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实施PI制管理模式的案例研究
——以天津市肿瘤研究所为例
2024-04-10郭奕池肖怀远
郭奕池,孙 萌,肖怀远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科教处 天津 300202
0 引 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带动着整个社会经济和新兴产业的进步,是国家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近年来,许多国家积极推动科研机构管理组织模式的改革,以适应科技发展和国家需求,PI制就是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而诞生的。PI是“Principal Investigator”的英文缩写,最早出现在欧美科研项目申请中。PI制是科研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以PI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以项目经费和成本核算为核心进行财力资源配置,以实现科研资源共享的一种科研管理机制[1]。目前,在国内外科学研究机构的实践中,作为管理模式改革的产物,PI制利用自身优势,证实了其可以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使科研院所及机构的科研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升。本文通过梳理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多年PI制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从科研管理组织架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成果方面进行概述,为国内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1 实施PI制管理模式
1.1 机构概述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77 年,由我国已故肿瘤学家金显宅教授创建,前身是原天津人民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室,2007 年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其依托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为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研究所现任所长为郝希山院士,设7 个研究科室、8 个平台科室,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共210 余名。研究所于2013 年开始施行PI制管理,目前有28 个PI研究团队,多年来以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为中心,以肿瘤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个体化临床治疗为重点,建有肿瘤生物样本库、分子诊断平台、大型仪器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肿瘤诊疗新技术/药物临床前及临床评价平台和SPF实验动物平台,为开展高水平原始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PI制的发展与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项目管理、进一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等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研究所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在科研管理方面,不断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2]。2013 年1 月,研究所正式实行PI制管理体制,并制定了相关遴选及聘期考核办法。经专家组论证、讨论,决定正式聘任16 名PI,聘期3 年(2013—2015)。2016 年,研究所根据第一轮PI聘期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PI 管理机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天津市肿瘤研究所PI遴选及考核方案》及《关于天津市肿瘤研究所PI遴选及考核方案的补充规定》。2017 年,第二轮PI 制聘任了17 名PI,聘期3 年(2017—2019)。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进一步加快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建设,以及推动研究所科研实力的提升,研究所于2021 年开启了第三轮(2021—2023)PI 聘任工作,共聘任25 名PI。
2 搭建符合自身特性的组织架构
研究所行政管理实行所长负责制,领导组织机构由所长1 名、常务副所长1 名、副所长2 名及研究所办公室(以下简称“所办”)成员10 名组成。所长负责研究所全面工作;常务副所长负责研究所的党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人事、财务及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等;2 名副所长分别负责研究所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工作,包括研究生、进修生及本科生等的教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所发展战略的调研、科研和科研平台的管理工作,以及科研项目的组织、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成果和PI团队的科研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等。所办的职责是负责协助所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包括公文处理和所印章的管理、起草综合性规章制度及办公室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制度等。基于合理、完整的组织管理架构和清晰的行政职能范围,杜绝行政干涉科研的情况,提升行政人员为科研工作服务的质量,进一步为科研工作做好后勤保障,让科研人员更多地将精力投入科研事业。
3 贯彻落实本土化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3.1 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是保障基础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护资金安全和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托单位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所各PI组的科研资金纳入依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以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预算使用经费,并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各PI课题组的科研经费由PI统一调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为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促进成果产出,依托单位为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提供配比经费,其中国家级课题配比经费为批准直接经费的1/2,省部级课题配比经费为批准直接经费的1/3,配比经费额度最高为100 万元。
3.2 结合自身特点,创新PI管理制度
人员聘用机制:项目负责人(PI)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合同制和工作目标任期制,岗位设置科研I级PI和科研Ⅱ级PI,聘期3 年。
遴选方法:面向全所公开选拔,需经个人申请、国内同行专家评议通过、上报所长办公会批准后聘任,每年可进行PI 增选;对于上一聘期考核合格的PI,自动续聘,跨级别申请的PI需重新递交申请。
PI享受的权益:研究所协助PI组建课题组,I级PI课题组可选聘研究助理2 名、技术员2 名;Ⅱ级PI课题组可选聘研究助理1 名、技术员1 名;PI如需扩充课题组成员,则需根据增加人数相应提高标准考核指标;PI也可以利用课题组的科研经费聘请研究助理或技术人员;PI拥有独立的实验区域和课题组内的科研经费、奖励支配权,以及用人权、奖金分配权;按相应级别享受PI岗位津贴,并按规定使用公共服务平台。
PI承担的义务:接受研究所和依托单位下达的科研任务和考核指标;须与所方签订目标责任书作为考核评估依据,考核不合格且达不到缓冲期的要求将取消PI资格和相应待遇,撤销其实验室,并解散课题组。
3.3 量化考核PI科研业绩
研究所于2013 年1 月正式开始实行PI制管理,同时制定了聘期考核办法。为积极响应国家及上级单位的文件精神,紧跟国家科研管理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科学、规范、高效和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3]、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4]、教育部和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5]等文件精神和医院及研究所引人用人机制,不断精细化考核管理办法。研究所每年都进行年度评估,聘期满3 年进行期满考核,科研业绩指标将依据发表论文、科研立项、获奖、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综合进行评估。所办会根据同行专家评价意见,结合具体科研业绩指标达标情况,对课题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给予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 个档次的考核结果。
3.4 政策组织保障
依托单位对研究所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保证配比经费及时下拨、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均拥有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组织实施机制,有效监督和保障研究所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为研究所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为保障PI制运行成效及科学化水平,研究所不断推进和完善管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围绕PI遴选、聘期考核、引进人才、学术活动、实验室安全责任等方面,反复调研论证,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一个更适宜、科学化、规范化的PI制管理新模式。
4 PI制科研管理的成效
4.1 科研成果
PI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组织管理体制,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行PI 制的9 年里,研究所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13—2022 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6 项,包括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 项、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 项、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1 项、973 计划子课题1 项、863 计划课题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8 项(含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 项、中加合作项目1 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 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 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1 项);同期累计发表SCI论文613 篇,刊载于包括Cancer Cell在内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郝希山院士于2018 年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 年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4.2 人才梯队
研究所积极培育和引进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研究团队。自实施PI制以来,培育和引进国家级人才10 余名,包括推荐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 人,以及多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培育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 个。研究所在平台、团队建设、资金、资源支持等方面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兼聘制度,引进人才充实中心科研队伍。研究所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特点,已形成一支高层次人才汇聚、科研实力较强、人才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为解决共同关注的临床和科学基础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寻求创新和突破。
4.3 科研平台
研究所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建有药理基地、符合国际规范的肿瘤生物样本库、分子诊断平台、大型仪器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和SPF实验动物平台,为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各级各类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1998 年4 月,获批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现已开展各类临床研究1 100 余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003 年,建立肿瘤生物样本库,目前样本库已建成覆盖20 余种常见恶性肿瘤、保藏140 万管生物样本、服务于肿瘤医学研究的资源共享平台;2015 年,分子诊断平台获国家卫计委批准成为肿瘤领域首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实验动物中心2012 年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资质,运行至今,以创建规范化、综合型、开放式服务平台为目标,不断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为科研产出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大型仪器平台拥有总价值达4 000 余万元的大、中型设备,临床实验室平台可容纳20 余个临床课题组从事肿瘤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
平台建立的目的是为PI课题组提供技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科研人员有更充裕的精力投入基础研究。此外,依托单位与30 余家核心网络单位共同推进协同网络建设,并依托网络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等工作,集医、教、研为一体,设有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和I期临床试验病房,为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产出和临床应用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5 建议与总结
5.1 建 议
研究所2013—2022 年的实践证明,PI制的实施符合科研管理趋势,但在运行期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PI制并不能解决科学研究体制上的所有困难,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5.1.1 关注PI课题组文化建设
由于过度赋予PI 对课题组的管理权限,研究所部分PI 组呈大家长模式,导致团队科研思维僵化。PI利用自身权利及资源影响PI组人员的筛选,容易形成研究领域闭门造车现象,不利于科研思维碰撞和学术成果争鸣。建议管理层高度重视PI课题组的文化建设,营造民主、争鸣、公平的科研环境;倡导科学的批判精神,形成共享、开放的学术氛围;协同PI组建立有效内部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团队成长。
5.1.2 优化PI课题组考核机制
当前对PI组的考核以PI本人的科研成果为评价指标,忽略了课题组其他成员的业绩,久而久之会造成科研人员放弃参与大项目、宁愿主持小课题的现象,不利于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出。为此,建议进一步优化PI考核机制,将课题组所有人员业绩纳入考核范畴,并根据不同岗位及职称,精细化制定相应考核标准或分值。通过提高对一线科研人员贡献的认可度,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科研人员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促进科研团队内部和学科领域的良性发展。
5.2 总 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6]。因此,研究所需要就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整改方案,并结合自身特性,探索建立“学科+人才+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人才,改革分配制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形成一支以优秀PI群为基础的研究团队,获得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同时,聚焦国家战略,完善PI制管理模式,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