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蕊甜菜树仿野生种植调查
2024-04-12李树荣
李树荣
(新平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新平 653400)
长蕊甜菜树嫩枝、叶及花序均可作蔬菜食用,味甜,鲜美可口,又因其分布范围窄,种群数量小,单株产量低,市场售价逐年攀升。新平县适生区域群众尝试林下仿野生栽培近一个世纪,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长蕊甜菜树(Melientha longistaminea W.Z.Li)为山柚子科,甜菜树属常绿小乔木,自然生长株高可达10 m、茎直径16 cm。花单性,雌雄异株,簇生于主干和老枝上,具有典型的热带区系植物特征[1]。长蕊甜菜树圆锥状根系,主根粗壮发达,侧根短而稀少,几乎无纤维根,野生移植极难成活。主根半肉质状,含水量高,根系垂直向下生长,深可达数米。茎结构特殊,导致营养繁殖不易生根。叶片表皮革质,分布有气孔,叶片栅栏组织一般由2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较为发达,表明其对弱光有一定的适应性。果实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构成,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构成。
1.2 生态学特性
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5 ℃、降水量650 mm以上,海拔1 5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沟谷两侧具有一定遮阳条件(林下透光率40%~70%)的阴坡、半阴坡,在土壤湿润、水分充足、排水良好地段生长旺盛。长蕊甜菜幼树初期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每年3月始发春梢长叶,5—6月抽发夏梢,7—8月抽发秋梢,抽梢时期因海拔高度、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异。自然生长树龄10年以上有少部分雌树单株结实,因土壤肥力及水分有的单株则多年不结实,即便已经开始结实的,同一植株大小年现象非常明显,少数单株连年结实。野外调查发现,土壤深厚的缓坡地带生长旺盛,冠幅大,枝叶量多,土壤干旱瘠薄区域则生长衰弱,生长发育受土壤条件影响较大,疏松土壤对根系生长有利。生长在沟箐两侧土壤湿润、腐殖层较厚的老树还能生长正常,开花结果,而干旱山坡林下则早衰,新梢萌发少,甚至几年不抽发新梢,从不开花结实。
2 野生分布及利用
2.1 野生分布
红河流域是野生长蕊甜菜树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尤以中上游的元江县、墨江县、新平县、石屏县及双柏县境内分布较为集中,与云南临近的广西那坡县、凭祥地区及谷拉河、西洋江也有少量分布。总体上野生资源沿红河流域呈狭长带状分布,多见豆科、楝科等热带树种伴生。野生种群较少有集中连片纯林面积出现,自然分布零星,种群数量小,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新平县散生分布于海拔730~1 460 m的沟谷、山箐两侧陡坡密林中,其中以江东片的比里河、困龙河、峨德河、西尼河、南甘河分布最多。
2.2 利用现状
新平县傣族、彝族群众长期实践中发现长蕊甜菜树嫩茎、叶和花序鲜甜爽口,逐渐成为大自然赋予的一种美味野菜。《新平县志》记载:“甜菜,一名珍珠菜,碧色,野生木本类,开花后始发生嫩叶。摘而作羹,食之,味甘美异常”。新平县有近千年的食用历史,未见中毒事例,食用时间过长略有血压降低和低血糖等症状,令人浑身发软。每年3—5月采摘上市出售,花序及嫩茎叶汆汤做菜,汤色碧绿、清纯,令人悦目,味鲜甜醇美,不禁让人叫绝[2]。煮腌菜吃,酸甜可口,是不可多得的下饭菜,深受年轻人喜爱。尽管移植极难成活,但还是有人移植回家,影响了野生长蕊甜菜树正常结实,严重破坏野生种群自然繁殖更新体系,导致野生种群数量日益减少,自然分布范围日益萎缩,并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3 仿野生种植调查
3.1 调查范围及方法
新平县人工种植长蕊甜菜树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发展较快。为总结群众种植经验,推广先进技术,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适宜地区群众增收渠道,2023年2—7月,对3个乡(镇)10个村(社区)13个村民小组连片种植面积0.33 hm²以上地块实地展开调查。产值、结实量由种植户提供2022年数据,因各种植户同一地块内树龄不一,各时期价格不同(每千克以前期120元、中期80元、后期30元计)难统计没有列为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新平县长蕊甜菜树仿野生种植调查情况
3.2 调查结果说明
调查数据显示,全县连片种植0.33 hm²以上共9个点,合计62.6 hm²,产值共123.28万元,结实量总计1 950 kg。人工种植树龄最大100余年,最小1年。群众开始是移植野生长蕊甜菜树,因极难成活,后改为种子繁殖。人工种植海拔650~1 400 m,与野生分布海拔范围基本一致。调查点1~6人工种植长蕊甜菜树,说明只要有适当遮阴条件,有水源保证,就能获得较高产量,并能提早1~2个月抽发春梢,首先占领市场。调查点7说明,具备遮阴条件但无水灌溉,也难获得高产。调查点8说明,既无遮阴条件也无水灌溉,更难获得高产。调查点9说明,自然生长条件下要获得高产,还得有水作保证。长蕊甜菜仿野生种植,加强水肥管理,比野生树前后能延长1~2个月的抽梢时间。调查发现,点6有2株70年以上、点4有3株百年以上树龄植株,因白蚂蚁为害致死,点4有5株百年以上植株也因黄蚂蚁为害面临枯死。其他点发现少数植株有吹绵蚧、潜叶蛾为害。
4 调查结论与思考
积极开展林下仿野生栽培,对保护长蕊甜菜树物种资源和开发热区野生蔬菜,经验值得推广。人工种植长蕊甜菜树年结实量,按千粒重2 350 g计共有829.7万粒,按最低出苗率50%计可培育苗木400多万株,是重要的种质资源。
4.1 保护现有野生种群资源
长期将野生长蕊甜菜树视为公共资源,随意采摘,造成野生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减弱,甚至有灭绝的可能。一是对有野生长蕊甜菜树分布的林地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谁管理,谁受益,鼓励、支持其管好现有野生资源的同时,在林中空地开展人工栽培。二是引进社会资本,明晰产权,遵循谁承包、谁经营、谁受益,选择适生区地势平缓、有灌溉条件,土壤腐殖层深厚、肥沃、潮湿的箐沟、河谷林地,向社会招标,流转使用权,在保护、利用好野生资源条件下开展长蕊甜菜树林下种植。
4.2 做好现有林地管护
(1)整形修剪。调查点1和调查点3~5树龄20年以上的长蕊甜菜树高3~4 m,已超过遮阴树0.5~1 m,遮阴效果差,发芽少,产量低。群众用竹子搭脚架攀爬采摘不方便,也不安全。应在冬季回缩至1.5 m高,结合来年整形修剪,调整树形结构和树冠形态,扩大冠幅,培育合理的丰产树形。小树高度应控制在1.5 m内,修剪去除病虫枝、枯枝、折断枝和部分重叠的内膛枝,以促进萌发最多的枝叶量,培育匀称的大冠幅和理想树形。结合冬季修剪,抹去4/5的老叶,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促进来年萌发更多幼嫩枝叶,可提前1个月早生快发。
(2)选好遮阴树。种植户反映,荔枝是长蕊甜菜树最好的遮阴树种,新平县共有荔枝种植面积346.7 hm2,除现有间种长蕊甜菜树的62.6 hm2外还可发展284.1 hm2。另外还可选常绿、病虫害少,并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树种遮阴,如菜用的大果榕、羽叶金合欢,果用的杨桃、菠萝蜜、番荔枝、莲雾和药用的苏木、金凤花等。
(3)做好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长蕊甜菜树结实量低,种子比较珍贵。新平县种植户多不处理种子,常用直播或是点播于营养袋等容器育苗,苗高20 cm移植。不作任何处理的长蕊甜菜树果实,出苗率只有40%左右,因其中果皮含有丰富的多糖物质,影响种子呼吸和发芽。果实、种皮和胚乳中存在抑制物质如氢氰酸、有机酸等阻碍胚的萌芽,育苗时用清水反复搓洗果实,脱去外果皮和中果皮。内种皮透水透气性差,胚乳易腐烂,消毒脱皮处理的种子,湿沙层积催芽可提高发芽率。同时,当天采集的果实要及时清洗,去除外果皮、中果皮后及时催芽处理,才能提高出苗率。
(4)做好病虫害防治。为害长蕊甜菜树的病虫害主要有吹绵蚧、潜叶蛾、白蚂蚁等。以人工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防治吹绵蚧要随时检查,用手或镊子去除雌虫和卵囊,剪除受害虫枝、虫叶,以防扩大为害范围。防治潜叶蛾可控制夏秋梢,抹除过早、过迟抽发的零星嫩梢,待大量新梢萌发时再统一放梢,可减轻为害,冬季适时剪除受害枯枝,减少越冬虫口密度。白蚂蚁主要取食木质纤维,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发现时及时用吡虫啉、氟虫腈、依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等杀虫粉剂防治。
4.3 开发、生产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未来食品生产的方向。新平县生态环境良好,县域内没有高污染企业,野生长蕊甜菜树未发现病虫为害,仅极少人工种植发现有白蚂蚁、吹绵蚧、潜叶蛾为害。遮阴树荔枝、杧果施用农药和少量复合肥料对其有一定影响,树龄5年以下的长蕊甜菜树为防止烧苗不施用化肥。生产管理用人工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和化肥,主要施用腐殖土、草木灰、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的有机肥及堆肥、沤肥、绿肥等。遮阴树发生病虫害时使用生物农药或人工防治,抽发的嫩茎叶即可达到有机产品标准。
4.4 探索人工大棚种植
积极引导扶持有经济基础、懂技术、有积极性的种植大户在适宜长蕊甜菜树自然生长的地区(海拔1 500 m以下),选择自然排水条件好的缓坡地,配套滴灌设施,设置人工遮阳措施,搭建遮阳棚,保证透光率70%左右,采取人工控温、控湿环境下的大棚密植化栽培。大棚为双层控制,即下层用白色塑料膜,上层用遮阴网,可以更好地控制温湿度和光照,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的目的。
4.5 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让林农掌握全套栽培技术,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邀请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现场培训林农采种、种子处理、育苗、定植和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技术。聘请有机农产品生产专家讲授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有机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