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宜居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2024-04-12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曹辉鞠瑞馨
■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曹辉 鞠瑞馨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及其所属环境呈现出全龄化、人文智慧化、生态健康化、空间灵性化的要求,居住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宜居建筑空间的可持续生命中,无论是适用于年轻人的刚需性安居住宅、老年人的适老化养老住宅,亦或是儿童养成的适幼成长空间,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中,需要注重城市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建筑绿色空间设计、社区完善的配套设施等方面,强调“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空间与其智慧便捷的空间体验,打造出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绿色环保、人文智慧的宜居品质环境,同时要强化公共服务生活圈建设,提升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何在住宅市场的变化中,营建出既节约能源、绿色美观、舒适安全,又符合人性化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住宅设计,以适应“广厦千万间”宜居的美好愿景成为建筑师要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
生态宜居的居住空间规划
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以及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生态宜居的居住空间规划需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节能环保、室内空气质量、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公共参与等方面,充分利用阳光、水、植物、地形特点等自然元素,注重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景观的生态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居住的舒适度,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根据区域性城市设计策略,在居住区规划中要综合儿童、青年、老年的生活文化需求和特点,建立多元化的5、10、15分钟宜居生活圈,注重各生活圈之间相互的协调与融合关系,以提供便捷、舒适、健康的生活服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儿童生活圈:主要服务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提供儿童游乐场、幼儿园、小学等设施,以及购物、医疗、图书馆等基本生活服务。
青年生活圈:主要服务于青年人,提供健身房、电影院、酒吧等娱乐设施,以及购物、餐饮等基本生活服务。
老年生活圈:主要服务于老年人,提供公园、医疗、养生会所等设施,以及购物、餐饮等基本生活服务。
综合生活圈:综合服务于各年龄段居民,提供超市、医院、学校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公园、购物中心等休闲娱乐设施。
高品质居住空间营建策略
“好房子”,首先应该是可持续的建筑,其目标不仅是减少碳排放,还应该让人们能够从建筑中充分地体会和感觉到美好的身心状态。对于建筑师来说,应该做的是通过设计来创造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物质条件,所采取的技术策略包含场地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围护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包括光、热、水、电、结构、施工)的选择和利用等诸多内容。营建高品质居住社区需要从全龄化、人文智慧化、生态健康化、空间灵性化等方面入手,从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营造出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从而让居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生活,实现“广厦千万间”宜居的美好愿景。
全龄友好化——适老与适幼相融合的社区
全龄友好型社区,珍藏一生美好的时光与珍贵回忆,在城市居住环境本土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双向发展过程中,已逐渐成为居民日常开启健康舒适生活的新方式。全龄友好化应遵循五大设计原则,即无障碍设计、可持续性设计、适应性设计、社交互动性、多元文化性设计,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建筑空间。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社会变化,营建居住区全龄友好整体环境,系统推进无障碍设施、适老化服务设施、儿童设施与场地、邻里交往空间、社区公共无障碍卫生间和住区标识系统设计水平提升。同时,要注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深圳城中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时代的集体记忆。在对龙华区老旧住房的改建设计中,秉承全龄友好化的核心理念,在保留城市的文脉、肌理和集体记忆的基础上,为老旧居住单元注入新的生命力和价值。同时,探讨通过旧建筑和新文化生活的融合,创建一个绿色平台,从而引发新旧社区居民自身的参与交融,激活老旧垂直社区单元。“方寸之间·新生活”老旧住房的更新设计是在原有方寸空间中谋求新生活的设计(图1),为全龄友好的可持续绿色住宅改造提供了一种专业先导、城市营造的一种普适性操作。
图1 老旧住房改建设计——全龄居住空间功能分析
生态健康化——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环保与节能,可持续的美好生活是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这一美好生活过程中,重视低碳生活习惯与节能减排。同时,社区经济发展也是实现可持续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打造美好生活时,应重点关注社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促进社区经济的繁荣。
项目自然生态环境的魅力,对建立真正的高品质住宅与健康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其生态景观中的山势、地势、水势会让人感觉每次回家就像度假一样,同时也让生活融入山水之间。例如,沈阳御景新世界项目(图2)参照适宜目标对象的生活路径、生活模式,认真考虑客户入住后的点滴感受,重视分析主要客户人群的生活习惯、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并积极从周边环境、室内外建筑空间的交融、室内各功能区域的空间比例及关系、材质的运用等方面入手,营造一个家人情感自然交流、身心得以充电的空间,使居住者对其产生强烈归宿感。
图2 沈阳御景新世界项目实景
人文智慧化——城市生活的暖心温度
科技的持续发展让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人文智慧。智能技术及家居产品能够满足生活需求,赋予建筑更多情感与人文关怀,提升居住体验,提高生活品质。理想家园需要有情感化的建筑外观与园区景观,如花园小径、雕塑、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构成休闲放松和修身养性的重要场所。情感空间构建应贯穿整个空间序列,从环境、空间交融、功能区域比例关系、材质等方面出发,关注住户的生活习惯、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需求,营造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空间,创造亲近自然的生活,使每日归家成为愉快体验。
例如,鞍山新世界花园三期工程(图3)生态景观规划对称布置,体现出端庄华美风格;户内空间布局灵活,符合核心理念;立面造型节能环保,建筑简约庄重。项目运用BIM技术,优化地下管线布置,提高空间净高200毫米,美观且便于检查维护。
图3 鞍山新世界花园三期工程项目效果
绿色舒适性——提升园区健康性能化与低碳化
绿色低碳设计注重与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相结合,鼓励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绿色低碳化、健康智慧化、数字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从设计建造全寿命期的绿色可持续性出发,采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节水节地等新技术和新思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确保健康舒适的同时,全面提升室内健康性能、空气环境、隔声性能,保障室内光环境、热湿环境和水环境水平,并在室内智慧智能、适老适幼、卫生防疫方面等提出设计解决方案。此外,绿色建造以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方法,倡导“菜单式”装修,推进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例如,沈阳中海城项目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城市道路,优化建筑布局,以实现优美居住环境和合理交通,满足住宅均好性。该项目绿化用地分布广泛,实现了景观均好性和共享性。中海城项目致力于创建人文气息和高尚社区氛围,其欧洲风情建筑设计展现出独特文化内涵,实现建筑、人文、自然、生态空间与阳光、空气的有机结合。规划组团花园、院落式住宅和绿色景观,创造全龄健康、轻松写意、艺术气息浓厚的小区。建筑色彩以简约新古典主义的米色、暖红色为主,点缀少量深灰色,呈现出沉稳大气的园区氛围;高层住宅布局整齐,富有韵律感,塑造统一且富于变化的城市天际线,与周围生态景观和谐共生。
空间灵性化——提高细部设计的精度
“好住房,好设计”主要呈现在居住建筑功能空间和户型内部设计的配比上,避免出现“公摊面积过大、室内空间设计浪费、厨卫空间占比不科学、自然通风不畅、构造节点设计不精细”等问题。高品质住宅的核心功能在于提高生活品质, 提高设计精度要求,深化设计每一个细节。优秀的住宅设计就其建筑外部而言,不仅要着眼于体型、色彩、比例、尺度,还应有合理的细部设计和环境设计来完善,通过细腻丰富的细部设计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艺术表现力,使其具有亲切感和人情味。一是对形体的大胆穿插变化,打破由于功能单调带来的平板之感;二是对细部的精心处理,体现住宅的高品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细部设计能反映一个建筑师的修养水平,也是一个建筑成为精品的前提。住宅中从露明水管的外在布置、空调搁板的设计,到窗台线角、腰线装饰线条以及檐口大样等每个细节均应做到精心设计。
除却建筑外表的浮华与焦躁,实质提升住宅品质与功能,关注青年群体安居保障性住房户型,在城市建设中也至关重要。深圳市“理想之城”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中,面对高房价和流动人口压力,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提出一种普适性设计——“理想乌托邦”垂直共享城市花园。以“方寸之间·新生活”为理念,结合装配式建造技术、BIM技术、智慧家居等新技术,秉承适用性、灵活性及可变性原则,主力保障性18平方米、27平方米小户型大空间设计(图4)。同时,兼顾市场定位与专业诉求,为全龄友好可持续绿色住宅改造提供有温度的专业先导。
图4 深圳市“理想之城”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
功能耐久性——提高居住品质的安全适用
功能适用体现创新性设计理念、功能合理紧凑、设备设施完备、优化住宅功能空间高效集约的设计技术,以人性化布局与空间设计提高居住功能空间精细化水平。在建筑细部设计上,一方面考虑人在使用时的舒适性和方便性;另一方面也考虑建筑细部精美带给人的美好感受。这在文中所列举的项目中都有体现。如阳台栏板(杆)的设计,在人们需要注视观景的地方设置通透性更好的栏杆,以增加可视距离,在居住空间的阳台上则采用有安全感的竖线条栏杆或者实体拦板;从美观角度上,注意细小空间氛围的营造,如入口空间给人以精致唯美的感觉,提升建筑空间品位。同时,安全耐久以提高住宅建设质量保障为导向,以建筑设计统筹住宅建设全产业链的建材管控、施工建造与使用维护等环节高质量保障措施,大力提升住宅设计的安全耐久水平,鼓励创新住宅设计有关结构安全、建筑防火、建筑抗震方法,研究与住宅相关的逃生避难、应急设施等设计措施。
“好房子”的品质工程建设
舒适的环境、超前的功能谋划不仅有赖于精细的规划、建筑与室内设计,也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要有丰富的空间、惬意的室外环境、温馨的室内环境,平面可以灵活布置,以适应使用者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高品质建设更是重要的一环,要有坚固的结构、完美的细节、良好的使用性能、耐久的使用寿命。同时,建筑的运维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好房子”不仅仅依靠硬件,更需要依靠软件,硬件也需要有良好维护。应通过工程建造模式的转变营建高质量建筑,积极推动建筑师负责制的设计引领和EPC工程总承包设计与建造一体化模式,强化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化设计和装配式建筑设计深入发展。同时,要明确建筑师统筹各专业各环节的主导权、话语权及对建筑整体连续性的品质把控,从而提升方案落地的品质。
建筑工程设计品质的提升,需要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注重城乡文脉的延展性、居住生活的便利性、居住区的环境宜居性和建筑立面的协调美观、建筑功能空间及其低碳性能化设计,同时加大建筑材料与工法的在地性研究,推动BIM正向设计,实现绿色设计、智能建造、运维经济一体化的高品质建筑。同时,为了真正实现“让人民住上更好房子”的目标,应结合建筑装配式设计和绿色建造,品质工程的建设将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结语
“以人为本”的有温度的高品质宜居文化空间的营建,是将居住生活圈的规划、建筑人文空间和区域景观生态相融合,在时代的背景中综合运用各类因素优势,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注重绿色低碳、健康舒适、建筑功能、安全耐久、智慧体验、全龄友好的多元空间。建筑师应以“设计住宅就是设计生活”为己任,更好地观察与体验生活,时时留意生活,把生活中最美妙、最动人的旋律融入建筑设计中去。在新城建设和城市更新中,要切实考虑到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和社会文化背景,设计出有文化关怀温度、符合城市文脉、时代审美和生活功能空间需求的适宜性居住建筑,为广大群众创造营建更多高品质宜居的多元化空间与健康舒适的居住生活圈。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