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真言献良策 担使命尽职责

2024-04-09赵鹏陈永利

新长征 2024年2期
关键词:吉林发展

赵鹏 陈永利

不负重托绘蓝图,履行使命谋发展。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吉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建真言献良策,担使命尽职责,让共识在会场内外凝聚,让信心在吉林大地升腾。

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车长客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亮相上海,“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实现“百星飞天”阶段性目标,一汽红旗全新混动专用氢能发动机首台A样机成功试制下线……2023年,吉林省科技创新频频发力,产业创新硕果盈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幅度领跑全国。

“我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保障体系比较完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也比较显著。”丁肇勇委员表示,新修订的《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与时俱进,含金量足;通过以国企为链主(长)向上下游民营企业延展,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倍增效应;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以及激励科研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举措,都在推动我省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离不开体制机制铺路架桥。李吉宝代表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进一步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沟通渠道,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方向与企业生产需求精准接轨,同时精准把握和利用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张强委员认为,我省有着深厚的科技创新积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当其时。他表示:“一汽集團正在向科技部申请‘国家汽车智能集成技术创新中心平台。中心将聚焦应用基础研究,注重从科学到技术的孵化、从技术到工程的熟化、从工程到产业的转化,全面实现从科技到产业的贯通,加快推动技术的规模应用和商业闭环,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提质增量。”

李明森委员将目光锁定在农机装备产业上。他建议,培育壮大我省农机装备产业,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农机装备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和地方产业园区。

而作为生物制药产业的从业者,李佳鸿代表认为,吉林未来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前景广阔。他建议,注重生物制药产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加快推进生物制药的国产替代进程,将吉林的生物制药品牌在全国市场打响。

关于如何加快发展绿氢产业,封雪梅委员建议,加快绿氢全产业链布局和集聚发展,制定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引导氢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扩大绿氢应用场景。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赵佳委员正是吉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亲历者。他建议,发挥科教大省这一发展人工智能的“先天优势”,促进“智慧资源”的集聚和流入,推动本地优势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激发创新动力和市场潜力。

吉林全面振兴“上升期”积厚成势,如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人才支撑必不可少。2023年,高校毕业生留吉13.3万人、留吉率超过60%,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了让我省人才政策被更多人知晓,李娌委员认为,可以通过组织承办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积极展示我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时,高校应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布局,开展骨干人才培养工程,不断优化我省人才结构。

振兴乡村,闯出农业农村新天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7.3亿斤,平均亩产958.2斤,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今年,我省将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年度任务落地,支撑粮食产量达到880亿斤以上。

如何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提供科技支撑,是王永军代表考虑最多的问题。他表示,省农业科学院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在全省产粮大县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基地。重点在西部半干旱区的宁江、乾安、通榆等地,推广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水肥一体化产效双增技术模式;在中部半湿润区的公主岭、农安、伊通等地,示范推广“吨粮田”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东部湿润冷凉区的敦化、桦甸、蛟河等地,示范推广增温密植丰产栽培技术模式。

“作为农民代表,我时刻想着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我们要将自己种植的水稻打造出品牌,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在提升品牌意识上,我们未来还要更加努力,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刘春艳代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我省西部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区域集中、地势低平,增粮潜力巨大。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魏健代表组建了大豆育繁推全产业链团队,与吉林长发农业集团联合,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北方耐盐碱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他建议在白城市西部有代表性盐碱地地区建立“吉林省耐盐碱大豆育种区试验站”,为吉林省和中国北方盐碱地大豆育种和综合开发作出更大贡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做好农牧特产增值大文章?吕爱辉委员建议,大力支持肉牛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精深加工,引领产业集群集聚;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模式,发展品牌烤肉、团餐等新业态;推进牛副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向医药、食品、服装产业链条延伸。此外,还应重视品牌建设,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健全肉牛养殖监管体系,夯实品牌公信力。

人参作为吉林的传统“名片”,近年来迎来发展黄金期。致力于发展人参产业的张益胜代表建议,继续深入挖掘人参传统文化,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开发人参产品,形成高完整度、高附加值的人参产业链,让高质量发展贯穿人参产业全链条。

如今,电商直播已成为“新农人”增收的重要渠道。讲好吉林故事、卖好家乡农特产品,是刘佳宁代表返乡创业的动力之源。“我赶上了好时代,享受了好政策。我们团队通过‘村民供货+直播卖货方式,将家乡优质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刘佳宁表示,将继续挖掘家乡的农特产品资源优势,不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乡亲增收致富,带领更多的“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

万亿攻坚,打好文旅融合“组合拳”

2023年,吉林省启动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推动旅游市场加快回暖,全年接待游客3.1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77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2023—2024年雪季,吉林冰雪旅游厚积成势、火爆出圈。省两会前夕,吉林池北区长白山滑雪旅游度假地传来喜讯,成为我省第五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这些成绩的取得,令华勇代表欣喜而自豪,他所在的长白山华美胜地,见证了吉林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他说:“报告提出2024年吉林省要在全面振兴方面率先实现新突破,这体现了全省上下敢为人先、乘势而上的决心,展现了吉林的担当和底气。今年华美胜地计划投资扩建二级滑雪场,以实际行动全面融入吉林省万亿级旅游产业攻坚大潮,为全省文旅业蓬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吉林八景”之一的查干湖冬捕为吉林聚集了大量人气。于景艳代表说:“我将继续深挖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在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项目上下功夫,发挥地方品牌优势,用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积极融入省、市文旅发展产业链条,助力松原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爆火,背后是城市环境、美食、交通、历史人文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安东华委员说:“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份宝藏,持续深入地用‘冰天雪地兑换‘金山银山。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旅游热度颇高,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吉林冰雪、宣传吉林冰雪刻不容缓。”他建议,政府各部门应结合自身职能,全方位为冰雪旅游助力,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保障,为景区、宾馆、饭店等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政通人和、全社会齐心协力发展冰雪旅游的氛围;在宣传方面,凸显吉林特色的同时还要强调体验感,让游客真正产生“说走就走”的愿望。

史一博委员认为,在体验式旅游大背景下,文旅宣传应注重自媒体领域传播。在方式上,广泛传播游客个体体验;在渠道上,组建大规模的自媒体传播矩阵;在内容上,结合文旅特色亮点,侧重于文化、民俗、特色景点、特色美食等内容。“从游客视角出发,侧重游客个体感受和体验,挖掘打动人的故事和细节,营造浓厚氛围,实现数量级的传播目标。”

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吉林省还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制订‘红色吉林品牌建设规划至关重要。”朴银花委员表示,应赋予“红色吉林”品牌以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历史意义,推动红色品牌向产品品牌延伸,统筹推进红色历史文化项目建设,把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同生态建设、全域旅游、民俗文化、边境风貌、冰雪经济等资源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一体推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闻出版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白雨虹委员认为,做大做强吉林出版,应率先实现集约化和数字化出版,建设新闻出版产业园区,集聚优质资源,注重培育具有吉林地域文化特色的IP;加强龙头企业的智能化出版,通过智能化编辑、个性化推荐系统、数字化内容生产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出版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整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过去一年,吉林省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不断激发发展动能,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2024年,吉林省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释放振兴发展潜能的重要手段。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陈颂委员表示,只有以企业为核心,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才能实现同企业共成长。他建议提升审批效率,让企业积极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流程优化。同时,鼓勵企业关注政策走向,积极同政府部门沟通,反馈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之更贴近市场需求,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唐红委员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她建议,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突出服务“暖商”、法治“安商”、政策“重商”、氛围“崇商”、情感“亲商”,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政商关系。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回望2023年,全省民营企业信心增强、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底气更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省将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这无疑给全省广大民营企业以极大的发展信心。”沈亚菊代表认为,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营企业朝气蓬勃、活力充沛。

张嘉良代表提出,应当充分发挥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法律建议。同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多方沟通与协作,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民营企业法律成本,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灵活的法律服务。

修远委员一直关注我省科技金融发展,他建议,创新投入方式,鼓励搭建科技融资平台;创新服务思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效率;盘活各项科技金融投入资源,鼓励合作协同发展;全面优化科技金融的风险投资。

吉林省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吉林省高度重视开发开放工作,一直把推进高水平开放作为实现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张维宇委员说,去年我省出台了推进高水平开放“1+5”支持政策和行动方案,为全省推进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他表示,要把这些政策举措继续落实到位,立足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充分发挥沿边近海优势、政策汇聚优势,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重要抓手,释放我省开发开放平台活力;围绕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等各自功能,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对外合作,为吉林全面振兴注入更多动能,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3年海关总署宣布,为了促进东北地区的内贸货物运输,吉林省在原有的口岸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内贸货物的中转口岸。王波代表认为,我省对外经济发展迎来崭新机遇。

绿色低碳,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绿色是吉林最亮丽的底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2024年,如何推动美丽吉林建设再上新台阶?蔡鸿亮委员提出,发挥区域独有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紧紧抓住消费者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从文化、休闲、观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融合型生态旅游模式;着力搭建生态经济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绿水青山蓄足动能。

张金权委员则认为,首先要摸清资源家底,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基础;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渠道;最后要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保障。

来自临江市的王大泉代表说,全省两会为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临江要以医药健康、矿泉饮品等“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启动全域旅游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能力提升,高标准推动中朝贸易产业园、吉鲁特种鞋服产业园、长白山生态产业园、鸭绿江河谷生态食药产业园等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碳市场建设。郑海峰委员建议,推进省级财政支持碳交易试点建设,健全组织保障措施,构建具有自主产权的碳交易平台,设置多层级、多部门、多要素的平台组成模块。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省”要求,于晓菲委员建议,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规范化管理林区畜牧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等产业,推行绿色和有机生产。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落地实施,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电储能行业发展提速,拉动锂离子电池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各地纷纷加快布局。丛艳辉委员建议,立足上下游产业优势及资源禀赋,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引导产业投资方向,鼓励发展重点领域;注重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重构发展空间,实现合理布局;以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推进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为契机,围绕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适度合理布局石墨化产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民生,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回望2023年,吉林省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清晰的2024年“民生清单”,满载着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巨轮,正鼓满风帆,在白山松水间乘势而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这是掷地有声的民生承诺。”高洪明代表提出,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深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推动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以提供职工集体宿舍、公租房保障、集中配租、租賃补贴等形式解决外出就业家政人员后顾之忧,推动家政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

稳稳的幸福,离不开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在社会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未成年人容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杨波代表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学校和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专业公益机构的人才优势,建立“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流程,组建多元群体“导师”团,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校园—社会”闭环生态环境和服务体系;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核心计划,提升心理健康社会资源供给。

吉林省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去年,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实现吉林职教本科院校“零”的突破。“职业教育正朝着系统、多样、实用型发展,但要想推动职教达标提质培优,需要解决好人才供需矛盾。”窦燕书委员建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给予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与支持,在校园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加大职教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技工职业和就业的吸引力,放宽职称评定学历等“硬指标”;加大对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各类智慧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患者看病时,更倾向于选择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公立医院就诊,因此,要加强公立医院学科建设,提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能力。”窦悦代表建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特别是建立起分级诊疗机制,平衡医疗资源和救治需求;推动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让轻、中重、急危各类疾病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科学、有效救治。

李旭东委员认为,应聚焦医疗质量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改善,在政策统筹中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更加科学合理,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就诊体验。“我们也将继续完善‘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先医后付等一系列医疗便民服务措施;引进和培育并举,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医疗大数据相关链条软硬件建设,持续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助力吉林医疗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

对于更好地保障老有所养,张巍委员建议,以绿色智慧打造吉林银发经济整体形象,在绿色康养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融入智慧元素,升级打造属于吉林银发经济的“绿智”养老新IP;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综合性服务场景,提高社区协调整合资源能力,确保银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同发展;完善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在健全保障制度基础上构建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代表委员们用一场场精彩的发言,为本次两会贡献了智慧、凝聚了力量。美好的蓝图已徐徐展开,率先实现新突破,吉林,让我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谢   斌

猜你喜欢

吉林发展
13.吉林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解读“吉林大米现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