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的阅读

2024-04-10王洒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事理物候大雁

王洒娟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文体,目的是对客观事物作出说明或者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

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从知识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知识性的角度出发,梳理说明文的主要信息。

同学们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梳理。在第一次阅读后初步明确:文章主要介绍(阐述)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想让读者了解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等等。怎样准确快速地把握说明文的主要信息呢?在说明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标志性词句:标题、主旨句、各段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开头句、结尾句、前后照应的语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抓住这些句子,就很容易理清说明文的顺序,筛选主要信息。如《大雁归来》一文,我们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说明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录的是大雁季节性迁徙的过程。文中的第4、9、10段中都有明确的时间,写了大雁在每年的三月到五月间的迁徙活动,这部分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第7—10段,每段的首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分别讲了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这部分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写的。

二、从文学性的角度出发,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在第二次阅读时,我们就要思考:作者是如何介绍(阐释)事物(事理)的?说明文一般会借助说明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把难以理解的事物或事理讲得通俗易懂。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列数字,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说明更加平实易懂。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列举了北京1962年花期比1961和1960年来的迟的例子,体现了研究物候的意义。如果你不清楚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可以把句子变成不用说明方法的普通表达,然后进行对比朗读,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了。

语言准确是说明的先决条件。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确数和约数的使用都能收到准确说明的效果。如《时间的脚印》一文,“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层”,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计算”说明数字的来源,“大约”表示大致的时间,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用较形象的手法介绍事物事理,能让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给读者美的享受。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为了让读者明白什么是物候现象,作者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变黄”“簌簌”两个词语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声色俱备,让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写冬日又用“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这三个贴切形象的词语,抓住特征,富有表现力地渲染了冬季萧条的景象。

三、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说明文作为应用性文体,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科学精神的重任。如《大雁归来》一文中蕴含着较为深刻的“生态伦理学”理念,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又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它的写作思路(说明顺序)是: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会不会迁移——大陆在漂移(即“板块构造”理论);另一篇《被压扁的沙子》的写作思路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的性质——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在这两篇短文中,作者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地说明,逻辑链条严密,论证严谨,层层分析,得出结论。科学是建立在客观材料的基础上的,科学家在搜集了大量确凿可靠材料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揭示事物的奥秘。这两篇短文引发了我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浓厚兴趣,引导我们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树立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此外,同學们还要养成动笔的习惯。阅读时圈、点、勾、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时做批注,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感悟和质疑,这样一来,灵感的火花就自然迸发了。动笔阅读,不但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事理物候大雁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大雁
大雁
大雁曲
大雁飞过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