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筛选
2024-04-12王怀义孙雪梅
刘 倩,王 欣,王怀义,孙雪梅
(1.个旧市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云南 个旧 661000;2.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个旧 661000;3.个旧市渔业管理站,云南 个旧 661000)
个旧市沙甸街道位于个旧市北郊,距市区12 k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 000 mm,年均气温15.8 ℃,耕地面积1 067 hm2,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主。2022年为大规模复合种植积累经验、探索路径,特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田间试验,旨在筛选出个旧市北部坝区适合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间作春大豆高产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玉米选用株型紧凑、高产、耐密植、抗倒抗病、中矮秆(株高<250 cm)且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良禾367。大豆选用高产、耐阴、抗倒,由云南省农科院提供的中豆52、中豆54、中豆56、中豆58、中豆60、中鲜豆2号、油春1204及市场收集的巨丰和云南甜脆爽口共9个品种。
1.2 种植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个旧市沙甸街道冲坡哨社区农户地,东经103°13′33″、北纬23°25′15″,海拔1 160 m,前茬洋葱,中等肥力。
1.3 种植模式
试验设置3种间种模式和1个大豆净种模式,各参试品种在各间种模式下种植1个复合带,净种模式每个品种种植4行。
1.3.1 模式一
玉米与大豆行比2∶1,每个复合带长12 m、幅宽1.6 m,面积19.2 m2。带内玉米行距0.8 m、塘距0.4 m,每塘2苗,亩种植密度4 166株;带内大豆行距1.6 m、塘距0.1 m,每塘2苗,亩种植密度8 333株。
1.3.2 模式二
玉米与大豆行比2∶2,每个复合带长12 m、幅宽1.8 m,面积21.6 m2。带内玉米行距0.9 m、塘距0.37 m,每塘2苗,亩种植密度4 004株;带内大豆行距0.9 m,塘距0.15 m,每塘2苗,亩种植密度9 877株。
1.3.3 模式三
玉米与大豆行比2∶3,每个复合带长12 m、幅宽2 m,面积24 m2。带内玉米行距1 m、塘距0.33 m,每塘2苗,亩种植密度4 040株;带内大豆行距0.67 m、塘距0.2 m,每塘2苗,亩种植密度10 000株。
1.4 田间管理
1.4.1 合理施肥
玉米以配方肥(N∶P2O5∶K2O = 28∶6∶10)45 kg作底肥(种肥),种肥同播。8~10叶期(大喇叭口期)施穗肥,亩施尿素30~35 kg(纯N 13.8~16.1 kg)。大豆以亩施10 kg复合肥(N∶P2O5∶K2O = 12∶18∶16)作底肥,追肥结合田间长势合理施用,初花期亩施尿素3~5 kg或每亩对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 kg。
1.4.2 化学除草,控高控旺防病虫
杂草防除坚持“因地制宜,治早治小,安全高效”原则。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相结合,苗期施药应物理隔帘或喷头加锥形罩离地5 cm喷雾,防止除草剂飘移对大豆、玉米造成药害。大豆分枝期、初花期控高控旺,玉米7~10 叶展开时用健壮素、胺鲜酯和乙烯利等化控药剂控制株高。以协调防控大豆、玉米主要病虫害为重点,加强田间病虫调查和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控相结合防治病虫害。
1.4.3 适时收获
以人工收获为主。大豆、玉米成熟后,选择晴朗天气在1~2 d及时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生育期
冲坡哨9个大豆品种中,成熟最早的有中豆54、中豆58、中豆60和油春1204,全生育期95 d,成熟最晚的是品种巨丰,全生育期121 d,其余品种均为101 d(见表1)。
表1 参试大豆品种生育期记载(月/日)
2.2 大豆生物学性状
参试大豆品种株高44.4~81.2 cm,叶形除中豆56和巨丰为圆形,其余品种均为卵圆形。除巨丰花色为紫色、茸毛为棕色,其余均为白色、灰色。所有品种均为有限结荚、裂荚、落叶,均不感染花叶病。除中豆60和巨丰中抗倒伏,其余品种均为高抗倒伏(见表2)。
表2 参试品种生物学性状
2.3 大豆产量
各参试大豆品种平均亩产量为1.8 m复合带>2 m复合带>1.6 m复合带,分别为62.95 kg、56.24 kg和54.6 kg。其中中豆58、中豆60、中鲜豆2号在1.6 m复合带实测产量较高;中豆52、中豆54、油春1204、脆爽在1.8 m复合带实测产量较高;中豆56和巨丰在2 m复合带实测产量相对较高(见表3)。9个参试大豆品种在3种不同复合模式下,综合亩产量依次为油春1204>中豆60>中豆58>中豆54>中豆52>巨丰>中豆56>中鲜豆2号>脆爽(见表4)。
表3 2022年复合种植大豆实测产量
表4 复合种植大豆品种平均亩产量比较(kg)
2.4 玉米产量
3种复合种植模式玉米产量依次为1.6 m复合带>1.8 m复合带>2 m复合带,折合亩产量分别为772.42 kg、714.73 kg和667.5 kg。1.6 m复合带、1.8 m复合带玉米产量分别比2 m复合带高(见表5)。
表5 复合种植玉米实收产量
3 讨论与结论
(1)试验表明,复合带宽度影响大豆产量,1.8 m复合带种植模式最佳,大豆产量最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增加玉米产量。大豆品种油春1204最适宜复合种植,在不同带宽模式下产量均为最高,中豆60、中豆54和中豆58产量也不错,也较为适宜复合种植。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实现玉米不减产,同时可实现多收一季大豆的增产增效目标,由于2022年是个旧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首推年,加之山区较多、机械化程度不高,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基本靠人力,综合考虑3种复合模式,在有限试验区内参试大豆能最大化提高光合效率,将选择1.8 m复合种植模式在全市适宜范围内推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