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大放异彩的广彩瓷
2024-04-11李明晖
李明晖
广州为什么会诞生融汇中西文化的广彩瓷呢?原来,这里自古便有着面向大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17 世纪到19 世纪,广州在很多时候有着“一口通商”的政策优势,因此成为中西贸易的首选之地,像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外国商人在广州定制广彩瓷蔚然成风。据估计,仅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口西方的广彩瓷的数量就在3000万件以上。哇,这个数量实在太惊人了!那么,外国人买走这么多广彩瓷到底做什么用呢?告诉你吧,除了一些特别定制的格外精美的罐、瓶、盘、碟等会被购买者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其余大部分会成为购买者日常生活中的餐饮器皿。
欧洲盛宴上的广彩大碗
广州博物馆收藏着一件直径超过0.5米的清嘉庆广彩人物故事纹大碗,据說是“中国广彩第一大碗”。
它的内外纹饰都非常精美,上面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看上去鲜美可口的岭南佳果,有华丽的楼阁庭院,有精巧的水榭亭台,有错落的树木山石,还有百余位官员、乡绅和妇人,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在开庭审案,有的在围观对弈,有的在闺中举行雅集……这些图案生动展现了清代达官贵人的日常生活,碗心还画了宋代杨门女将的历史故事呢。
这件大碗是19 世纪初期英国皇室成员从广州十三行定制的,经过200 多年时光的洗礼,大碗的彩料依然保存完好,鎏金装饰也光亮如花鸟鱼虫岭南佳果开庭审案新。欧美人把这种大碗称为“潘趣酒碗”,意思是它可以用来调制和盛放一种混合果酒——潘趣酒。这种果酒由酒、热水、牛奶、茶、糖、柠檬、香料等混合而成,口味酸甜,度数相对较低。大约在17 世纪初,潘趣酒从印度传到英国,然后再传到欧美各国,成为节日、庆典或者聚会中的常见饮品。为了便于调酒和取用,潘趣酒碗一般做得又深又大,配有瓷质或银质的精致酒勺,勺子有长长的手柄。潘趣酒碗是欧洲人宴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为此很多欧美贵族甚至不远千里,从遥远的广州定制心仪的广彩大碗呢。这种来自东方的美器,在欧洲宴会中刮起了浓郁的中国风。
下午茶中的广彩瓷
广彩瓷不仅出现在欧洲人的宴会中,在他们的下午茶中也不可或缺。
17 世纪开始,东方的茶文化风靡欧洲诸国。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早餐很丰盛,午餐比较简单,而晚餐一般要等到天黑之后才能吃得上,所以人们习惯在下午4 点左右享用一顿下午茶。在贵族阶层中,下午茶还被赋予了社交属性,他们会把中国的瓷质或者银质茶具,摆放在铺有纯白蕾丝花边桌巾的茶桌上,用小推车推出各种精美茶点。餐厅中播放着优雅的古典音乐,摆放着清芬馥郁的鲜花,人们喝着茶,品着点心,三五好友高谈阔论,不断交流着各种信息和观点,仪式感满满。
广州博物馆也收藏着一套精美的清光绪广彩花鸟纹下午茶具,由一个茶壶、一个奶壶、一个咖啡壶、一个盖盅、一个盖杯和五套杯碟组成,可惜的是,有三只杯子没能保留下来。
这套茶具充分展现了广彩瓷的特点,它上面的图案是花鸟题材,构图饱满,色调鲜艳,设计上中西合璧。盖钮、壶嘴和口沿上都有广彩瓷最经典的装饰——金彩,咖啡壶的把手上端做成了卷曲的“C”形,富有异域特色。仔细看这套茶具的纹饰,蝴蝶翩翩飞舞,一只只孔雀身处密叶繁花之间。蝴蝶的“蝴”谐音“福”,孔雀的尾羽如锦绣,寓意前程似锦。
家居陈设中的“中国风”
数百年前,瓷器不单是欧洲人餐桌上的“常客”,还在欧洲人的家居陈设中“独领风骚”。他们会把碟、盘一类的瓷器装饰到墙上,或者打一个专门摆放瓷器的橱柜,又或者把成套的大型瓶罐陈设到房间的一角、过道两边、壁炉架上、靠墙的家具上、楼梯前……普通市民也以家中拥有几件瓷器为豪。
广州博物馆中有一对清光绪广彩开光“广州风情图”花口瓶,是此类陈设性瓷器的代表作品。这对瓷器的纹饰以广州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有舞龙、舞狮、叉鱼等喜庆场面和游玩、出行等生活场面。人物有官员、妇女、孩童、贩夫走卒等,整个图案的构图和人物比例偏向西洋画风,注重写实手法,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这种“中西合璧”“中国风”的设计题材为欧洲人带去了无限的新鲜感。
中国瓷的“超级粉丝”
除了各国君主,当时欧洲贵族阶层和文化名人中也有不少中国瓷器的“超级粉丝”呢。据说,写《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的德国大作家歌德,就拥有一间父母给他打造的“北京厅”。写《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的法国大文豪雨果,曾48 次购买中国瓷器,他将搜集到的中国瓷器、家具全部布置在客厅中,其中就有不少精美的广彩瓷。
无论是家庭宴会,还是下午茶中,又或者是家居装饰,欧洲人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广彩瓷的身影,这是他们追求生活品质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们对东方文化的喜爱,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