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鳄鱼凭什么能逃过大灭绝

2024-04-12魅力科学君

读者·校园版 2024年1期

鳄鱼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鳄鱼与恐龙共同存在了大约1.6亿年,直到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已知地球上第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地球上大约70%的物种都消失了,但鳄鱼幸运地存活下来,并且在现代地球上,依然存在着它们的身影。实际上,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包括恐龙在内的动物大量灭绝的原因,是食物链的崩溃,也就是说,它们是因为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灭绝的。

鳄鱼凭什么能逃过此次大灭绝?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它们特别能挨饿。

鳄鱼是食肉动物,通常情况下,它们会采用一种非常节省能量的捕猎方式——长时间潜伏在猎物可能会出没的区域,等到时机成熟,突然发起攻击,如此一来,它们就可以大幅地降低捕猎时的能量消耗。

但这样的捕猎方式有一个不足之处:不能保证鳄鱼每天都捕捉到猎物,这会造成它们经常处于一种“饱一顿,饿好几顿”的尴尬境地。

不过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鳄鱼早已具备长时间挨饿的本领。一方面,鳄鱼的基础代谢率很低,在静止不动的时候(这是它们的常态),它们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维持自身正常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鳄鱼还拥有强大的消化系统,它们可以一次吃下大约相当于自身体重20%的食物,它们的胃酸非常强,并且可以调节自己的pH值,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食物。除了常见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还可以消化骨头、甲壳和角质,从而尽可能多地“榨取”食物的营养。

鳄鱼还是变温动物,它们不像恒温动物那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恒定的体温,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鳄鱼的能量消耗。所以鳄鱼特别能挨饿。

人们早已观察到,在饱餐一顿之后,鳄鱼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再吃东西。在极端情况下,有些鳄鱼甚至创造了连续3年不进食的纪录。

那颗小行星制造的“核冬天”虽然很可怕,但科学家利用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多次模拟,结果显示,这场“核冬天”的持续时间最短只有几个月,最长也不会超过10年。而以鳄鱼强大的抗饥饿能力,它们中的一部分是可以幸运地挺过这段时间的。

综上所述,正是凭着“特别能挨饿”这项本领,一部分鳄鱼得以逃过大灭绝,并存活繁衍到现在。

(厄鱼摘自微信公众号“魅力科学君”,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