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最美军嫂

2024-04-09含文

含笑花 2024年2期
关键词:军嫂丈夫家庭

含文

有一种荣誉叫我是“军嫂”。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撑起了家庭的“整个天”。虽无戎装在身,自有戎心在胸,她们未曾入伍却与军人荣辱与共,未穿军装却与军营血脉相连。她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有着同样一个名字——军嫂,“他”在保家卫国,“她”在后方筑基。她们用最美心灵和智慧,全力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用心浇灌丈夫的军旅花开,以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的军嫂风貌。

余秀萍、代高粉、张丽萍、谢恩丽、邓爱、赵梦迪……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她们有着一种慰藉心灵的温暖,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军嫂带来的温暖和感动,真实、简单、纯粹。

余秀萍与丈夫的双向奔赴

余秀萍是一名丘北县小精英双语幼儿园的普通人民教师,她数年如一日,在岗位上默默奉献,悉心照顾家庭抚养子女,用默默的付出支持丈夫对国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忠贞不渝的约定,成为她和爱人奔走在云南和西藏之间的不竭动力。

作为军嫂,余秀萍独自一人克服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工作、操持家務、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看护幼小的孩子。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余秀萍直到临盆,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体打车去了医院,孩子出生后才打电话给爱人报平安。

每当看到林荫小道上漫步的情侣;每当看到丈夫带着妻子,俩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余秀萍心里难免一阵酸酸的,但一想到当初爱的选择,她又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军人的职责使命大于天。

在工作中,余秀萍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走在同组其他班级的前列,充分发挥了年轻教师应有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每次园方有任务下达,她总是带领其他老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在与园内老师共同奋斗、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她始终奉行以心换心的信条。因为她的乐于助人,老师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她。

军人家属不仅仅是军人的另一半,也是社会的一员,她始终认为,军人是光荣的,但她不愿躲在丈夫荣誉的光环里,而是始终自立自强,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坚持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闲暇时间参加马拉松跑步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

丈夫在西藏服役,根本顾不了家,为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工作,余秀萍默默地承担起了孝敬双方老人的重担。70多岁的公公左眼视力突然模糊,右手疼痛得抬不起来,几次到县医院检查都找不到原因。余秀萍利用放暑假的机会,将公公带到昆明的医院检查,经过检查需要做手术。可这时,两个幼小(大的两岁半,小的十个月)的孩子也病了,余秀萍每天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公公。隔壁病床的家属不解地问道:“你儿子和老伴去哪儿了,怎么就儿媳妇一个人忙东忙西?”公公笑着说:“老伴脚关节痛了好几年,在家也是行走不便,儿子在部队当兵,家里就只有儿媳妇能依靠啦!”

就这样余秀萍不但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照顾70多岁的公公,虽然很辛苦、很无奈,有时也很想打个电话向丈夫诉诉苦,也很想叫大哥、大嫂回来一趟,但想到丈夫是一位军人,想到哥嫂夫妻二人在外打工不容易,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了,让他们别分心。

多少次,她在夜里仰望星空,思念丈夫,偷偷流泪,但是为了大爱,她毅然坚持了下来,默默承受着一个军嫂的责任,为丈夫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作为军嫂的她,一路走来,多少艰辛,多少辛酸,多少苦楚都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底。结婚几年来,她和丈夫聚少离多,平时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双方的父母,抚养子女,料理家务,从未因家中的事情拖过丈夫的后腿。作为一名军嫂,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任劳任怨,努力维持家庭和谐,家里紧要的事都和长辈商量,一家人和和睦睦。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几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大部分的钱用来赡养父母,一部分用于还房贷和子女生活教育,日子虽过得紧巴巴的,可她从不向丈夫叫一声苦。

无论是婆家村子的邻居还是她所住小区的左邻右舍,都夸余秀萍是一个心地善良、团结邻里、乐于助人的壮家姑娘。

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在单位,她是一个好同志,好同事;在社区,她是一个好邻居。对家人的挚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使她看起来平凡而伟大,执着而坚强,奉献而坚守,她努力用行动诠释了军嫂这一光荣的称号。

坚守教学第一线的代高粉

代高粉,女,壮族,1980年10月出生。2001年7月毕业于云南省文山师范学校,2001年9月至今在江那镇中心小学任教。参加教学工作22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承担过语文、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及总务工作。

代高粉作为一名军嫂,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就时刻谨记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在2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坚持在学生面前树立师德榜样,工作中既教书又育人,多年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得家长的好评。在校内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2012年7月、2016年7月、2017年7月、2019年7月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先后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三次。在2023年3月8日被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31628部队124分队评为最美军嫂。

回顾21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代高粉无比欣慰,因为她把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她最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她的努力和无私奉献,让祖国边陲的花朵开得更灿烂、更鲜艳,让祖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白衣天使张丽萍

张丽萍,女,瑶族,共青团员,1997年9月出生,云南文山人,现为富州中医院护士。丈夫张定诚,1997年5月出生,2014年9月应征入伍,201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服役于77675部队某部,任班长。

军嫂是一个光荣又美丽的称谓,但选择成为一名军嫂,就选择了奉献和艰辛。张丽萍的丈夫张定诚,已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驻守了9年多,先后参加过多次战化训练演习,长期坚守边防一线、戍边雪域高原,数次参加边境维稳执勤,积极参加森林抢险救火,保卫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先后获得优秀士兵2次、“四有”新时代军人1次,嘉奖3次。期间由于作战部队的特殊性质,每当边境任务敏感形势,不是回不了家,就是几个月联系不上,2022年10月孩子出生后一直是由张丽萍拉扯长大,特别是怀孕到现在,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几十天。

张丽萍除了照顾好家庭,她还自立自强,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自2019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她立足本职岗位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医务能力水平。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以军嫂特有的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不以军嫂身份向组织要求照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素养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上有老,下有小”,还有繁忙的工作,每天就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一样,忙完家里忙工作、照顾好孩子同时还要照顾好双方的老人,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到处是她忙碌的身影。做丈夫坚实的后盾,守护家庭、孝顺父母、关心孩子,做一名父母孩子喜爱、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事业,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

人民教师谢恩丽

谢恩丽女,汉族,1988年3月生,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文山市第一中学城南校区。

自2014年5月8日与爱人結为夫妻至今已有近10年了,回首这些年有悲欢有离合。于家庭,她是顶梁柱。作为儿媳,她与长辈们和谐相处,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作为妻子,她要支持和理解丈夫的工作,始终与他站在同一战线上;作为母亲,更应抚育和关爱好孩子,让其在缺少父亲陪伴的环境下亦能茁壮成长……于工作,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2018年5月撰写的论文在“现代教育探索与实践”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9学年被文山市马塘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21至2022学年被文山市第一中学评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竞赛中也先后荣获二、三等奖等。

丈夫2007年入伍,2010年6月入党,在云南边防一线服役17年,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驻守边关,山遥路远,自然无暇顾及家庭,这也就注定了家里的很多事情需要谢恩丽独自去面对。尤其是在孩子的抚育上谢恩丽是既当爹又当妈,长久的分居,以至于爱人不曾见证孩子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长牙、第一次会爬、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喊爸爸妈妈……

2016年8月30日,开学在即,谢恩丽在例行体检中发现身体出现了病变,2023年4月,厄运再次降临,谢恩丽确诊了乳腺导管原位癌,经过三次手术,身体才开始慢慢恢复,但是依然还要药物治疗。多次的磨难,让谢恩丽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领悟,她每天都用心生活,珍惜拥有的一切,用乐观平和的心态去支持爱人的工作。

有你的地方就有家,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军嫂的心像被浪潮千磨万击的磐石,坚定不移。即使在孤寂无助的时候,在每一次穿越人潮跋山涉水的时候,谢恩丽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热爱教育事业的邓爱

邓爱,1986年3月出生,丘北县第一小学教师,丈夫是现役军人李继戌,2010年12月入伍。

2020年5月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军嫂”这个光荣而又特殊的称谓,她并没有特别的理解,可是自从嫁给一名军人,邓爱才真正认识到当一名军人的妻子是多么不容易。婚后,她从无忧无虑的少女蜕变变成了肩负家庭重任的女汉子,无怨无悔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她一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一边照顾好年老且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一岁多的小孩,为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军队建设和部队事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当军嫂很辛苦、寂寞,但得知她的丈夫荣获荣誉时她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丈夫的军功章里也凝聚着自己的付出。

工作上,她只是万千教师中平凡的一员,但是她热爱这份平凡而光荣的职业。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钻研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每当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和进步的喜悦,内心就充满了力量和欣慰。她将用爱心浇灌祖国的花朵,把青春无私奉献给孩子们,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邓爱珍惜自己人民教师的职业,更加自豪自己“军嫂”这个身份,她将牢记初心使命,以军人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军嫂的形象风采。

为母则刚的赵梦迪

赵梦迪,女,汉族、云南省文山市人,1994年出生,其爱人是武警文山支队勤务保障大队警勤中队一级上士。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对军人的信任,2019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赵梦迪由此开始了军嫂的生涯。

作为军嫂,赵梦迪既有女儿的孝顺、妻子的温婉,更有母亲的慈爱与坚强。爱人纪振帅作为一名部队驾驶员,常年担负驾驶员集训教练员任务,平时工作繁忙,难以顾家,她主动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常常一人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以及两个女儿,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无怨无悔的支持丈夫献身国防。

她是孝顺的女儿。为了让丈夫安心地在部队工作,她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照顾父母,抚养女儿,因父母年迈多病,常常一人带着父母到医院看病就医,奔波于家、学校、医院之间。2021年4月,母亲因患脂肪瘤住院;2021年7月,母亲因患甲状腺肿囊再次住院,父亲身体也不好,期间丈夫正担负总队驾驶集训任务,为了不让丈夫分心,不给丈夫增添家庭压力,她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丈夫,独自在医院照顾母亲,与此同时还需要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给孩子做饭接送大女儿上学。

她是慈爱与坚强的母亲。小女儿体质差常年生病,因打针过敏,曾经出现休克性昏迷。2020年7月,小女儿七个月大的时候,感冒发烧一直不退,反反复复,紧急送往文山州人民医院治疗,经查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隔膜缺损,医生建议应及时进行心脏手术,后在组织关心帮助下,转至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心脏室隔膜填补手术,手术期间,赵梦迪彻夜难眠,不敢有一丝大意,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月,女儿才慢慢地好起来,孩子病好后,赵梦迪瘦了一圈,邻居见了都关心地问:“怎么这一个月来瘦了这么多,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啊?” 赵梦迪只是简单地说:“没事”,可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才清楚。

与丈夫携手并肩四个年头,赵梦迪渐渐品味到作为军嫂的真谛:理解是爱的基础,奉献使爱升华。两人因爱走在一起,因为理解相爱至深,因为奉献使生活充实快乐。尽管两人不能常相聚,但两人的心却始终交融在部队的大家庭里,为强军兴军事业默默奉献。

猜你喜欢

军嫂丈夫家庭
歌中军嫂分外美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军嫂和她的甜蜜事业
情系国防 争当好军嫂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