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陪我走过整个青春

2024-04-12胡皓彦

读者·校园版 2024年2期

初识《读者》,它还是父亲手中的一本读物。我们这座小县城没有几家书店和报刊亭,书籍和杂志相对匮乏。过年的时候,父亲会带我去县城里唯一的一家独立书店,也是除新华书店外,书籍和杂志种类最全的一家书店。父亲喜欢看杂志,尤其是《读者》,可以说,《读者》陪伴父亲走过了大半辈子。

小学六年级,我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渐喜欢上了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我会学父亲捧起一本杂志,度过一个午后或黄昏。里面的某些故事可能让我受到启发,我会和父亲谈论这些故事,或真实或虚构。后来,我这个喜欢阅读的少年,渐渐也有了一个不可磨灭的“作家梦”。

2019年,我尝试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篇幅有限,也就五六万字。然而因为患有先天性轻微脑瘫,写字对我来说极其不方便,所以我基本上是趴在本子上写作的。我始终执着于写作,没有放弃对文字的热爱。

很幸运,我的同学们也很支持我利用课余时间写小说,他们就是我最初的读者。只要能认出我的字迹的同学,都会帮我抄写和整理我的小说,然后供其他同学传阅。

上了初二,我仍会抽出课余时间写东西。爸妈给我买了电脑,希望我能把写作这件事情坚持下来,并且做得更好。

初二下学期,我开始尝试向全国各地的文学杂志投稿,但是因为“风格不符”“篇幅不合”的因素,稿件始终石沉大海。我在写作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退稿。但失败是人生的常态,坚持下来的人才算酷。

初识《读者》(校园版),读到李柏林的《起初我只想拥有一本作文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也因此开始关注这本杂志。我读过杂志上的绝大部分文章,它们大都与青春成长的岁月相关,就像封面上的那句话:“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原来,我和很多人都经历了相似的青春。

2022年9月,我写下了《你陪我走过的路铺满了文字》,起初是想感谢那个帮助我抄写、修改和润色文章的女生。这些年,她的鼓励和支持伴我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而我迟迟没有对她说一声“谢谢”。我将这篇文章投给了《读者》(校园版),本以为稿件会再次石沉大海,但令人惊喜的是,我很快收到了用稿通知。

接到编辑老师的用稿通知时,我激动得直接蹦了起来,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告诉了父亲和那个女生,他们一个是《读者》多年的读者,另一个是一直支持我的读者。“读者”这两个字,在我的心里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2023年3月,编辑老师告诉我这篇文章将被其他杂志转载,这也是我的文章第一次被转载。我这个普通的作者,一下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从读杂志到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如愿以偿,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作家梦”。

如今,纸媒逐渐被电子时代的产物所包围和淹没。需要面对这一现状的不仅有纸媒,有作者,还有更多热爱文字的人。希望《读者》(校园版)能继续影响读者,也希望那些坚持这份热爱的人能够守住自己的初心。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