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研究
2024-04-10黄亮
黄 亮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进行系统性和实践性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当前,在人才培养规模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能否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否取得实效,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三大课堂逻辑序化不清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要通过教学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进行,三大课堂应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确保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但是,从整体交互方面来看,三大课堂之间的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条理层序不清晰,互补融合度不高,整体育人效应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单个课堂实施来看,教学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内容陈旧,学理性不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显著;网络课堂资源比较单一,案例内容不丰富,师生互动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课堂注重形式,学生体验感不足。总之,三大课堂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定位不清、特色不显著、路径不清晰、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困境。
(二)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主要职责,是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引进一大批高学历年轻教师、强化在职教师专业培训等,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和改善。但是,从当前国家对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仍然存在专业能力不强、活力不够、教学和研究脱离的困境,年长的思政课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理念和思想固化,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和能力较低,尤其对于现代教学方法抱有懈怠甚至抵触心理;年轻的思政课教师虽然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培训,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尚不能将专业知识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学生受众入脑入心不深刻
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素质普遍不高,不擅长知识性记忆、逻辑性整理和思想性辩证,对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特点,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善于解决问题,对于技能操作更具有优势。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情感教育、实践教育、个性化教育、多角度教育等教育策略运用不足,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激发思想共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的主要内涵与学理阐释
(一)课堂要素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和主要形式。无论授课主体、教学对象、课堂场景、组织形式、教授方式、教学模式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地位仍然无可替代,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仍然是主阵地和主渠道。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提质增效阶段,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互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等,以彰显课堂教学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专题要素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基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授课要求和高职学生的习性特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主题为单元,以逻辑为序化进行专题化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从大处着眼,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便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度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部领域和整个体系,能够灵活考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内容的互补性,即时展现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从小处着眼,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并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贴合性。
(三)信息要素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信息化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在思政课建设方面,采用大数据、数智化、交互化的信息化计划,创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等,促使高职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在平台建设方面,要加强智慧教室、智慧课堂、数字平台、网络集体备课等数字思政课建设,不断拓展思政课的受众人群、时空范围、呈现方式。此外,可以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介入,推动教育教学活动信息的精细管理、教育目标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教育过程的定时施教和教育成果的精准评价等[1]。
(四)实践要素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理论研习”到“教书育人”再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只有在教学中让青年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使他们领悟、认同、内化思政要素,从而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考虑将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企业需求、学生实际生活等紧密结合,注重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贯穿于学生技能培养全过程,充分彰显实践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凝聚情感共识、思想共识、价值共识,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功能。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的内在要求
(一)理论系统性的梳理整合
无论是从哪个层面深度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其中,一个值得思政课教师深度研究的课题,也是思政课改革探索的主攻方向,就是如何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在基础要求方面,要对国家规范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明晰整体逻辑性,明确内容序列性,掌握教学系统性,悟透知识学理性。在素质要求方面,要不断与时俱进,及时将最新理论、时事案例、实践要求、党史内容、红色文化等有机融入实际教育教学内容中。在能力要求方面,要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全面系统地进行顶层考究,系统梳理模块专题、知识要点及重难点等基本教学要素,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灵活运用主干和支干知识的合力支撑效应,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起整体学科知识系统框架,帮助他们在系统学习和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感知理论知识逻辑建构的价值力量。
(二)新媒生动性的契合融入
进入新时代,在新媒体技术的驱动发展大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平台、数字赋能、智慧课堂等已然成为新常态,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有效甄别和客观评判海量互联网信息,使其能够保持冷静思考和价值判断,是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2]。这一政策要求的内在机理也契合三种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属性要求、青年学生人才培养的育人要求以及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的素质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资源平台搭建、网络课程建设、互联思维引导、信息手段使用等,确保通过新媒技术的有效融入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实践情景性的知行合一
随着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建设的紧密度越来越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也越来越深入。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实践性本就是其基本特征。作为公共课范畴的思政课虽然有其特殊的课程属性,但也是纳入整体改革发展统筹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也要紧扣实践性这一基点。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突出强调“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3]。改革的焦点总体原则是要高度契合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践需求,且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志愿服务、基地考察、红色云游、基层服务、一线课堂等方式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景式、体验式和沉浸式感受,并以此充分彰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功能。
(四)教学多维性的聚合共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从两个层面来审视。第一个层面为职业教育视角。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其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依托教育本体又延展连缀其他领域,整合政校企行各类资源,发挥职业教育多维性的聚合共生功能,实施多元主体育人。第二个层面为思政教学视角。以教材体系组建思政课程群,按照课程内容、学科类别、课程思政等的逻辑建立全思政教材课程体系;以教学体系聚合各类资源,凝聚专家模范、网络平台、数字信息、基地中心、研学实践等各类要素;以平台体系打造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建立完善整体思政育人体制机制,合理规划推进各项任务项目,协调多方实施人才思政培育工程,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政教学多维性的聚合共育。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实施策略
(一)理念维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为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第二课堂的配合和协同,包括实践课堂、素养课堂、红色课堂等在内的复合式课堂,从不同层面解读、体悟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审思和践行“思想道德”系列知识模块,掌握“法治”主旨内涵精神。以教学课堂牵引其他系列课堂共同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堂体系,积极主动全面引导高职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行动、从学习到示范、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既要做到全覆盖,又要注重全领域,更要贯穿全过程,尽最大限度将第一课堂教学和其他系列课堂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达成高职思政“三全育人”总体要求。
(二)属性维度:融通专题教学与信息应用联接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全方位变革,同时也给职教改革和思政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时代科技发展和受教主体的变化,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刻反思并及时调整应对,积极主动接受并时刻保持学习热情,善用新媒体技术,以更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从内容整合、技术手段、资源供给、创新思维等方面适应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将专题教学与信息应用融合连接,在教学相长过程中拉近师生思维距离,积极引领学生乐于接受、强于互动、发于思考、善于应用,从而增强思政教学实效。
(三)职教维度:畅通理论研习和社会实践路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始终聚焦与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一直沿着助力联通、多元主体、目标牵引、有效共育的路径和方向逐层向纵深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属于公共课,但又具有特殊性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引领培根铸魂育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其思政育人的内在要求和职教类型属性在本质上是趋同一致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引领目标,就是将思政教育教学学习层面的理论研习、知识传授、逻辑辨思同行动层面的社会实践、一线感悟、价值辨析进行深度联接,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思政教育,牵引高职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辨、探索路径、坚定方向,笃定选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
(四)服务维度:彰显复式课程协同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出具备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正面回答的现实课题。“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4]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中,要整体构建协同连接和综合交互的思政育人体系:思政课堂发挥主体作用、课程思政全面同向同行、网络课程作为拓展适配、数字资源作为知识供给、新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赋能、实践教学提高德育实效、一线课堂培育人文素养等。通过协同体系的合力共筹,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技双馨的优质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