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农药减量试验
2024-04-12杨传邦
杨传邦,远 晓
(1.射阳县植物保护站,江苏 盐城 224000;2.盐都区农科所,江苏 盐城 224000)
射阳县水稻种植面积大,一般都在6.67万hm2以上[1],水稻上的病虫害以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2]。随着植保技术的进步,科学用药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仍有施药时期不精准防效不好,导致过度化学农药的投入现象,最终引起用药量增多,农药残留加大,因此需要开展新的用药试验探索,科学选用药剂,在农药减量的同时,病虫害损失小于5%。当前,水稻除草、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迁飞性害虫仍然离不开化学农药。杨普云等[3]认为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较为复杂,在防治病虫草害时问题百出;张绍明等[4]认为目前仍存在许多种植户不能对症用药,依据别人防治时间或药剂经销商的建议,这样不但会降低防治效果还会影响水稻的品质[5]。
目前,射阳县种植模式为大户种植+散户种植,大户种植在逐渐取代散户种植,且部分大户配备有专业植保技术员,因此,这些种植大户开展精准测报,不但防病虫效果好,而且用药量也少,也有部分种植大户及散户把握不准防治时期,根据经验以药带药,在防治病时带防虫药,或者在防病用药时带防虫药,这样不但造成过度用药,甚至可能引起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害虫的防治难度,因此,需要在精准测报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用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延缓病虫的抗药性,探索出适合本地的防治方案,为全县水稻病虫防治农药减量控害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金粳818,种植方式为旱直播,于6月15日播种;试验药剂使用情况参见表1所示。
表1 试验设计
1.2 试验设计
2个处理为常规处理、减量处理。设置空白对照处理,空白对照在杂草调查结束后,按照常规处理茎叶处理除草,但病虫均不用药;常规处理、减量处理每个小区均为666.7 m2,空白对照处理60 m2,每个处理3个重复,3个重复随机排列,常规处理按照当地常规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时间,减量处理按照设定的进行用药,具体设计如表1。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合德镇凤鸣十二组,试验田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试验田养分的含量为有机质19.16 g/kg,全氮1.35 g/kg,速效磷37.21 mg/kg,速效钾188.22 mg/kg。
1.4 调查方法以及计算公式
1.4.1 杂草防效调查
参照袁士荣等[1]的方法,于拔节期,每个处理区分别选取调查点,即4点/m2,调查每处理的杂草数量,杂草防效计算公式:
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数-试验区杂草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数)×100
1.4.2 稻纵卷叶螟防效调查
参照袁士荣等[1]的方法,在药后10 d、20 d查卷叶率,调查上2张叶片卷叶率,每处理查100株,计算防效。卷叶率=调查的卷叶数/调查的总叶数×100%;稻纵卷叶螟防效=(处理区卷叶率-对照区卷叶率)/(1-对照区卷叶率)×100%。
1.4.3 稻飞虱防效调查
参照袁士荣等[1]的方法,平行跳跃法调查25点,各点查100株,共计500株,用湿润的线色盘拍打稻株快速计数。在药后10 d调查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计算防效。虫减少率=(用药前调查的虫数量-用药后存留的活虫数量)/用药前调查的虫数量×100%;防效=(试验小区虫减少率-空白对照区虫减少率)/(1-空白对照区虫减少率)×100%。
1.4.4 水稻纹枯病防效调查
参照袁士荣[1]的方法,在纹枯病病情稳定后,查看叶片以及叶鞘,0级叶片和叶鞘均没有病斑,顶叶开始计数4叶以下见病为1级,3叶以下见病为3级,2叶以下见病为7级,顶叶见病为9级。试验区调查5点,共查250株,计算病指及防效。
病指=∑(各级病叶数×相应的发病级数)/(调查总叶数×9)×100%;防效=(用药后对照区的病指×药前试验区的病指-用药前对照区的病指×用药后试验区的病指)/(用药后对照区的病指×药前试验区的病指)×100%。
1.4.5 穗颈瘟防效调查
参照袁士荣[1]的方法,在穗瘟稳定后(或腊熟期)调查。每个试验区按照平行跳跃式规则调查500株,计算病穗率。穗上未发现病斑为0级,病穗占5%以内为1级,病穗占6%~20%为3级,病穗占21%~50%为5级,病穗占51%~70%为7级,病穗占70以上为9级。病指=∑(各级病穗数×相对应发病级数)/(调查的总穗数×9)×100%;防效(%)=(药后空白区病指×药前试验区病指-药前空白病指×药后试验区病指)/(药后空白病指×药前试验区病指)×100。
1.5 数据处理
数据初始处理用Excel2010,处理间方差分析用SPSS 22.0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草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减量处理禾本、阔叶、莎草和总杂草防效显著高于常规处理。说明减量处理对杂草防治效果较好。
表2 不同处理杂草防治效果
2.2 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药后10 d减量处理对卷叶螟的防效与常规处理相当,但在药后20 d,减量处理卷叶率低于常规处理,且存在显著差异,防效高于常规处理,存在明显差异。
表3 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2.3 稻飞虱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药后10 d、20 d稻飞虱防效常规处理显著低于减量处理。说明减量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常规处理好,且减量处理对稻飞虱防效的持效性较好。
表4 稻飞虱防治效果
2.4 水稻纹枯病防效
由表5可知,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表现为减量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病指防效各处理表现为减量处理显著高于常规处理。说明减量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要优于常规处理。
表5 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2.5 穗颈瘟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各处理水稻穗颈瘟病情指数表现为减量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病指防效各处理表现为减量处理显著高于常规处理。说明减量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要优于常规处理。
表6 穗颈瘟防治效果
2.6 综合效益
由表7可知,减量处理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的高,但差异性不显著;农药使用成本与常规处理相近,但用药次数比常规处理少1次,用药量比常规处理减少了39.6%,说明减量处理,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产量与常规处理相近,能够明显降低用药量。
表7 综合效益
3 结论
试验通过精准测报,根据多年来测报经验,水稻田出草规律,根据出草规律,在播种后提早使用茎叶处理药剂,结合初次封闭,提升封闭效果,在杂草4叶龄前使用封杀药剂,提高除草效果;根据迁飞性害虫发生规律,精准预测预报迁飞性害虫发生程度和低龄虫高峰期,在低龄虫高峰期用药,大幅度提升了防治效果,用准对路药剂、轮换用药,提升防效,延缓病虫抗药性;参考水稻病害发生规律,在关键时期擦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在破口前5 d用三环唑,因为三环唑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破口期用三环唑和稻瘟酰胺或者其他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剂复配,提升稻瘟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本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通过精准测报精准用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对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效果好,且显著降低用药量,建议在大田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