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从祖国的召唤

2024-04-11徐鲁

奇妙博物馆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兰核试验原子弹

徐鲁

祖国的召唤

1946年8月的一天,数学家华罗庚带领青年科学家朱光亚等人登上了从上海去往美国的轮船,他们要去考察原子弹研制的技术。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做起“原子弹之梦”。

然而,一行人抵达旧金山后才知道,美国根本不会向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朱光亚等人没有气馁,他们各自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留在了美国,想尽量多地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等待有一天报效祖国。朱光亚进入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核物理学研究。他不苟言笑,学习勤奋刻苦,各科成绩全是A,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1949年,25岁的朱光亚成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不久,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来,留学生和华侨们欣喜若狂,朱光亚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经常发起和组织一些小型的联谊活动。在校园的草地上,他召集大家围坐在一起,亲自朗读国内传来的喜讯。这些年轻人自己填词创作《赶快回国歌》,聚会时齐声高唱:“祖国建设需要你,组织起来回国去,快回去,快回去!”大家紧锣密鼓地做着回国的各项准备,所有的活动都在保密的状态下悄悄进行。

1950年2月28日,朱光亚终于登上了驶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和好朋友们一同踏上了归国之路。没过多久,《留美学生通讯》上刊登了一封由52名留学生签名的公开信。朱光亚在信中写道:“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神圣的使命

在这个崭新的春天,朱光亚回到了自己崭新的国家。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美丽、蓬勃向上、充满朝气。

回国后的朱光亚回到阔别了十多年的故乡武汉,看望已经年迈的父母和分别已久的兄妹。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辗转在外,照顾父母的事情,全靠在家的兄妹。

朱光亚原本想守在父母身边多尽一点儿孝心,然而,一封加急电报很快就到了他的手上——北京大学希望他尽快到京,尽早在北大开课。仅仅在年迈的双亲身边待了3天,朱光亚就匆匆背起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年仅26岁的他成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置身于北京大学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校园中,朱光亚每天都精力充沛、热情高涨。他一直坚持学习和钻研原子弹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认真整理记录心得体会。仅仅一年之后,1951年5月,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他的专著《原子能和原子武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并论述原子能和原子弹的学术著作。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扬言要使用原子弹。朱光亚的这本书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的正义事业中率先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

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在北京悄悄成立。1959年,经过慎重考虑,原子能科学事业的重要领导者钱三强郑重地向组织推荐由朱光亚担任科学技术带头人。那一刻,朱光亚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这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命,更是一份神圣、庄严而又艰巨的“共和国使命”。

铸造坚固“核盾”的人们

1969年9月23日零时15分,一阵剧烈的震动从核试验场涌出,中国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啦!

之后,工作人员发现地下核试验的一条子坑道出现了扩孔,这说明可能有核泄漏事件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朱光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冒着有可能被核辐射侵害的危险,踩着乱石,躬身钻进狭窄的、随时可能塌方的坑道,一直深入到爆心附近,仔细观察爆炸产物、岩体分布等情况。幸运的是,最后他终于确认这次试验并没有发生意外。

从1964年首次进行核试验,一直到1996年7月29日最后一次核试验,我国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朱光亚领导了历次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试验,为原子弹、氢弹的技术突破及武器化、小型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因此被誉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开拓者、践行者和培育者。

2004年,在朱光亚80岁诞辰之际,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我国以国家的名义将1996年12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永远的“马兰精神”

“马兰”这个地方,不仅与中国核试验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是朱光亚和他的战友们毕生难忘的地方。

1993年秋天,已近古稀的朱光亚再次来到马兰基地,来到罗布泊。他一一看过自己和战友们在红山营房的简陋住处,眼前闪过的是那些艰苦却也充满力量和激情的岁月……

在马兰革命烈士陵园中,朱光亚神色庄严。他穿戴得整整齐齐,没让任何人搀扶,一个人静静地走过了那一排排墓碑,向每一位牺牲在这里的战友默默致敬:“有一天,当我也走不动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也会来到这里陪伴你们的……”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遵照他的遗愿,他的亲人、同事和战友把他的部分骨灰送到了罗布泊,安葬在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革命烈士陵园里。一代功勋科学家,以魂归马兰的方式,长眠在曾经奋斗过的罗布泊荒原上。

猜你喜欢

马兰核试验原子弹
堡中堡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绝密运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运载历程
徒手“撕开”原子弹
我帮爷爷放绵羊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