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靠酒过冬
2024-04-12大科技

鲤鱼是欧亚地区常见的一种淡水鱼,经过人工繁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金鱼就是野生鲤鱼演化而来的彩色变种。这些鱼很常见,但本领可不小,因为它们竟然可以靠“酿酒”过冬。
能“酿酒”的奇特鱼类
当冬天到来时,北欧的河流持续数月被厚冰覆盖,水中的氧气极少。这个时候,生活在水里的大多数脊椎动物会选择无氧呼吸模式,快速分解碳水化合物以获得能量。但是类似于短跑运动员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体力充沛,大多数动物可没法长时间依赖这个过程生存。因为脊椎动物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乳酸在血液和肌肉中积累会带来致命性伤害。若鱼的体内乳酸浓度过高,更会导致它们在几分钟内中毒死亡。可鲤鱼有一个独门绝技,能将乳酸转换成乙醇,随后经鳃排出,避免乳酸中毒。借助该能力,鲤鱼能在严寒地域冰封的水池里存活数月。
但我们知道,酒精的产生依赖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这些淡水鱼又是怎么产生乙醇的呢?
原来,这些鱼的肌肉组织里有两种酶。鲤鱼体内的一种酶用于标准的有氧代谢过程,另外一种叫作丙酮酸脱羧化酶,能在低氧环境中被激发,将代谢物变成酒精,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酿酒酵母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
进一步的基因测序显示,大概在800万年前,鲤鱼祖先的体内发生了一次基因组复制事件,能“酿酒”的丙酮酸脱羧化酶正是从那个时候进化出来的。
鱼有没有喝醉
研究者发现,这种酿酒能力只有鲤鱼家族具备。他们在对北欧地区鲤鱼血液里的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后发现,其身体里的酒精浓度竟然达到了0.5毫克/毫升,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北欧国家法定的酒驾酒精浓度限制,可以说是一条“醉醺醺”的鱼了。那么,这些鱼是否真的醉酒了呢?
虽然这些鱼在冰层下通常一动不动,就像醉酒的人陷入昏睡一样,但没法确定这到底是酒精在它们体内发挥的作用,还是它们为了过冬,在减少能量消耗。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鱼的血液中酒精浓度这么高,我们可不可以吃几条,以此解酒瘾呢?
答案是不太可能。一条小鲤鱼重约20克,血液约占其体重的5%,这意味着每条鱼有大约1克的血液,所以吃一条小鲤鱼你只会获得0.5毫克的酒精。而一瓶啤酒大概酒精含量是24克,这就意味着你得吃掉1.6万条20克的鲤鱼,才相当于喝了一瓶啤酒。
那么吃多少条20克的小鲤鱼才能达到相当于喝5罐啤酒的效果呢?答案是8万条。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大科技”,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