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美刻”:劳动教育视野下小学食育课程的“三九”策略

2024-04-11韦琦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食育食材美食

韦琦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劳动活动。劳动课程内容设置了十个任务群,其中有一项要求学生学会烹饪与营养的技能。而目前的小学食育课程往往存在缺乏创新甚至没有专门的食育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对食育课程认识短浅等问题。本文从劳动教育视野下食育课程的创新出发,依托自身开发的《美食美刻》教材,践行“美食美刻”“三九”策略,对小学食育进行创新性实践研究,从而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现象一】生不知,缺机会

跟小学生的交流中,孩子们认为所谓的劳动课程是完成老师布置的简单的劳动任务,而这些劳动仅限于整理家务、打扫卫生。至于食育课程,很多学生闻所未闻,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食育课,也没有动手做过食物,这与劳动课程设定的初心不符。

(一)传统食育课程目标:眼高手低

随着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进,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有所增强,但食育课程没有实质性提升。目前好多学校缺乏食育系统课程。食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烹饪技能,但学校相关师资力量缺乏,很难让学生在学校学会这一技能。

【现象二】校无奈,缺设备

学习美食的制作是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因此,教师若开展食育课程,学生会很乐于参加,如进行水果拼盘的制作。学生兴趣浓厚,任务简单、易上手,但后续课程在学校里却无法开展,因为缺少配备一定硬件设备的专门的食育教室。

(二)传统食育课程路径:单一、机械

据调查,有部分小学开设过食育类相关课程,但仅限于一两节动手制作美食的拓展性活动课,如在语文学习中有关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包饺子的活动。学生对食育的理解和实践很少。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食育教室,更没有专业的食育教师,因此,传统食育课程太过单一,也缺少创新。

【现象三】师无育,缺用心

“民以食为天”,人对食物的热爱与珍惜应从年少时养成。食育课程是教育、影响儿童的绝佳方式。而教师过多注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而忽视学生的劳动过程,对学生能做美食这件事认为是家庭的责任。

(三)传统食育课程评价:关注结果

传统食育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结果性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烹饪技能的习得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而教师大多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结果变现,这就导致学生技能习得的模糊,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

二、“美食美刻”的提出及其研究价值

(一)“美食美刻”的提出

“美食美刻”既是“每时每刻”的谐音,也希望学生在食育课程中能享受制作美食的每一刻。“美时美刻”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宗旨,以美食烹饪为劳动教育抓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美食美刻”的研究价值

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行为,小学高段食育课程亦是这个道理。眼高手低、机械单一、关注结果等现象反映了现阶段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向其内在根源。鉴于以上认识,以“美食美刻”这一板块为突破口,将“美食美刻”与日常教学尝试关联编排,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1.脚踏实地,提高学习兴趣

“美食美刻”食育课程从生活着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创编,给学生提供多种创作机会,从而改变食育课堂的局限性。学生在不同种类的食物创作中体会制作美食的快乐,分享收获美食的心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丰富形式,提升烹饪技能

笔者對小学食育进行创新性实践研究,从而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多元评价,传承食育文化

教师在食育课程中,要了解学生食育课程学习的过程,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结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育课程。我们基于对传统食育的传承与新时代食育文化的创新,形成富有特色的“美食美刻”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教育的品牌特色。

三、“美食美刻”的实施策略及案例举隅

(一)三“重”汇编,促进创新

1.重开发,内容具有创新性

为了开发教学资源,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在本校教学硬件和师资条件的支持下,我们开设“美食美刻”食育实践拓展性课程。在一次次实践中,笔者编写了《美食美刻》食育教材,开发了“美食美刻”食育课程。它的开发和实施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热爱美食——带给学生甜蜜的舌尖体验

(2)开放课堂——还给学生自由的动手操作

(3)培育情感——留给学生幸福的童年

(4)回馈亲友——送给学生快乐的高度赞扬

2.重搭配,内容具有合理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获取生命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还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了解中华文化,我们积极探索育人模式的转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我们重视食物的营养搭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认识基本的食材,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熟练操作各种厨具,参与美食的制作,让学生亲近食物、享受美食。饮食搭配一般遵从以下原则:(1)性味相配。性指寒、热、温、凉,味指酸、甜、苦、辣、咸。不同的季节应选用不同的食物,五味也应相配,不能光吃甜而不吃苦。(2)干稀相配。应摄入多种质地的食物,如腊八粥、芝麻糊就是营养又干稀相配的食物。(3)营养素搭配。如果摄入过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就会导致肥胖,所以在食育课程中要教育学生注意营养素的搭配,要摄入富含维生素、无机盐、有机蔬菜和水果等。水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每日应饮用白开水1000毫升。

学校教育从课堂育人到劳动育人,从理论的教育走向生活的教育。学生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享受美食的乐趣,创造了甜蜜的童年回忆。

3.重实践,内容具有生活性

食育课程的内容选取完全贴近学生生活。食育课成为学生认识美食、加工美食、分享美食的乐园。学生在这里习得优秀的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通过烹饪活动和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当丰富的食材在学生的手中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一饭一粥的来之不易。学生在食育基地制作了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蒸出了软糯咸香的清明团,煎成了酥脆美味的葱油饼,烘烤了色味俱佳的凤梨酥等,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和实践的乐趣。

(二)三“步”练手,提升技能

1.认识食材,体验生活

食育课堂以认识美食、制作美食、分享美食为主,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认识生活中的基本食材。食材是指制作食物所需要的原料。食材可以根据食物的特性分成不同的种类,如素类食材、肉类食材,寒性食材、热性食材。生活中常用的食材,如米、面、油、菜等,是需要学生一一熟悉的,并了解其营养价值,多吃绿色健康的食材做成的食物。食材来源于生活,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的了解来源于生活,在食育中将自己所了解的食材进行分享,当把认识、熟悉的食材制作成美食的时候,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是对生活的创造。

2.操作厨具,积极参与

在食育课上,学生需要学会操作各式各样的厨房用具,如刀具、锅具、灶具、称量用具、电器化用具等。刀具的操作较为简单,但使用要小心。称量用具在老师的说明指导下,学生也能逐步学会操作。最难的是电气化用具,如烤箱、蒸箱。这些产品的使用比较复杂,如烤面包要提前设置好温度,预热好烤箱,再烘烤食物,在烘烤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好食物的颜色及程度。若是跟预想的有差距,还要再次调整烤箱的温度。这些都需要学生积极学习运用这些电气化厨房用具。只有熟练使用厨房用具才能制作出美味的食物。

3.学会烹饪,练就技能

上好一節食育课,烹饪技能是基础,所以对烹饪技能的研究是重点。第一,刀工。刀工是按照食物和烹调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刀具,将烹饪的原材料切割成不同的形状。第二,投料技术。烹饪的顺序有先后,投料的技术直接影响了食物的口感。第三,“着衣”技术。给烹饪原料加辅助材料是烹饪的重要工序。好的“着衣”技术不仅可以保持食物原材料的新鲜和水分,更会给食物带来成型的美感和口感。

(三)三“评”妙馈,与时俱进

“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回应与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合理判断,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需要,以促进教学的进步为准则,要做到与时俱进,展开多维度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加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1.各美其美,评价更有主体性

在食育课上,学生每次在做完美食后都要品尝,并进行评价。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评价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美食评论员,如表1所示。

2.两全其美,评价更有层次性

过程性评价指劳动技能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劳动成果、合作交流能力。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呈现的可视化作品。这两类评价合起来能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呈现。每一节食育课对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第一次”,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他们享受把食材制作成美食的过程,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现在同学面前的时候,就会在自评和他评中表达自己对食物的见解,分享制作美食的心得体会。

3.美美与共,评价更具多样性

美食的分享不局限于食育课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展示自我劳动成果,接受来自社会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具多元性。将学生美食拍成短片分享至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获得了不同形式的肯定和赞许,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本次实践中,通过对小学食育课程的策略研究,笔者对食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一次次认识食材、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食物的热爱,深化了对美的感受,更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借助“美食美刻”这一食育课程载体,我们引领学生提高劳动技能,表达自己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创作美食中提升了自己的劳动素养。

(作者单位: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荷小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食育食材美食
我是“食育”小画家
巧用食材铺“地锦”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食育工作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食育”也需进校园
有ID的放心食材
美食大作战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