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创新创意交流平台分析

2024-04-11姚冠男陈雅晴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互联网+交流

姚冠男,陈雅晴

(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当前高校的创新创意交流形式主要以线下交流为主,包括创新论坛、创意沙龙、创新创意比赛等。传统的研究生创新创意交流存在着三个主要缺点:灵活性较低,对创新创意交流活动主办方依赖性强;学生缺乏自驱力,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创新理念;跨学科交流较少,不同专业的创新创意很难交叉碰撞。[2]因此,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创新创意交流的特点与需求,挖掘和使用新型创新创意交流模式,对于未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

北京市某重点高校研究生团委双创中心立足于传统创新创意交流过程的不足与局限,基于“互联网+”创新创意交流的理念,设计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脑泡”,校内师生可以线上随时发布创意和评论、围观创业团队,线下组建团队开展创业活动,与创业达人交流创业成功经验。“脑泡”鼓励“头脑风暴”式创新创意交流,旨在促进新思想的碰撞,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脑泡”不仅有效促成了创新创意交流,同时线上交流平台也为创新创意交流中的思想和信息环节的规律分析提供了可能。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模式介绍

“脑泡”平台搭建于微信公众账号“小研在线”上的“小研应用”板块中。该校师生注册认证后,便可以成为“脑泡”平台的注册用户。“脑泡”的创新创意交流模式可以总结为如下四种:(1)线上分享创意,每一个注册用户都可以分享来自生活、学术中的新奇创意和想法,并可以评论其他同学发布的各种创新,形成广泛的创新创意交流圈。(2)O2O互动交流,在线上交流创意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咖啡”等形式在线下组建创新团队交流分享创新创意,更进一步促进创业团队的构建。(3)围观团队,可以围观该校现有的创业团队的实时动态,促进创业信息的交流互动。(4)遇见大咖,可以与创业大咖交流创业经验,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疑惑。

“脑泡”平台的注册用户现为5132 人,其中本科生占24.7%,硕士生占40.3%,博士生占35.0%(见图1)。“脑泡”平台累计发布创意4621条,有504 人参与创意发布,平均每人发布创意9.2条;总共发布相关评论17424条,参与评论的816 人,平均每人发布评论21.4 条。“脑泡”平台用户中,有182 人拥有个人粉丝,有203 人关注过其他用户;“脑泡”平台特别设立了积分规则,即注册用户每次登录可以获得5个积分,每发布1 条创意可以获得10 个积分,每发布一条评论获得5个积分。依据积分规则和整体创意发布情况,我们将“脑泡”用户中积分大于200分的用户定义为活跃用户。

图1 “脑泡”用户学历分布

图2 “脑泡”活跃用户数量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脑泡”用户中活跃用户的总数有512 人,占“脑泡”平台用户总数的11.2%。“脑泡”用户还可以用积分进行“小研卡套”“咖啡”“麻辣香锅”消费券的兑换,其中使用过积分进行消费券兑换的有409 人,占“脑泡”用户总数的9%。

图3 “脑泡”活跃用户获得积分数量分布

二、基于“脑泡”平台的创新创意交流行为习惯分析

图4为不同年级“脑泡”用户的数量对比,其中硕士二年级、本科二年级、博士二年级的“脑泡”用户数量排名前三,这些年级的学生已经来到学校至少一年时间,对学校的整体情况较为了解,同时这部分学生整体上没有过于繁重的学业和毕业压力,因而他们参与“脑泡”进行创新创意交流的积极性较高。

图4 “脑泡”平台用户年级分布图

图5为各年级“脑泡”用户人数与其发表创意数(图a)、评论数(图b)、积分数(图c)、消费券兑换次数(图d)的关系。研究分别对各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发表创意数、评论数、积分数和消费券兑换次数与其相应人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于本科生,发表创意数与各年级人数之间的Person 相关系数为0.955(0<|r|≤0.3为微相关,0.3<|r|≤0.5 为实相关,0.5<|r|≤0.8 为显著相关,0.8<|r|≤1 为高度相关),因而本科生发表创意数与年级人数高度相关;发表评论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910,二者高度相关;积分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999,二者高度相关;消费券兑换次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979,二者高度相关。对于研究生,发表创意数与各年级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8,为高度相关;发表评论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976,为高度相关;积分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959,为高度相关;消费券兑换次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036,为高度相关。对于博士研究生,发表创意数与各年级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0.036,相关度较低;发表评论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148,为微相关;积分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865,为高度相关;消费券兑换次数与各年级人数的相关系数r=0.654,为实相关。

图5 不同年级“脑泡”用户使用情况分布

从图5中可以明显看出,博士五年级及以上的同学发布创意和评论数远高于其他年级人数,24 条创意,平均每人发布34 条评论。具体分析其数据发现,之所以出现以上特殊情况,是因为这部分学生中存在9位极为活跃的用户,他们的创意都在50 条以上,评论都超过100 条,其中最为活跃的用户发布了378 条创意和693 条评论。

此外,对“脑泡”用户不同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Person 相关性分析,得出“脑泡”用户发表创意数和评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0.562,关系为显著的正相关,可见乐于发布创意的同学也会关注别人发布创意的情况,从而进行评论。发布创意数和积分兑换次数的相关系数r=0.583,也为显著的正相关,可见“脑泡”推出的“积分换香锅”和“积分换咖啡”等激励措施效果显著。

从图6 可以看出“脑泡”用户活跃时间分布情况,其中8—10 点“脑泡”用户最为活跃,发布的创意最多,由此可以推断,该校学生在以上三个时间段的创新创业活跃度及积极性较高。

图6 “脑泡”用户活跃时间分析

三、基于文本挖掘的“脑泡”平台用户创意聚焦点分析

(一)“脑泡”用户创意关键词分布情况分析

运用World Cloud 2 对“脑泡”创意进行词频分析并画出词云图,如图7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脑泡”用户所提创意涉及的重点关键词包括“自行车”“校园”“自动”“图书馆”“宿舍楼”“学习”“脑泡”等。其中创意关键词词频排名前50位的关键词如图8所示。

图7 “脑泡”用户创意关键词词云图

图8 “脑泡”用户创意关键词词频图

将该校学生在“脑泡”上发布频率最高的前50 个创意关键词进行统计,依据前50 位的关键词的相对词频将其分为高频词(词频前20)、中频词汇(词频前20~40)和低频词(词频前40~50),如表1 所示。在“脑泡”创意的高频词中,有许多与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比如“自行车”,硕士二年级的a同学提出的创意是:

表1 “脑泡”用户创意关键词频度表

“根据自行车宽度设计较长且醒目的停车板,上有用于固定的凸起,下方有弹簧,可以被压平且压平时反弹力很小,无车时竖起便于找车位,有车时车把它压在下面,并被固定,使自行车排得整齐而不拥挤,便于推出。”

同时有许多与学习相关的高频词,比如“图书馆”,博士三年级的b同学提出的创意是:

“逸夫馆占座很严重,尤其是考试周,有的人放一两本书就占着一下午。可以搞个调度App,就像人文馆一样,人走必须刷卡,一小时以内不回来,座位就取消。为了避免大范围设备改造,可以通过手机地址和网关登录进行监控。”

从同学们的创意中可以发现,那些与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最能激发出同学们的创意,从而提出大量具有可行性的创造性建议。

从关键词主题方面,按照内容指向的不同将其分为生活、学习、科技、理念四个维度进行归纳,如表2所示。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的创意兴趣点,大多数学生能够把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场景与“技术开发”“识别”“定位”等科技元素相结合,同时许多同学的创意都与时下流行的“智能”“分享”“开放”“免费”等主题理念融合起来,体现出该校学生的创意前瞻性。

表2 “脑泡”用户创意关键词分类表

(二)“脑泡”用户创意关键词关联情况分析

运用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文本挖掘算法对“脑泡”用户的创意文本进行挖掘分析,可以对不同的创意文本关键词进行关联性分类,关联性强的关键词放入一个主题中,算法公式为:

该公式表达了某个关键词与某个分类集合的相关性,其中λ 越接近0,在该分类集合下更特殊、更独有的词,与分类集合更相关;λ越接近1,在该分类集合下更频繁出现的词,与分类集合更相关。本研究中,某个关键词在某个分类主题下出现频率越高,说明其代表性越强,因而取λ 为1。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对文本关键词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哪些关键词之间被更多地结合在一起,得出关键词在不同分类集合下出现的频率[3]。

基于LDA 文本挖掘算法得出该校学生创意关键词聚类分布,每个聚类集合中的关键词在“脑泡”用户的创意中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LDA 算法将“脑泡”用户的创意文本分成了四大类别。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比如在分类主题一中的“自动”与“图书馆”两个关键词,有许多同学将它们放在一起使用,如“图书馆自动打印设备”“自动借还书App”等;在分类主题二中,诸如“分享”“信息”经常在同学们创意中被联合提到,如建立“实习/就业信息分享App”“食堂菜品信息分享应用”等;分类主题三中的“宿舍”“回收”,有许多同学提出了关联性创意,如“宿舍快递纸箱回收”“旧衣物分类回收进行公益捐助”等;分类主题四中,“App”和“自行车”两个概念被多次联合提到,如“二手自行车交换App”“自行车分类处理信息App”等。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关联性分析可以清楚得知同学们的创意动态,了解学生创意想象力来源。

(三)“脑泡”微信服务号在创新创意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相关信息针对重点人群进行集中投放。

“脑泡”服务号为那些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集中有效地投放各种信息,包括活动信息、热点分析、大咖专访等内容,让同学们实时掌握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类创新创意活动,构建高校创新资讯圈。

(2)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意潜能

“脑泡”服务号运用创意展示、活动发起、好文推送以及创新激励等方式,帮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获取创新创意资源,将创新创意实践化,营造高校独有的创新氛围。

(3)把握高校创新动向,配合“脑泡”线上交流平台的运营与发展。

通过对“脑泡”服务号内容的规划以及统计分析服务号用户的阅读行为,可以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创意动向和创新倾向,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意引导和教育。同时,“脑泡”服务号与“脑泡”交流平台的互补与联动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给同学们更完备的创新创意交流体验。

四、总结与展望

(1)“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能够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意兴趣及潜能,构建高校创新创意生态圈。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传统高校的创意创新交流模式很难覆盖大多数学生,客观的时空因素和环境限制为同学们广泛的创意交流造成了巨大障碍,同时僵化的“课堂式”交流模式也很难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创新创意潜能。而“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则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系统开放的创意分享、交流、互动和指导方案。

(2)“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创新创意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改良学校的各项服务措施。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范围空间,也是高校学生创新创意的源泉所在。“脑泡”平台中的大部分创意都与学生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对平台中的各类创意进行关注并系统分类汇总,有助于学校发现其学生服务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能够汲取学生创意的精华,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良与完善。

(3)“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有助于高校把控学生的创新创意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以来是摆在高校面前的棘手难题,不仅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原因是无法了解学生的创新创意关注点,因而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反馈学生整体的创新创意倾向性与薄弱点,既能让高校的创新创意教育者发现因材施教之“材”,又能明确教育目标进而有的放矢。

“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意交流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创意交流模式,虽然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意交流质量,然而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如何激励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分享创意”“如何将学生们的创意落实为确实的创新性成果”“如何将线上与线下的创新交流形式更好地结合”,这些问题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创新创意交流平台努力改进的方向,届时一个更为科学完备的创新创意平台交流模式将惠及更多的在校学生,让创新创意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中真实可见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互联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