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实践、挑战与路径研究

2024-04-11吴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

吴越

摘要:近年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并称为“五大幸福产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来说,体育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都成为必然趋势。当前,政策引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模式革新、赋能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助推产品服务供给精准多元,数字化技术已然应用于赛事管理、健身休闲、场馆管理、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等各个业态。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监管力度不足、转型成本高、数字壁垒坚固等问题,进而提出改进路径,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发展  体育产业  现状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4-063-3-SY

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体育产业增加值已由2014年的404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092亿元,平均增幅达15.8%,显示出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主导、政策推动、资源驱动的传统产业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狭义的数字化是指将图像、声音、视频或任何模拟信号转换为能够被计算机读取、存储和处理的数字格式技术的过程。本研究采用广义的概念,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主体将数字技术运用于管理、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以提高效率、推动创新和创造价值,是引领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体育产业复工复产复市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此,本研究将从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入手,探讨数字化转型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和实践,分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1.1、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模式革新

在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以来,体育产业嵌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越发深入,数字化转型成为变革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内在驱动力。从微观层面来看,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分析与应用,企业一方面实现了组织架构优化重组、供应关系串联重塑、运营效能提高、产品更新迭代、服务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通过云计算将生产效用最大化,减少了生产要素的重復与损耗,进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中观层面来看,数字技术让“体育”成为“体育+”,以数据为核心,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健全体育产业治理体系,打通政府、企业、市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体育资源获取平等化、人才流动合理化、行业监管全面化,打造体育治理“一张网”。

1.2、数字化赋能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传统体育企业囿于运营合作成本较高、技术手段迭代缓慢、管理运营效率低下,难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体育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各部门协同发展,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快速反应市场需求,适时推出创新产品,进而提升企业的生命力。以体育用品制造业来说,它的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生产技术的改进,而是要嵌入到技术创新、管理成本、供需匹配、消费取向等全过程。借助数据生产要素,直接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也可使企业获得较为客观的市场评估结果,反向回馈企业的产品改造与升级;借助数字化人才团队,精算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化机制体制,为企业运营减负;借助AI、VR、AR、MR等数字技术创新供需匹配模式,使生产销售从单一的线下转向线上兼线下,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销售模式;及时捕捉顾客的消费取向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抓手,为体育用品注入智能化技术,并始终保持创新升级,始终保持产品的旺盛生命力。

1.3、数字化助推产品服务供给精准多元

数字化转型带来供给侧结构优化与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同的市场供给主体资源禀赋、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消费者也存在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搭建供需两端的信息桥梁,它打破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壁垒,使得信息获取成本大大降低、时效显著提高,一方面精确捕捉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偏好,明确产品需求的区域性差异,为体育产品的研发、改进和投放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使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获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产品信息,根据自身偏好选取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从供需两端发力,提高体育产业和服务精准对接,提高体育产业供给效率。

1.4、政策引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政策制定的一个重点。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次年9月国办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到要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培育在线健身等体育消费新业态。2021年10月,《“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设置了“数字体育建设工程”专栏,提出了要打造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体育实验室等明确的建设方向和工作指引。各项政策的出台,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体育与数字化融合的鼓励与肯定,同时也为转型创新扫清了障碍、规避了风险。

2、体育产业中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和实践

2.1、赛事运营智慧升级,增强观赛参赛体验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国际赛事、国内赛事和地方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数字化给体育赛事带来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在赛事转播方面,5G技术带来便捷接入、高清流畅、低延迟、高并发的音视频直播,大大提高了赛事转播水平。在赛事互动方面,VR虚拟现实技术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首次得以应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PICO通过VR一体机全程直播64场比赛,让观众360°实景高度感受现场,还可以与明星、虚拟形象互动、自拍,设计个人专属虚拟头像,穿上主队球衣,彻底打破观赛地域壁垒,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AI数字人技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初次亮相引起广泛关注,AI手语翻译官手语可懂度超过90%,赛事期间服务216万人次,金牌赛事100%覆盖,共完成手语手势2000个,通过连贯的动作、表情让听障人士更好地理解手语表意,用科技让爱无界传播。在赛事管理方面,以马拉松赛事为例,赛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进行3D绘图,优化赛事路线,建立智能智慧调度平台,进行赛事文化宣传;赛中将赛道全程可视化,打通各节点应急指挥,保护参赛观赛人员秩序与安全;赛后开展赛事总结评估。

2.2、公共服务物联互联,丰富健身休闲场景

数字技术让体育设施资源可视化,体育场馆场地运行实时化,人员调度设备投放精准化,让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以全民健身中心的智慧化改造为例,以AI、VR等技术为依托,针对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慢病人开展运动评估、运动指导、运动干预、运动康复全流程全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通过该服务,市民可获得专业精准的科学运动评估,配备社区健康师对评估报告进行解读并制定运动处方,提供教练团队进行运动干预课程,根据运动数据评估干预前后效果,提高市民运动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3、场馆建设智能化,助力场馆提效增收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场馆的智能化建设,优化了场馆供需适配,提高了场馆使用效率,提升了场馆服务水平,激发了用户运动意愿。场馆的智能化建设涉及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在硬件上,一是场馆基建智能化。设置智能化的停车、导览、闸机、储物柜、灯控、运动等设施设备。二是管理系统智能化。设置场馆监控、专用网络、水电自控系统、预定退定系统等,通过智能化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供管理人员便捷高效完成场馆管理工作,打造场馆智慧运营可视、可控、可治新模式。在软件上,注重服务模式智能化。在运动开始前,为用户提供场馆查询、时间预留、课程查询、教练排期等服务。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智能化运动仪器归集用户运动信息,运用智能支付、智能储物、智能签到、智能卫浴等设备提高用户的运动体验性。在运动结束后对运动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运动评估报告,并对后续提出运动指导意见,对有需要的用户进行运动干预指导,打造从入场、场中、离场的全流程人性化智慧服务,提高场馆服务水平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提高场馆盈利能力。

2.4、体育产品科技赋能,完善产品供给策略

数字化技术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使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从机械批量向智能定制转变,注重产品的智慧化功能和用户体验,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智能手环、手表,可穿戴智能健身器材等,为用户提供实时运动监测数据功能,并同步到手机APP,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用户运动结果的可视化需求,通过结果分析,串联运动处方和健身课程,形成科学健身闭环。数字化技术也使产品营销方式更加科学高效,通过海量数据捕捉与分析,助力企业定量生产,精准投放,切实提高供给效率。

3、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和挑战

3.1、相关政策缺失,产业监管不足

虽然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先后出台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体育產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但是国家和地方在具体工作实施层面还未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导致配套工作政策、宣传解读政策、督导考核政策落实等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政策的缺失也不利于市场监管,传统的市场监管模式仅面对单一业态,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与旅游、教育、医疗等业态交叉融合,为其监管模式和边界带来新的思考,监管部门要直面海量数据汇总和统计、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体育产业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产权与物权等问题。

3.2、数字壁垒坚固,区域结构失衡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1000上升至5610.60,8年间增长了4.61倍,年复合增长率24.06%,远超同期GDP指数增速,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和四川省等5个省市发展较快。当前我国各省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数字化转型的叠加,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被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给体育产业的均衡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主营体育类企业的中小微企业占据较大比重,从外部结构来看,地区、业态等因素使得企业的数据捕捉能力不强,分析能力欠缺,交换水平较低,“数据孤岛”现象凸显,不利于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融合发展。

3.3、数据保护力度薄弱,安全受到挑战

数字化转型带来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实力提升的同时,因其涉及到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随之引发知识产权、用户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全年捕获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过4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为482万余次。网络恶意行为的屡禁不止给中小型体育企业的数据和网络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4、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4.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和监管效能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做细做深,提出工作建议,指引政策切实落地。运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方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引导高校开展体育领域科技创新,促进体育产品、技术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产学研一体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出台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提升数字技术监管效能,明确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责任与边界,保护企业的信息技术以及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等数据,确保各方合法权益依法依律得以保护。

4.2、夯实基础建设,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进一步完善5G、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5G网络的商用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借助已有通信设备基础,降低5G网络的建设运营成本,打造高带宽、低延时、广覆盖、可定制的体育产业数据传输网,以体育产业基础较好的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为点,辐射周边省市,以东部带动西部,打通技术壁垒,使得数据要素畅通流动;二是做好关键技术的保护和利用。数字化转型企业应建立内部保密机制,制定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树立员工保密意识;注重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采用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注册等方式保护创新成果不受侵害。

4.3、创新运维模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定制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平台,实现业务流转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打通部门间数据交换通道,提升工作效率,企业同时要建立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二是销售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新冠疫情使得传统的线下单一销售模式进一步被打破,企业的数字化销售渠道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营销等方式进行,通过网站建设,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产品比较,增强用户的体验性;通过社交媒体这一在中国市场有着庞大用户群体和影响力的渠道,筛选和发现潜在客户,缩小产品信息投放范围,获得较多用户反馈;通过移动营销模式,如手机APP,向用户推送产品推介,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推送优惠券和优惠信息,提高用户的购买意愿。

5、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来说,体育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都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借此契机,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基础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企业顺利数字化转型,助力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群,侯想.钻石模型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瓶颈与推进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0).

[2]柴王军,王文渤,师浩轩,姚浩江,程新强,巩紫豪.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0).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①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加强体育产业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于中国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