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像旅行一样简单

2024-04-12李施漫

读者·校园版 2024年1期

大家的身边有没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眼睛就像扫描仪,拿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可以快速地读完,甚至还能提炼出核心思想来,真的让人很羡慕啊!但你怎么就跟患上了“文字阅读困难症”一样呢?别说读书,看篇文章都费劲!咱们就来研究研究“阅读”的那点事儿。

在这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出去玩之前,你会做些什么?”一座城市那么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很难了解透彻,肯定是要挑重点,做攻略,去查某一个地方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再围绕景点规划行程。大家发现没有?这种思路其实也适用于“阅读规划”。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时,可以把它看作一座城市,在看之前先规划一下,希望从这里获得什么信息,了解什么。带着这个阅读目标,我们去翻地图——大纲目录,这上面分布着每一个细小的“景点”,我们通过通读目录,就能大概了解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有了目标和对书的大致了解,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启“文字旅行”了。

开始旅行,大家都很兴奋,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想“拍照打卡”一下。结果旅行结束,却发现自己毫无收获,这像不像读书时拿着荧光笔“划重点”的你呢?

这就是给大家的第二个提示,谨慎“打卡”,合理用好荧光笔。很多小伙伴习惯一边读一边拿着荧光笔“划重点”,最后整本书都被画得花花绿绿的。看上去有满满的成就感,其实脑袋空空,下一次打开,还是不知道从哪里看起。我的建议是,可以略读整篇文章或者整本书。读的过程中用一张稿纸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关键词记录下来,再对照我们的问题目标,对所记录的“重点”进行整合删减。最后带着这些提炼的重点和新的目标进行总结,然后再回到文章去精读。

当太多东西都是“重点”时,相当于“没有重点”。而这种详略结合有目标的精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去吸收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精华,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读书,却毫无收获。

最后,不要纠结,停留在一个地方反复看。重复去看一个地方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疑问,当发现读不下去时,可以先在此处做个标记,然后继续往下读。文章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虽然有逻辑关联,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点而变得不顺畅。往下读,一方面可以推进我们的阅读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在后文中找到前文的答案。

读得快是一个表象,真正重要且能够让我们受益的是阅读的思维能力。我们在讨论“阅读技巧”时,并不是说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走捷径,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获得一种阅读的思维,并且享受这种思维带给我们的阅读的成就感,从而驱使我们爱上阅读,感受阅读文字的畅快感。这才是阅读的意义。

(茶花女摘自《中学生博览》2023年第19期,阿砂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