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部:部署利用2024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 等8则

2024-04-10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4年3期
关键词:卫片测绘模态

关注

自然资源部:部署利用2024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利用2024 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部署开展2024 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卫片日常执法工作。

《通知》明确了工作任务 :一是开展季度卫片监测,提取下发变化图斑。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按照要求开展季度卫片监测 ,优先使用亚米级遥感影像,其他地区使用2 米级遥感影像进行补充 ;原则上 ,每季度完成一次国土全覆盖影像监测;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工作单元,每季度开展一次图斑提取工作。对经比对套合后属于疑似违法违规的变化图斑,在4、7、10月的前10 日一次性将上一季度所有变化图斑下发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二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日常执法,做好与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工作的衔接,部、省直接查处、挂牌督办重大典型案件 。三是建立执法容错纠错反馈机制。

2023年国家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3 年国家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结果。

2023 年5 月至12 月,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国家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检查对象及内容以全国甲级测绘资质单位2021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完成的市县级基础测绘项目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成果为主。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从完成的836 个项目中随机抽取30 个项目。依据检查方案、各项目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标准,重点对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正确性、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高程标记点高程中误差、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正确性等29 个检查项进行检验。经查,30 个项目成果质量均为批合格。但也发现,有些项目成果质量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单位不了解掌握技术标准要求致使项目存在质量隐患,有的项目成果使用的坐标系统标注与说明不规范,有的项目质量验收程序不规范。

我国牵头的两项地理信息国际标准项目正式立项

近日,由福州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牵头提出的两项国际标准项目《地理信息覆盖的几何与函数模式第4 部分:瓦片模式》(ISO 19123-4)和《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样本标记语言第1 部分:概念模型》(ISO 19178-1)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各成员国表决正式立项。

福州大学余劲松弟研究员将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制定ISO 19123-4。该标准旨在为地理信息覆盖大数据的分析就绪应用提供瓦片层级的互操作模型,确保全球范围内相关数据的无缝集成与高效共享。

武汉大学乐鹏教授将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制定ISO 19178-1。面向地理人工智能的样本标记语言标准旨在为地理空间机器学习样本数据开发UML 模型和编码,以促进地理人工智能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将定义一个与OGC 标准基线一致的UML 模型和编码,以在Web 环境中交换和检索样本数据。

科技

我国“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将开展星间、星地融合技术试验

近期,“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将在完成星地通信技术试验验证基础上,开展星间、星地融合技术试验,实现海洋遥感数据、渔船监测数据实时回传。

“ 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 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制,于2 月3 日成功发射入轨。它依托高精度瞄准捕获跟踪、海洋大气湍流修正等技术优势,创造性地架起星间、星地高速激光传输“桥梁”,并通过多颗卫星的激光“接力”,实现了大容量海洋遥感数据、渔船监测数据的实时回传。其通信容量可达传统微波方式的上百倍,相当于每秒可传输一部高清电影,成功将激光通信的应用拓展至海洋遥感与管控领域。

“ 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项目是激光通信技术在海洋遥感领域的首次应用,产品重量仅为8 千克,设计寿命5 年,可满足卫星长期在轨服务需求,终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超大规模城市场景点云语义实例数据集WHU-Urban3D发布

近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必胜教授课题组在线发布超大规模城市场景点云语义实例数据集WHU-Urban3D,相关成果同时在测绘遥感领域国际顶尖期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 会刊》发表。

杨必胜教授课题组通过多年实景三维中国和新型基础测绘工程项目的积累,构建了空间范围覆盖近70平方公里,涵盖机载平台点云、车载平台点云及全景影像等多源数据的WHU-Urban3D 点云数据集。该数据集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突破 :丰富的逐点语义实例标注,提供了超过6 亿点的语义实例标注,地物类别超过30余种,为各类点云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高质量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数据;复杂的城市场景覆盖,涵盖了上海和武汉两个大规模城市场景的空中机载平台和地面车载平台的点云,为多模态点云的语义和实例深度学习方法的评测提供了权威参考;涵盖了同一区域的跨平台点云的准确标注,首次为点云跨域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和参考。

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透视地球”开始研制

“ 研发能纵深探测地球圈层内在的新一代观测系统,是我们的科研目标所在。”3 月8 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透露,目前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透视地球”已经开始研制。

地球系统是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包括冰冻圈)和岩石圈等组成的一个多圈层耦合的复杂巨系统。常规气象观测预报无法实现雨量的精准测量,原因之一是现有观测手段“看不到”云雨的内部结构。

据介绍,“透视地球”利用电磁、微波、激光和重力等穿透性、多维度、高密度的新型透视遥感探测技术,对地球物理空间、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综合探测和精细分析,不仅能看清云中的雨量,还能看透地下万米的矿藏。

“ 透视地球”系统的新型探测载荷将装载于遥感飞机、卫星等飞行器上,形成一个空天一体的综合科学实验平台,推动地球系统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

数字

20亿

2 月28 日,蚂蚁集团推出20 亿参数多模态遥感基础模型SkySense,其论文已被世界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 2024 接收。

传统的遥感影像理解技术,缺乏对多模态数据、时间序列、地理先验知识的综合建模和利用,限制了其在海量数据和多种任务中的泛化能力。SkySense 突破以上技术瓶颈,实现了文本、红外光、可见光、SAR雷达多种模态、多分辨率的时序遥感影像建模,在多样化任务中展现出优异性能。

在蚂蚁百灵大模型多模态能力支持下,研发人员基于内部构建的19 亿遥感影像数据集进行预训练,得到20.6 亿参数量的模型SkySense,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参数规模最大、覆盖任务最全、识别精度最高的多模态遥感大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森林保护、应急救灾、绿色金融、农业监测等重要领域,目前通过蚂蚁内部MEarth 平台提供数据与识别服务。

12颗

近日,航天宏图发布了“女娲星座”2024—2025年卫星发射计划细节,并将创新性地开展卫星搭载服务与火箭广告新模式。

2024 年,航天宏图计划发射12 颗X 波段SAR 成像卫星,届时拥有16 颗在轨卫星的“女娲星座”将显著提升重访能力。随着未来卫星数量增加,载荷包括SAR、可见光、高光谱等,“女娲星座”可以实现覆盖全球的高分辨率动态监测。

“ 女娲星座”一期工程54 颗卫星,是由44 颗雷达卫星和10 颗光学卫星组成。卫星组网后,将对全球任一点平均重访间隔达到小时级,对全国陆地完成全覆盖达到天级,对全球区域完成全覆盖达到月级,旨在实现对地观测全球快速重访,同时利用激光星间通信组网,构建全球自主可控实时遥感混合星座,打造商业航天产业新生态。

猜你喜欢

卫片测绘模态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卫片执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甜酸苦辣”话卫片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遥感图像结合MapGIS在省级矿山卫片执法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