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乐升腾,交响生辉

2024-04-10景作人

音乐爱好者 2024年3期
关键词:爱乐乐团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

景作人

厦门位于祖国福建的南陲,是一座美丽又现代化的沿海城市,气候温暖、枝繁叶茂,有着“美丽鹭岛”的雅号。厦门的鼓浪屿号称“钢琴之岛”,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厦门市的音乐艺术氛围、音乐普及程度、音乐水平提升,近年来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023年5月26日,厦门爱乐乐团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分量颇重的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曲目难度大,作品高精尖,无论对乐团演奏还是观众欣赏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

本场音乐会由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傅人长执棒,青年女中音歌唱家蔡静雯演唱。曲目为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艺术歌曲《梦》,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艺术歌曲《摇篮曲》、歌剧《莎乐美》中的《七层面纱之舞》,马勒《吕克特之歌》选曲。

瓦格纳的作品对任何一支乐团而言都是艰难的,而《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则是对每一支乐团铜管声部的超级检验。当晚厦门爱乐乐团在傅人长的指挥下,以铿锵的力度、坚定的气势和鲜亮的音响,将一种骑士般的英勇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乐团的铜管声部(尤其是长号)非常齐整,其声音的统一、音色的亮泽、气势的雄伟,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整首前奏曲演奏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为音乐会开了一个好头。

青年女中音歌唱家蔡静雯是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第二名,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当晚她共演唱了四首德奥艺术歌曲:瓦格纳的《梦》(选自《魏森东克之歌》)、理查·施特劳斯的《摇篮曲》、马勒的《我呼吸着菩提树的芳香》和《我告别了尘世》(选自《吕克特之歌》)。

众所周知,德奥艺术歌曲在艺术歌曲领域是“魔咒”般的存在,它的艰难之处体现在严格、严苛、严谨上,仅德语的发音(发音不纯正就等于演唱基本失败)就吓退了很多人。蔡静雯的演唱令人满意,她不仅有着标准的德语发音,还有着松弛的演唱方法和柔美的音色,而她那诗歌朗诵般的句法则使音乐显得舒展、协调和高雅。瓦格纳的《梦》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摇篮曲》都有着朦胧的美感,而马勒的两首歌曲又有着浪漫主义后期的诗意。

蔡静雯的演唱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声音放松,演唱时不“撑”、不“挤”,音波呈自然状态,给人们带来流畅、润泽的美感。懂声乐的人都清楚,美声唱法在演唱时一定要以最自然的状态发声——喉咙打开、气息下沉、位置提高,使声带产生集中而又稳定的震动,否则演唱必然会出现种种难听的声音和错误的状态。在演唱德奥艺术歌曲时,这种要求显得更为重要,歌唱者在演唱中稍有“压”“挤”“撑”的现象,就会导致整首艺术歌曲面目全非。蔡静雯当晚的演唱均达到了以上的要求,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示范。

相比其他指挥家,傅人长的稳重和细腻是十分突出的。指挥时,他不仅能够对作品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能够敏锐地调整与控制乐团,从而与独唱家和独奏家进行默契的合作。在当晚的音乐会上,他指挥厦门爱乐乐团为蔡静雯提供了“舒适”的伴奏,其音量控制和音色转化都与歌唱家的演唱浑然一体。

傅人长指挥的两部交响乐作品——理查·施特劳斯的《七层面纱之舞》和《阿尔卑斯山交响曲》都是重头戏,这两部作品在我国的交响乐舞台上并不经常出现,因为作品的演奏难度大,大多数指挥家不具备指挥它们的能力。而傅人长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后来于柏林艺术学院和莱比锡音乐戏剧学院深造,多年来活跃在国内外交响乐舞台上,有着娴熟的指挥技巧。近年来,他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演奏了多部瓦格纳、理查·施特勞斯、布鲁克纳、马勒的歌剧音乐和交响乐作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指挥经验。

理查·施特劳斯的《七层面纱之舞》是一首带有戏剧性和恐怖色彩的乐曲,音乐变化多,力度表现诡异,乐队配器奇特,演奏技巧很难。当晚,傅人长以果断而充满自信的手势,指挥乐团以激情的状态演奏了全曲,将乐曲中充满妖艳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指挥《阿尔卑斯山交响曲》时,傅人长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将这部恢宏巨著演绎得缤纷灿烂、惊天动地。《阿尔卑斯山交响曲》是理查·施特劳斯于1911年至1915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曲,有着“生动的电影音画”的美誉。这部作品名为交响曲,实为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理查·施特劳斯在这部作品中以精彩的笔触描写了大自然,在展现它神奇一面的同时,亦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盘托出。这部作品可谓一篇音乐旅游画卷,用音乐描述了作曲家在游历阿尔卑斯山时的自然感触和心理活动,用繁复的音乐技法(旋律、和声、配器等),将大自然的秀美、奇妙、开阔、恐惧、迷茫、耀眼表现殆尽,亦将一种面对神灵的崇拜之情附于乐中,让一种超脱自然的精神世界升腾而起。

当晚,傅人长以徐缓稳健的手势引导乐团开启了《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乐声。这首作品虽是单乐章,却有着三个部分、二十二个小标题,音乐显得有些零碎。傅人长指挥乐团形成了灵活的串联效果,将每个小标题的细节都演奏得栩栩如生,并以层次推进、场景呈现、高潮烘托的结构展示方法,将整部交响诗的音画特征尽情地表现了出来。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调性变化十分丰富,各个主题之间的融合与衔接非常频繁,且有着转瞬即逝的音色转换,这一切都需要指挥家带领乐团以超强的演奏能力来实现。厦门爱乐乐团在傅人长的指挥下,以弦乐的灵感、木管的灵动、铜管的灵震,将阿尔卑斯山秀美的景观和自然境界表现得惟妙惟肖,而打击乐声部则以形象化的演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那些手摇吹风机、闪电铁片等特性乐器的使用,令人们在瞬间仿佛身临其境。

猜你喜欢

爱乐乐团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积雪
《阿尔卑斯山中小镇》
阿尔卑斯山的“粉红雪”
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国爱乐乐团20年庆典音乐会中落幕
——“我们生于2000年”:让〇〇后青年音乐家当主角
施特劳斯
阿尔卑斯山生存记
演出就要开始了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不想做个追随者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