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分析

2024-04-12姜楠

南北桥 2024年6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姜楠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6.047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为有效规避风险,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但是我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环节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应用方式进行讨论,以期为当前时代下国有企业构建科学的审计模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1 相关概念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其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强调风险管理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要求国有企业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控制。在执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国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按照内部审计的原则对风险进行科学分析,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合理控制风险的目标。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常见问题

第一,组织管理不当。国有企业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环节,应该组建专门的审计部门。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未明确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再加上国有企业未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第二,对风险的识别及审计不当。国有企业在执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环节,要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结合风险执行审计。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审计环节,风险分析措施不完善,没有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科学的审计规划。

第三,保障措施不完善。国有企业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制度体系及文化体系,形成科学的制度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约束,让全体人员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作用。但是部分国家企业在执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环节,保障措施不完善,未形成科学的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另外,由于国有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未得到严格落实,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在执行内部审计环节,由于审计工具应用存在问题,审计人员还依靠手工审计的方式执行审计,导致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流程的有序开展。

3 基于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建议

3.1 优化组织管理

第一,完善组织架构。科学的组织架构是推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基础,科学的组织架构有利于解决各级人员之间工作职责不明确、配合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完善股权架构。为确保国家企业审计工作更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企业要通过对产权关系、股权架构进行规范,明确人员的职权,明确管理层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期对国家企业各项工作的监督作用[1]。其次,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为确保国家企业的股东会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国家企业要增加股东人数,确保其各项决策能够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对国家企业的审计活动负责。最后,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制度。为提高审计人员素养,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人员主动执行审计。

第二,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为确保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应该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让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一方面,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发现自身管理流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相对狭窄,难以有效完成对风险的分析。另一方面,国家企业要认识到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要求,确保审计工作有序执行。国家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内部审计的要求,充分重视风险分析的专业性以及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第三,加强组织的协同。国有企业要通过改善企业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各级人员之间相互协助,让各部门形成有力的配合。如果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那么将会导致其内部审计无法深度检查各类事项。为确保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各类信息进行全面检查,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人员之间紧密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养。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要求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审计能力和丰富的审计知识,能够掌握风险成因并形成相应改进方案,国有企业要强化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在招聘审计人员环节,对审计人员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完善人员培训机制。国有企业通过定期对基层人员开展培训,促使人员掌握业务要求,并通过对培训效果分析培训是否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对于相对复杂、专业性较高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向外部咨询相关专家,由专家配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序执行各项审计流程。

3.2 全面识别风险,有序实施审计

第一,有序识别各类风险。在识别风险阶段,国有企业要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企业的风险情况,确保其所执行的审计措施更加科学。国家企业在充分了解审计工作发展基础上,要对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形成全面的风险识别方式,关注影响国有企业运营的情况。首先,对国有企业的战略风险进行识别。战略风险识别主要是分析国有企业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国有企业要高度关注外部政策对其的影响。如果政策发生改变,那么国有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在战略制定方面要结合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目标的风险情况,判断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否完善,找到影响企业战略达成的风险[2]。其次,对运营风险进行识别。运营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研发风险方面,主要分析其研发投入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注研发成本。若国有企业在研发环节各项支出无法获得效益,那么很可能发生研发风险。在对生产风险进行分析环节,需要充分关注生产流程等方面要素,高度关注国有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求,有序规避风险。在销售风险管理环节,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的銷售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国有企业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最后,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财务风险识别包括分析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偿债能力等方面风险。在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要分析其运营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流程的要求是否规范,高度关注成本控制是否发挥应有作用以及是否通过科学的措施来优化管理流程。

第二,对风险进行评估。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对风险进行识别时,要根据风险重要性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水平,形成科学的风险衡量机制。内部审计部门要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利用风险评估机制明确不同风险的严重性。

第三,实施控制测试。首先,关注国有企业政策风险控制情况。政策风险控制要关注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市场环境及经营环境的情况,分析国有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政策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达到降低政策风险的目的。其次,对生产成本控制风险进行测试。国家企业在生产成本风险控制方面,要关注其在生产环节是否存在成本较高、质量较低等方面的风险。在分析国有企业生产流程中,在分析国有企业的工艺水平、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关注国有企业的应对措施,提高其生产成本控制水平。第三,关注国有企业偿债能力风险。偿债能力容易受到外部政策环境及管理模式的影响,若国有企业一味地通过银行借款来扩大融资规模,而未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机制将会产生较大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要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降低偿债能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通过加快存货周转、加速应收账款回收等方式,让国有企业资金及时变现,提高其偿债能力。

第四,评价剩余风险。国有企业在控制测试之后,要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风险评估表的方式,关注其所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之后,国有企业是否仍面临一定风险。若采用控制措施后,风险在国有企业可接受范围内,则说明该措施有效,反之就要采取其他措施予以应对。若其政策风险超过可承受范围,则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税收政策等方面情况,积极调整战略,有效规避风险。

第五,优化国家企业审计报告管理。国有企业在审计报告管理阶段,要形成数据及工作底稿,总结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经过管理层审批后形成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完成后,企业审计人员之间要进行积极沟通,并由审计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之后予以核实,形成报告初稿并提交给管理层。审计报告要全面反映国有企业对风险控制的效果,形成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六,对国家企业的风险控制措施予以动态改进。出具审计报告并非完成全部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阶段,国有企业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动态改进。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要素,判断风险控制情况。若部分风险超过国有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国有企业还要进行再次审计,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3 优化保障措施

第一,形成科学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健全审计制度。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环节,要形成科学的制度保障体系,对国有企业各项工作进行约束,包括风险识别、管理等过程,通过制度的方式形成科学的应对措施,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能够对国有企业制度体系进行重构,提高企业风险的可控性。其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国有企业在审计环节对于所发现的各类问题要追究责任,避免国有企业人员在工作环节中由于对风险控制要求重视不足而产生风险。为确保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形成对风险的有效管理,降低审计环节出错率,要提高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3]。最后,建立科学的审计问题自查制度。国有企业在审计之后,要将审计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总结,及时对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对国有企业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的方式,确保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对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第二,建立重视风险控制的企业文化氛围。国有企业在执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环节,要形成全体员工重视内部审计的机制。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了解内部审计工作要点,做好相关配合工作。通过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全员重视风险的文化氛围,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第三,引入审计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确保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形成对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国有企业要引入专业的内部审计系统。通过引进先进的审计软件,可以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更加合理。同时,国有企业要对审计软件进行定期升级。在我国政策和审计准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要定期升级软件,让软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此外,国有企业要合理分析软件使用方式。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有企业,可以在外购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其实际情况对软件进行适当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自行开发软件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国有企业在风险导向的审计环节,其审计工作要以风险控制为核心。风险作为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为确保国有企业的风险得到有序控制,国有企业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让企业人员全面参与到对各项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国有企业在执行审计的环节中,要主动应用信息系统,在审计系统处理数据的基础上执行审计,确保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关注数据结构以及对各项数据的控制,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国有企业在对审计系统控制环节,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优化,确保企业审计人员充分掌握审计的相关方法,以推进审计工作有序执行。

4 结语

当前,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发展趋势。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不仅是重要的审计方法,也是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重视风险导向,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引入风险导向理念,以有效解决传统审计缺乏风险防范的问题,有效控制风险,形成全员共同协作的机制。未来,国有企业还要进一步优化审计流程,确保在审计的过程中围绕企业工作目标提高审计效率,为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延华. 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的四點注意事项[J]. 财务与会计,2020(22):71-72.

[2]陈思维. 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研究[J]. 中国产经,2022(1):138-140.

[3]张艳. 浅议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实践[J]. 中国产经,2021(12):69-71.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风险导向方法在央行内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