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4-04-11贺维娜
贺维娜
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马克思认为“教育会产生劳动能力”,我国现代教育也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能力之间的联系
教育教学从片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能力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劳动教育之要,在于通过实际操作,磨炼学生的手脑配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劳动教育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协作与沟通。
勞动教育还提供了一个锻炼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在实际劳动和实践活动中,小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需要与他人合作。通过实践锻炼,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劳动教育能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制订明确目标,指导生活实践
教师在选题时,题目不宜过大,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然学生面对课题将无从下手。教师结合生活实践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国家以及学校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通过了解这些要求和目标,教师可以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方向和预期结果,从而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兴趣、特长以及发展需求。对每个学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师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充分锻炼。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环保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要开展一次校园环保活动,主题是“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有垃圾分类、植树、清理校园等任务。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分组进行吗?
师:当然可以,我会根据大家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喜欢动手的同学可以负责垃圾分类和清理校园;喜欢植物的同学可以负责植树。这样不仅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还能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生:那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师:校园环保活动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具体来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生:老师,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在活动开始前,我会给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植树的过程,并给大家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大家要认真听从安排,积极参与。同时,我还会设置一些小目标,如每人捡拾一些垃圾、种下一棵树等,完成后可以获得小奖励。
生:听起来很有趣,我们一定会积极参与的。
师: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吧!
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教师应制订明确、具体、可量化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协作意识、提高责任心等相符,并且要在教学中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例如,教师可以设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个具体任务的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劳动进度和学习情况。在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活动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园艺、农田劳作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开展学校劳动活动前,教师应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告知学生和家长。这包括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参与学生的分组情况、任务分工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指导和监督学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二)拓宽资源渠道,创新劳动形式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通过学校与社区、家长、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例如,教师可以与当地的环保组织合作,开展关于环保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同时借助社区的力量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如工具、场地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如教育资源网站、学习平台等,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劳动教育的案例、教学设计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最新的教育趋势和动态,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和见解。
教师为了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劳动活动,精心设计了一份教学计划。
1.背景与目标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植树造林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对小学生而言,参与植树活动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次植树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植树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培养合作精神。
2.资源整合
(1)社区合作:与当地社区或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借用他们的植树场地和工具,同时请他们提供现场指导。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查找植树的相关知识,如正确的植树方法、适合当地的树种等,制作成简短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
(3)学校资源:学校提供必要的植树工具,如铁锹、水壶等。
(4)家长志愿者: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协助活动的组织和安全保障。
3.创新劳动形式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植树,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如挖坑、搬运树苗、培土和浇水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竞赛:设置关于植树和环保的知识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艺术点缀:鼓励学生在树木周围放置自己制作的艺术品,如手绘卡片、小雕塑等,以便增添人文气息。
(4)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记录植树过程和心得,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教师讲解植树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播放教学视频。学生分组练习植树动作。
(2)实地操作:在社区或学校的指定地点进行植树。各组都完成植树后,进入知识竞赛和艺术点缀环节。
(3)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并组织学生分享心得。
5.评估与反馈
(1)成果展示:将学生种植的树木进行拍照留念,展示在学校或社区的公告栏上。
(2)家长反馈:邀请家长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自评:学生填写活动反馈表,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4)教师反思: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并分析活动的成功与不足。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不同形式的劳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劳动任务,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流、配合的能力。除了学校内部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发掘社区的资源,如公园、博物馆、农田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公园,观察他人的劳动过程,增强学生对不同劳动形式的了解和体验。同时,鼓励与学校合作的专业人士参与劳动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邀请艺术家来学校开展关于艺术创作的劳动教育活动,邀请农民或工匠来学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启发。
(三)教师示范引导,积极评价改进
在劳动教学时,教师要亲自参与劳动活动,并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观摩、学习正确的劳动方法和技能。通过亲身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开展园艺劳动活动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如何正确地修剪花木、施肥和浇水等,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能使学生直观地总结良好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教师在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后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赞扬,鼓励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教师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帮助他們提高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生手工制作活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某位学生的作品给其他同学进行展示与评价,并对学生的巧思与付出表示赞美,同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
教师应该牢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自己决策并组织劳动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涵养自我管理能力,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劳动主题和内容,并独立完成整个劳动过程,这样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他们的劳动行为和结果,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并付诸实践。例如,在植树造林活动中,教师在劳动之余也应该引导学生纠正他们错误的态度与植树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对待劳动。
除了口头肯定和赞扬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作品展示等。通过多角度、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劳动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园艺劳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将学生的劳动过程记录下来,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劳动过程,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以“园艺活动”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园艺修剪、施肥和浇水的正确方法,学生不断地观摩学习,并记录要点,在此期间教师评价示范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方法。接下来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使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材料,开始自己动手进行园艺劳动活动。教师观察学生的具体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给予指导,同时赞扬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后续教师对学生的园艺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方便学生进行观摩学习,互相交流经验。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给予正向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出改进意见和方向。在开展下一次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劳动主题和内容,并组织相关活动。同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并鼓励学生反思劳动行为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创新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