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4-04-08罗盛
[摘 要]近年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的投入,以加强对机构的内部控制,确保其资金安全。本文重点探讨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如何加强审批与监督,以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为背景,探讨了加强其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包括设立审批流程、严格审核准则、强化审计机制、加强监督措施和培训与意识教育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服务于广大群众的重要机构之一,承担着医疗服务和财务管理等多项重要职责。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控制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内控人员不到位、内控体系不够完善等,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确保其正常运营、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审批与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资源利用效率、预防腐败和实现规范操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概述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是指将分散的财务管理和核算职能集中到统一的财务中心或部门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种财务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基层单位的财务职责由各级组织中心或财务中心负责,包括财务数据收集、审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该模式通常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支持,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和监控。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精度,还为整体财务运作提供了更好的监督,促进了财务共享和统一。在实施该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各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有效平衡集中管理与基层自主的关系,并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和流程。
2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影响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能够通过专业人员负责核算和审核,避免了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的错误和疏漏。同时,通过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好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机会。通过财务集中核算,财务中心能够制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财务控制政策和流程,降低风险和欺诈发生的可能性。集中管理也便于进行内部审计,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此外,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和标准化。通过集中管理财务职责,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各项审批、复核等环节的准确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也能夠减少人为因素和人为漏洞的产生。
3 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1 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不足意味着组织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效率方面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能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导致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存在问题。其次,医务人员可能对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漠视或敷衍,从而出现违规操作、数据造假以及草率审批等不负责任的行为。第三,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缺乏及时、准确的沟通,导致沟通不顺畅,难以及时掌握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医疗设备、器械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严密,从而出现损坏、丢失或滥用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风险和成本。最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定期评估,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
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组织正常运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对于工作流程、审批程序、文件记录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且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权限划分,导致职责模糊、互相推诿,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例如,医务人员可能未能正确理解和履行自己在药品配送、病历记录、费用报销等方面的责任。此外,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检查机制,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的重视,没有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或委员会,缺乏对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的审查、评估和控制。另外,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各部门、医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3 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或委员会,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监督和审查。同时,组织内部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责任分配,相关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缺乏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导致监督不到位。此外,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缺乏有效的监督工具和方法,无法全面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例如,缺乏定期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自查等机制,也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无法及时收集和整理内部控制相关的反馈信息,无法对问题进行追踪和改进。
3.4 信息化支持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对于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过时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现代化医疗业务的需求。例如,缺乏电子病历系统、预约挂号系统等,导致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低下。由于数据管理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合理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造成数据录入错误、数据丢失或泄露等问题,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医疗质量造成风险。
3.5 财务人员执行过程有偏差
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单位中个别领导不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只重视业务方面的发展,这就进一步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出现财务问题,又或者现有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较差,基层医疗机构也未加强对国家政策的掌握,使其在执行过程中与实际财务政策存在一定偏差,并且未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财务手段,进而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存在阻碍。
4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和报销等都由上级机构或财务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和管理,这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4.1 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是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财务管理规定,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措施。首先,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梳理培训需求,根据员工不同职责和岗位的要求,明确培训内容和目标,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知识、财务报表解读、预算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等。其次,应进行全员培训,覆盖医务人员、行政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等各个岗位。培训可采用讲座、研讨会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全面的了解。第三,基层医疗机构还应加强财务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实操演练,提升员工在财务管理中的操作能力。同时,应定期更新培训内容,紧跟医疗管理和财务政策的变化。建立培训跟踪和评估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了解培训效果和员工反馈,并根据情况调整培训计划;持续跟踪与评估有助于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质量。最后,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风险教育和意识培养,让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例如,培训员工如何识别财务欺诈行为,并建立举报投诉机制,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1]。
4.2 完善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完善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是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关键步骤。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员会,可以对财务流程、资金使用和报销进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2]。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查。这些审计人员或委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审查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其次,内部审计应针对财务流程、预算执行、采购管理、报销审核等关键环节展开,并通过随机抽样、文件审查、面谈等方式进行深入评估和验证。审计结果应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第三,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控制框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防范。例如,通过制定适当的授权政策和流程,确保在资金使用和报销过程中的审批和监督的透明性和有效性。最后,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持续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可能面临药品采购和库存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对此,基层医疗机构可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药品采购和库存管理环节进行定期审计,选择一批药品采购交易作为样本,对其合规性、采购流程是否按规定执行以及库存记录是否准确进行审核。若发现药品采购交易中,采购单据的数量和金额与实际收货不符,存在超量收货或收货不足的情况,则加强采购审批程序,明确规定采购单的填写和审核要求,并加强对采购单据的核对和验证。同时,加强仓库管理制度,强调库存记录的准确性和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定专人负责库存盘点和核对。
4.3 强化审批与监督
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强化审批与监督的措施可以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预算的有效执行。基层医疗机构需建立明确的审批流程,确保每一项支出都经过正确的审批程序,并设立审批权限和层级,明确不同级别的决策权限,确保审批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审核准则和标准,对各类支出进行分类并设立审核批准标准。设立合理的审批门槛,对超过一定金额或涉及重要决策的支出进行特别审批,并确保审批经过相应部门的层层核准。另外,需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负责对支出的执行进行日常监督和抽查。监督人员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3]。
4.4 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应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首先,定期召开内部控制会议,邀请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参与。会议上可以分享最新的财务政策、内部控制流程以及风险预警情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同时,设立专门的跨部门工作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和推进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其次,设立反馈和建议渠道,让员工和管理层能够及时沟通内部控制问题并进行风险预警。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遵循保密原则进行处理和跟踪[4]。最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共享,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的作用,还能显著提升财务集中核算的效率,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并加强对其内部控制,有效节省了数据审核时间。
在加强药品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过程中,可定期召开库存管理会议,会议上可以分享最新的库存管理政策、流程以及库存情况,讨论库存关键指标的达成和改进措施。同时,设立跨部门工作组,由采购、财务、药品库房等相关部门代表组成,协调和推进库存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议,对库存核查结果进行讨论、审核,共享药品采购、入库、领用情况并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反馈和建议渠道,鼓励库房管理员和其他员工提供关于库存管理的问题和建议。反馈渠道可选择在线表单、电子邮件或定期召开沟通会议,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并及时对反馈信息做出回应。
4.5 规范流程和授权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规范流程和授权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规范流程和明确授权可以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规定,减少风险和潜在错误的发生。首先,基层医疗机构需建立明确的标准操作流程手册,覆盖医疗机构各个业务领域,如采购、库存管理、财务报销等。流程手册应详细列出每个步骤和相关职责,以规范每个环节的操作,并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要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分工明确。例如,資金的审批和支付应由不同的人员进行,以防止权力滥用和内部欺诈。其次,设立明确的审批层级和权限矩阵,规定不同金额和重要性的决策需要不同级别的审核和批准,规定有权签署合同、申请报销、核实支付等关键操作,确保流程合规性和责任明确。最后,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的制度,设定预算编制标准和流程。确保每项支出都符合预算要求,并进行定期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反馈。
5 结语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审批与监督的强化是重要环节,同时也需加强人员教育、内部管理流程规范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财务集中核算在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内部控制要求,要实现有效的审批与监督,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科学、公正、透明、高效的原则来制定具体措施和策略。真正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标,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鹿琳.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管理的利弊分析及建议[J]. 财讯,2023(7):85-88.
[2]张楠.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 商讯,2021(22):68-70.
[3]江丽(江春丽). 试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应对策略[J]. 中国外资,2021(2):136-137.
[4]张永浩.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9(10):310.
[作者简介]罗盛,男,广西河池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卫生院,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