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共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

2024-04-09魏丽丽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魏丽丽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政府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从研究现状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仅依靠单一主体远远不够,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力量,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为青少年营造自由、宽容、积极、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实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心理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研究可知,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的多重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加重了青少年的学业压力;社会上的各种文化交流与融合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一方面想要努力学习、拼搏奋进,另一方面又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出现学习意志不坚定,拼搏思想不积极的现象。总体而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自身心理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们从稚嫩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思想和心理会发生显著变化,逆反心理加剧,想要摆脱外界束缚并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同时,其心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常常处于盲目自信或全盘否定的心理状态。比如,青少年会对未来进行憧憬,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认知不足,一旦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就会产生自我怀疑;青少年还会广泛交友,渴望获得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由于不太擅长经营友谊,身边的朋友总是走走散散,遇到很多交友上的困惑;还有的青少年喜欢装成熟,但实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难以独立应对和解决问题。因此,青少年时常会感到孤独、内心不安、精神彷徨、情感压抑等,如果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疏导,就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家庭环境影响

一般情况下,在家庭和睦、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成员相互敬爱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很少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如果存在父母离异、留守儿童、家庭关系紧张等情况,青少年就很容易出现性格暴躁、精神压抑等心理困扰,久而久之就可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除家庭氛围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家长采用开放、民主、包容的教育态度,善于倾听青少年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其选择,那么青少年会逐渐形成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如果家长采用溺爱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一味地纵容青少年,那么青少年就容易出现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问题。

(三)校园环境影响

校园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校园环境开放包容、积极向上,校领导和蔼可亲,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那么将会推动青少年更加努力学习、实现健康成长;如果校园中存在欺凌弱小、学生敌对、教师无德等情况,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创伤及逆反心理。因此,学校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尽可能为青少年创设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四)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元化的,政治文化、社会思潮、就业环境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并且,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较强,更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错误的人生追求,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转变的关键时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矛盾,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也无法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佳。

(一)各主体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但各主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却不高。比如,家长经常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且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导致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以课程教学为主,很少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及咨询工作中专;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心理健康”这一话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导致社会上缺乏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及教育氛围。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僵化

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青少年的个性和心理追求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仍以理论讲授、观看视频等方式开展,既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只是形式化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效果微乎其微。

(三)优秀的心理辅导师不足

目前,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储备不足,难以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求。作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很多学校都缺少优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往往会让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师,但这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的认知和系统的了解,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主体共同参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持续关注和引导。但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不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效有限。比如,学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只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表现和精神面貌,并没有对学生离校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跟踪调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政府虽然在社会上开展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是并没有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相联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于零散和随机,无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家校社协同共促青少年心理健康

传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难以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因此,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积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的力量,协同发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整合和优化,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构建家校社协同共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全方位教育和引导,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不同主体的教育职责

心理教育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要充分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使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理,,为此,各主体要明确自身教育职责,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首先,家庭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家庭成員应实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时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其想法和感受,并给予其充足的爱与鼓励,从而增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其次,学校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发展需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更专业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保障身心健康发展。最后,社会要利用自身优势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宣传,使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减少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误解,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设置心理健康调查问题,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问题并将答案提交到学校教学平台。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按照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由低到高的等级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等级对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对于红色等级的青少年,学校可以借助医院、家庭等多方主体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治疗。同时,学校需要对收集的问卷信息、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严格保密,保护青少年的个人隐私,从而提高青少年对学校的信任度,使其更愿意接受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学校还需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需求,创新并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学校可以成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室、心理疗愈室、压力发泄室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心理疏导方式;学校还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间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通过实践让学生敞开心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优质师资力量培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等,提高心理健康的师资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健康辅导;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除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外,还需要扩大培训范围,让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参与其中,从整体上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教学指导能力,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而且,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当下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学校需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比如,只要通过考核,教师不仅能够获得相关证书,还能获得一定的奖金、绩效等。此外,学校还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反馈机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培训情况等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整合各主体的力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的教育活动,除优质的教师团队外,还需要系统化的教育课程和专业化的教学工具。但是,目前仍存在着教育资金不足、教育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为其解决心理问题。首先,学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青少年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内容,提高心理素质,具备自我疏导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校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以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心理辅导需求。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家校沟通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享青少年的心理动态信息,实现家校合作,共同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后,社会机构、组织等也需要与学校和家庭联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关键时期,很多因素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应积极承担起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共同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共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青少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