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雪梅争春”谈“低调做人”
2024-04-10黄军昌
□ 黄军昌
韩 潇/图
龙年春节期间,连降了两场大雪,山川呈瑞,冬梅吐香。观雪赏梅,触景生情,笔者油然想到了宋代诗人卢钺的《雪梅》诗:“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壮物抒怀,喻事明理,告诉人们一个极其普通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尘世万物,瑕瑜互见,长短共存。一个人立身于世,只有涵养自知之明,学会“低调做人”,方能行长致远。
人贵有自知之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陶冶知人之智,更要涵养自知之明。然而,现实生活中,知人难,知己更难。这是因为尘世间的人很多存在一种短板——“展长而讳短”。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执恋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视甚高,恃才傲物,故步自封,犹如梅花专注于自己的清香而孤芳自赏,又如雪花欣赏自己的晶莹而痴情自恋。另一种是遮蔽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缺失自我反思的清醒和自觉。“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因为如此,导致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浊蚀了自知之明,消损了自胜之力。
当我们将视野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确有那么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认识自己:有的人用仰视的目光看自己,用俯视的目光看他人,待人居高临下,处事盛气凌人,自命清高,目空一切;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以为“无所不能”,心态失衡,神情飘逸;还有一些人沾染衙门习气,骄矜傲慢,颐指气使。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失“低调做人”的清醒和自觉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到“低调做人”,笔者想到发生在著名演员英若诚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英若诚生长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一家人聚集在大餐厅中。有一天,小若诚突发奇想,准备跟家人开一个玩笑。吃饭前,他偷偷地藏进了饭厅内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的时候再跳出来。可是,让小若诚大失所望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到大伙儿酒足饭饱离去后,他才充满失落地从柜子中走出来,吃了点残菜剩饭。自那以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细细品味,此话虽算不上“至理名言”,却揭示了一个非常普通而又极为深刻的道理。
古人说过,“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本身就是一种辩证法。实践告诉我们,做人低调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便捷通道。因为低调做人者大多性情平和,极易与人相处,严以律己,待人如宾,“敬人者,人恒敬之”;低调做人者为人宅心仁厚,处事与人为善。这种人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亲和力;低调做人者能够正视自己的劣势与不足。因为只有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健康发展。中国民间有一个俗语叫作“夹着尾巴做人”,也从侧面劝导世人要学会“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作为一种素质修养、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智慧,昭示人们:必须陶冶一种藏锋蓄锐、居安思危,恭倨有度、谦逊内敛的优秀品格;修炼一种律己从严、敬人如宾,坦荡包容、荣辱不惊的良好素养。“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富有朝气和活力,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必须看到,由于诸多原因,自己的身上还存在很多弱点和不足,比如资历不深,阅历不广,经历不厚,定力不足,等等。因此,作为年轻干部必须时刻铭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古训,始终保持一份特有的清醒和明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清高自傲、忘乎所以、夜郎自大。实践证明,一个年轻干部只有学会用平实的眼光看世界,主动矫正“雪梅争春”的偏执心态,自觉涵养“低调做人”的良好品格,才能在实践的摔打和历练中逐步实现做强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