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童话里丰富的想象
2024-04-11秦晖
秦晖
一、内容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内容,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科普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童话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蟋蟀、牛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课堂当中,便于学生对文中的知识展开联想,了解青头、红头之间的友情以及为彼此奋不顾身的精神,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进行丰富的想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主动性强等特点,对模仿和竞争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形式主要以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课文的兴趣,并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了解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在品读中了解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在牛肚子当中旅途的惊险,并从中体会到两者对话的心情。
2.对课文进行默读,在文中找到证明青头、红头是“好朋友”的语句,并在文章中体会到青头、红头之间所具有的真挚友情。
3.展开想象,借助红头的旅行路线图讲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红头遭遇的危险和内心的感受,理解红头和青头深厚的友情。
2.根据关键句排序梳理红头的旅行路线,尝试绘制路线图。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角色形象特点以及友谊的深厚。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童话世界当中,很多事物来自我们的想象,这些物品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际的。像在童话世界当中,青蛙可以说话、乌鸦可以讲解科学知识等,这些都是童话世界的色彩。那么,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一起迈向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吧!
师:同学们,说到旅行,大家有怎样的感受啊?
生:旅行能欣赏美景,是愉悦的经历;旅行是一件新鲜、惊奇的事,我很喜欢旅行。
师:那大家想知道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什么样的体验吗?
生:想!
师: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一个是青头,一个是红头,它们要一起邀请我们到牛肚子里旅行,想不想去?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跟随一对好朋友红头和青头一起旅行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师:请同学们回顾上节所学知识,注意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完成填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人物的对话,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试着在课后习题三下面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梳理路线并理解科学知识。明确: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被喷出来。(教师可用简笔画展示或课件上动画展示)
师:明确了牛肚子的旅行路线后,我们发现这真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旅程!这两只蟋蟀是好朋友。有一天,一只名叫红头的蟋蟀跌进了一头牛的肚子里。为什么红蟋蟀会逃跑而不是被消化了呢?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打开教材,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直接从课文中获取主角、故事情节等信息,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中年级学生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学习知识,准确识别词语,并通过分类和发音来集中精力阅读词语,并学会断句,从而正确理解词义。运用解答与分析的方式克服自主学习的缺点,有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仔细阅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经历了怎样的“旅程”,并尝试根据文中的描述简要讨论“旅程”的路线。
2.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分析红头在哪里,同时在黑板上写:嘴—胃—嘴。
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重读第8~18自然段,在阅读时找到描写红头在旅行中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思考红头所经历的情绪变化。
(1)学生表达对红头的感情,教师立即引导学生理解红头说的话,理解第8至10自然段(重点关注两处省略的地方),感受“拼命求救”的强烈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哭起来”“悲伤地说”,理解红头“懦弱无望”的情绪,理解“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他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红头虽然失去了战斗的力量,但开始变得坚韧勇敢,同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转变为故事中的红头,再次准确体验红头在牛肚子中情绪变化的过程。
(2)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红头所说的话,重点关注红头的真实情感。
4.过渡:当红头面临危机时,作为好朋友的青头会怎么做?
同学们,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体做法。
生:青头先想办法救红头(老师在黑板上写:救助)。
师:青头是如何帮助红头的?
生:它跳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文主要在第11、13、17三个自然段來写,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摔到地上、不顾疼痛、一骨碌、大声喊”等词语,这些词语描写了青头的奋不顾身,不顾一切拯救好友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朗读时注意单词重读法的运用,体会青头不顾一切拯救好友的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会感到害怕和绝望,但后来变得勇敢了?
生:我想是青头的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向红头讲述了牛吃草的特性,也告诉红头不要绝望,鼓励红头利用牛吃草的特性逃脱。
师:很好!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推理和总结,通过介绍牛吃草的特征,你立刻就明白了红头逃脱的过程。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第16自然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青头对红头说的话的重要性。
5.教师引导学生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理解红头和青头之间的感情。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死里逃生后的喜悦和感动,青头因伙伴终于脱离危险而感到喜悦,以及对红头的安慰。
(设计意图: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在对童话人物的刻画上,如描绘人物的情感波动。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红头的经历,重点关注描述人物心情的句子,并练习写笔记和批注,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初步体验红头情绪的变化。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角色体验,再次大声地朗读课文,体验红头丰富的情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童话想象的丰富性和阅读童话的乐趣。)
(四)感悟主旨,拓展延长
1.过渡:红头终于脱离危险,想必大家也为青头、红头这两个好伙伴松了一口气。同学们,你们觉得红头逃走了吗?青头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帮助红头分析,找到解决办法,毫不犹豫地进行救助……)教师引导学生评价青头,同时根据学生的评价,总结:遇事沉着,团结友爱,互相合作。
2.拓展延长:引导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的有益启发,描述青头、红头之间的友情。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友谊的角度表达感受或从克服困难的角度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体验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青头、红头在逆境中的具体表现。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面对困难是怎样处理的,学生表达后,教师总结并提示,要学习青头全力解救朋友的精神,以及红头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努力逃脱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评价、联系现实生活等方法,让学生增强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在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物和主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文小结
1.同学们,读完《在牛肚子里旅行》后,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对话框,总结童话故事有趣、富有想象力、内容丰富的特点。
2.同学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了解到相应的阅读情况,教师推荐《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我们的土壤妈妈》等作品,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籍。
师:从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牛有四个胃,我也知道什么是反刍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收获颇多,而老师想说的是,正确运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多读书,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强化本单元的语文元素,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话的特点以及学习的意义,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讲述某些鼓励学生成长的事情。通过阅读各种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将课堂精读、课外阅读、表达习作融为一体,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六)作业设计
1.尝试练习写童话故事。
2.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红头在牛肚子中旅行的故事。
3.在“旅行”二字上进行思考,分享有趣的生活故事,唤醒自己的生活记忆,同时探索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4.朗读“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对话,重点关注两个故事中人物语气的差异。
六、教学反思
(一)多种形式阅读,进行朗读体验
选文的目的是利用语言元素“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性”,让学生在阅读时发挥想象力,想象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且在学习的同时感受故事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相应了解,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學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每一个字都让红头振奋,给了红头逃脱牛肚的信心。
(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
教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反复理解,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学生也懂得了读书的人生哲理,在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要给予充分的帮助和鼓励。这既尊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又培养学生分析文章中词语、句子的能力。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描述自己的体会,当危险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学会乐观地面对。
(三)不足之处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对故事进行复述与回忆相对困难,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复述架构,使其通过适当的图画和文字,说明事情的由来、过程和结论,为学生讲故事奠定了基础,并告诉学生“用图讲故事”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及不理解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朗读,要加强指导,给予更多的时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控制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