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来越多人爱上了“新中式”?
2024-04-10邢妍妍唐小晴
邢妍妍 唐小晴
在长沙洋湖水街,一些时尚的年轻人从一栋绿色墙漆徽派建筑的新中式潮流服装店里进进出出,27岁身材高挑的杜文欣和朋友也正在店内试穿。
“看中了立领盘扣套装和一件改良刺绣旗袍,既有国风元素,还适合上班通勤、朋友聚会等多个场景,穿搭日常。”盘好中式发簪的杜文欣说,新中式穿搭是年轻人当下最火的穿搭潮流之一,社交平台随处可见穿搭博主的新中式穿搭视频。
“新中式”走红
早在2022年,“新中式穿搭”风格趋势已入选小红书(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之一。在该平台上,“新中式”笔记数量达到空前高度,成为百万级别搜索关键词,更加具体一点的“新中式穿搭”笔记数量逼近十万。
最近,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更是颇受消费者追捧。“新中式”羽绒服搭配马面裙、泡泡袖旗袍、盘扣上衣配百褶裙……“新中式刺绣穿搭”“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也接连登上热搜榜。
不少年轻人都表示想为自己和家人置办一套典雅又时尚的“新中式”服装,作为今年过年的“战袍”。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将自己这种心态戏称为“中国血脉觉醒”。
所谓“新中式”,其实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在当代年轻一代消费者看来,“新中式”就是把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改良,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变成民众日常可以穿出门的衣服。只不过,它并没有多么的隆重华丽,而是更注重追求日常穿搭的简约与实用感。
“新中式穿搭”正在被中国“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和国潮爱好者追捧,催生“新中式女孩”“新中式青年”新名词,更是掀起了一波“新中式穿搭”风潮和“新中式”消费潮流。
“新中式”,“新”在哪?
“‘新中式穿搭关键词包括典雅、个性、水墨写意、盘扣、梅兰竹菊织锦、旗袍等。小吊带、透视薄纱裙、抹胸等流行元素的改良旗袍是新中式穿搭中最火、最流行的单品。”在社交媒体教“新中式穿搭”的“新中式”高级定制设计师艾菲成为百万粉丝时尚博主。
她说,年轻女性会选择耳环、项链、戒指等具有现代感的金属配饰搭配优雅、古典的新中式服饰,集端庄感与潮流感于一身,呈现现代女性柔美且飒爽的一面。新中式造型想要摩登一点,很多“新中式青年”会用手袋、皮衣、皮靴等皮革单品搭配。“‘新中式穿搭的火爆,实际上是中国年轻消费者民族文化自信和‘东方式审美旨趣的回归。”
“新中式”的新,也恰体现于此。它并不是对传统元素的大量堆砌,而是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完成对服饰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探索。
当然不只是服装,近来在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域,都能看到“新中式”的影子。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2个月来“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
学服装设计的“90后”罗一和两个伙伴创立了一个以新中式等为主要视觉风格的原创设计服装品牌,网店上偏新中式的款有30款,包括新中式呢子长(短)外套、国风盘扣发夹、国风斜挎包和原创国风印花吊带裙等。“卖得比较好的是一套黑色短西服套装,拼接了红色国风书法提花面料,胸前用了皮质盘扣元素,穿起来很有侠女的感觉。”罗一说。
罗一认为,人在年轻时总会想要通过某种风格来实现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表达,抒发那个当下我们觉得的“酷”。
回归“东方美学”
“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首先因为它是足够有美感的。那些加入刺绣、盘扣、水墨等经典中式元素的服装,那些运用提花、扎染、古法花丝等传统技艺的工艺品,那些有着“复得返自然”意境的家居装饰,幾乎都透视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
“新中式”背后承载着的其实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当代生活也正在从这个庞大的“宝藏库”中汲取着意想不到的灵感与能量。
当下,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买单,更多的是看重其背后所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突破以往传统的视觉效果和印象,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的“新中式”产品,便得以以一种更加轻盈的姿态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新中式”似乎与当下年轻人对于个性美的追求不谋而合。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态度的新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时代的他们,拥有着一个更为开放的信息环境,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同时得益于更开阔的视野,他们也有着平视世界的底气,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也正因此,他们更能看到传统文化那极致的魅力。
“新中式”产品自带的文化属性和社交价值,对他们自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将文化穿在身上,内化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在从中获取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
仿佛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在讨论着“如何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而今,这样的讨论依然很有意义。但悄然刮过的这股“新中式”风,似乎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依然心存敬畏,但也可以不只是远观。它有很多种鲜活的打开方式,人们也可以在一种更松弛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学魅力与知识沉淀。而关于“新中式”产品还能有多美,关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继续创新,人们依然有着更多的期待。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