全国率先构建了“指导意见+行动计划”的底层逻辑,并迭代为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八大领域;2023年9月,北京发布了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和未来空间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推进开展原创突破、孵化加速、产业梯度共进、创新伙伴协同、应用场景建设、科技金融赋能、创新人才聚集和国际交流合作八大行动,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2023年9月,苏州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明确指出苏州将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八大领域未来产业。

3 发展未来产业的战略意义

目前,未来产业的战略价值已经在这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凸显,未来产业已成为世界各经济体拼夺科技竞争新赛道最前列争抢的能量源和助推器。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需求,代表人类对智能能力、资源利用、生命质量、空间拓展等更具突破性的需求。发展未来产业是新一轮大国经济竞争的重头戏,事关中长期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更替、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兴衰,只有加快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3.1 发展未来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从国际形势来看,立足本区域或本国的经济优势领域、各产业特色等方面,美国、欧盟、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布了系列政策来巩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包括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加大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基础配套设施、健全优化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等,推进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涉及领域在国际竞争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决定国家产业地位的更迭变迁。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从实际情况出发,全方位审视和紧随全球未来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依靠制度优势,在强化人才培养、科技资金投入、科研效能提升等方面不断下功夫,持续出台助力发展未来产业的新举措,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2 发展未来产业,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当前已成为各国竞争的主战场,以抢夺科技制高点为目标的世界竞争已步入常态化。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是实现新质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只有牢牢把握和布局科技创新这个先手棋,才能抢占先机、赢得高地;相反,则会导致发展动力减弱。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基础,产业革命反过来会促进科技革命的演化。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不断深入,由此带来未来产业的快速跃升。深化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摆脱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遏制,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3 发展未来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世界公认的工业1.0到工业3.0,再到工业4.0时代,未来产业的前景具有“爆发性”特征,一旦技术成熟就会形成效益产出的显著爆发力,高速增长成为一批千亿级、万亿级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催生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推动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产业与产业融合,能够广泛渗透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实现跨产业链融合、跨生态圈协同,赋能千行万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产业体系走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重要动能,将会对经济、生活、社会各方面形成广泛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经济发展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端化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就是产出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经济运行状态好。发展未来产业将通过创造经济新增量、带动社会新就业、挖掘经济发展新潜力,努力打造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引擎,进一步缓解全球经济发展下行压力。

4 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布局未来产业,必定会经历时间久和不确定性高之痛,布局未来产业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耦合,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遵循未来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体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堵点卡点,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只有发挥产业、科技、载体、人才等优势,才能在未来产业版图中体现作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4.1 高质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是遵循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未来产业相关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不确定特点,我国部分省市通过机制设计来确保“稳定投入”和“自由探索”,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坚持自由探索和应用牵引“两条腿”走路机制,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多方向、多路径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预研。

二是加强科技变革的战略预见。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建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及大学科技园,重点从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拓展、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等方面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

三是扩大创新研究开放。纵观世界科技史,凡是重大的科技创新,都是建立在整个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要以开放共赢的态度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在重大科技创新上,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发挥组织沟通协调的优势,搭建多学科领域、高强度攻关、大范围协作的协同创新平台,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力打造和焕新多领域参与、数字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格局,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加速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促进未来产业加速发展。

4.2 积极搭建成果转化支持平台

发展未来产业将面临周期漫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特点,要从长期性和战略性出发,对未来技术从成果转化到产品化、市场化的循序转变,需要搭建成果转化支持载体。

一是注重分类打造平台载体。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浙江、上海和深圳等省市分类筹划和推进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加速区建设,并按照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来区分,方便产业载体围绕不同阶段特点提供更精细化的配套服务。组织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推广性”的场景应用推广体系,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建设城市应用场景开放高地,打造未来社区、未来医院、未来工厂、未来商业等综合性场景。对符合战略性未来技术方向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攻关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催生出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和战略产品。

二是注重培育行业共性协同平台。聚焦未来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建设未来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科学家+企业家”“企业+联盟”产学研联盟等协同攻关机制,坚持需求导向,激发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活力,推动共性“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集中协同攻关和市场化推广。

三是打造产业、人才和金融循环平台。探索建立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共同支持的投入机制,搭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为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导入政府专项债、银行信贷、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源,探索构建“科学家+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共同参与的市场化机制,支持未来产业独角兽等优质企业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进一步打通科技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等跨部门的协调合作,优化完善贷款贴息、科技保险、三首政策保险(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应用),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4.3 科学构建未来产业的治理体系

针对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构建未来产业政策体系,打造敏捷治理模式。

一是细化各领域政策颗粒度。深圳、南京和苏州等地已制定了未来产业领域专项行动方案,对每一个领域细分方向。在科技伦理、生物安全等方面,完善对应的法律法规,推动基础性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各主体在未来产业治理上的定位和功能发挥。

二是健全企业评价机制。未来产业企业前期可能要孵化很久,技术突破并成熟以后才会有爆发式增长,期间需经历从科学到技术、由技术向市场,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两次漫长的跨越,不确定因素多,需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对于未来产业的企业,不仅要以经营指标来评价判断,还要更加注重创始团队、技术水平以及在本区域本领域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评价,建立动态进入和淘汰机制,对技术创新有突破、市场潜力清晰、产业化进程明显的领域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

三是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未来产业将会出现更多“颠覆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要建立健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容错试错与尽职免责机制,建立审慎包容的市场监管体系,给予新企业更为宽松和包容的成长空间,保护企业家、科研人员、投资者等主体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创新支持各主体“谋未来”的正向激励政策,鼓励各主体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积极参与全球关于未来产业标准的制定,积极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模式。

5 结语

随着全球科技与产业的进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载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路径。“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推动着未来产业的诞生和成长,也有赖于未来产业的培育。

发展未来产业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产业的发展,随同创新组织形式、产业组织方式、研发制造模式、区域协同范式等的全方位变革。前瞻谋划、培育未来产业对提高城市和国家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笔中“黑科技”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