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门打烊

2024-04-12章学城

读者·校园版 2024年1期

古人在赶路的时候,如果累了,会短暂停留,找个地方休息或吃饭,这被称为“打尖”。提供打尖的场所一般都是酒店、饭馆之类。不过,到了晚上,酒店、饭馆往往会打烊,就是关门、停止营业的意思,而打尖的人是不希望店铺打烊的。

“打尖”这个词,在北方比较流行,特别是北京、天津一带。这个看上去让人猜不出意思的词,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打尖原来叫“打火”,就是用引火工具点火。想吃饭,就得生火做饭。有些客人一路奔波,身体感到很疲惫,需要用热水泡泡脚,吃口热饭。在门口负责接待的店小二,远远看到有客人来了,就对厨房的伙计喊:“客人来了,打火哦。”时间长了,“打火”这个词就流行开了。后来被叫成打尖,也许是因为容易被误听为“打虎”吧。另外一种呢,打尖原来叫“打间”,“间”就是用来供客人休息的房间。后来也被误叫为打尖。

说完这打尖,再来说说打烊。“烊”原来写作“炀”,在方言里是炙燥的意思,也就是有火或者热的意思。关于这个词的由来,也是议论纷纷。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打烊指熄灭酒店里的火。酒店全靠火来烹饪,做生意,把火熄灭,也就意味着这一天的买卖做完了,准备关门下班了。

也有人说,打烊其实是点火的意思。不过点的不是炉火,而是烛火。到了晚上,客人越来越少,天越来越黑,看不清货了,买卖双方都不方便,于是掌柜决定收工。在收拾东西的过程中,需要点燃蜡烛来照明,这便是打烊。“烊”代表的是蜡烛。后来,打烊便成为约定俗成的叫法了。

这些解释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没有下面这个显得有趣。那时候的酒店、饭馆等售卖食物的场所,常常引来小动物的光临。到了晚上,伙计们会检查一下房间里有没有爬进来小动物,常常拿一根木棍敲一敲门窗,把它们吓跑。检查完之后,把门窗关好,防止小动物趁人不在时来偷吃食物。这个“烊”呢,指的就是售卖食物的场所,“打”呢,就是敲打的意思。

在商业发达的苏杭一带,人们又赋予了打烊一种新的含义。买卖人做买卖,都想日进斗金,多多发财,对“关门”这种叫法比较忌讳,因为关门有破产倒闭的意思。谁也不想整天晚上大声喊“关门、关门”。而那时候的营业收入基本上都是些散碎银子,晚上需要把它们熔化,铸成“大元宝”,店主们把这个叫打烊。这里的“烊”就有熔化金属的意思。这打烊的行为有点儿“招财进宝”的寓意,于是替代了“关门”的说法。

(嘉林秀摘自新世界出版社《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一书,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