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4-04-08张保田

南北桥 2024年4期
关键词:影响与对策财务共享内部审计

[摘 要]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受到市场需求变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巨大变革。其中财务共享模式作为新型财务管理方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和审计管理等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和信息支撑。尤其是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基于财务共享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并做好相关的控制管理,以更加贴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改革举措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财务共享模式逐渐在各个行业企业间广泛施行,其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结合企业现实需求来优化整个审计工作流程,必须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模式影响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框架和具体流程,并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审计控制。基于此,企业要主动建立财务共享工作模式,结合内部审计控制要点,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财务共享;内部审计;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基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能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优化内部管理的有效形式。其中,内部审计控制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优化企业管理框架和优化业务流程的考量,近年来许多企业都主动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在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指引下,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等进行专业化、职能化的分配,并主动采用现代数据分析技术、信息资源库等来开展具体管理工作,以期实现规模化效益,在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上优化了公司的运营结构。而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也需要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的作用来实现高质量的审计控制,在适应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主动查找风险问题,并对整个审计流程加以完善,充分发挥财务共享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服务价值,并支撑企业的业务开展。

1 企业财务共享与内部审计

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很多企业都引入了“财务共享模式”,其以集中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数据化的财务管理为特色,通过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来辅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如以企业集团为例,财务共享能够将所属各分公司、子公司单独分散的基础财务业务、财务信息等集中到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由中心统一完成多个数据处理工作,同时还能实现对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控制。这种依托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管理的全新工作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并在统一、规范的集中管理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企业对内部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近年来,在各行业的大型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发展思路。相关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是以专业高效的财务处理、数据分析为特色,对于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有着重要意义。

而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方式,其具有独立的地位,致力于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财务信息等进行独立、客观的检查监督,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能、有效规避风险因素的重要举措,当前许多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在保障其工作独立性的基础上也充分发挥了审计结果对于企业管理的优化作用[1]。

2 财务共享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积极影响

2.1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进,企业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信息平台,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工作信息系统,对整个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并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更新,在有效降低审计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直接利用财务共享信息平台的管理数据进行审计,减少人力和审计资源损耗。基于财务共享模式开展企业内部管理,突破了传统审计工作在时空上的限制,丰富的数据资源保证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各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也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的重要改革方向。

2.2 强化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审计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化开展,并及时查找问题,采取解决措施以实现风险控制。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功能。例如,传统内部审计以事中监督和事后控制为主,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管控和筛查,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全过程开展,将内部审计同企业财务管理等同时进行。各项财务数据、会计资料等经由财务共享信息平台直接传输到相关的审计平台中,由审计人员直接开展审计,这种全过程监督和审计模式使得各项风险和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被识别,有助于消除不良因素,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重点对财务数据等进行核查和分析,将传统的内部审计延伸到风险评估、决策研判等领域,充分凸显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管理优化和经营发展的价值[2]。

2.3 降低審计成本

基于财务共享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不断创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幅降低了审计工作成本。一方面,在人力资源方面,信息平台、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使得审计人员能够高效开展审计工作,其对人员的要求更低,许多工作能够借助信息平台完成,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审计、信息资料审核等模式,对以往的现场审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以技术性的数据分析和核查为主,降低了审计成本。

2.4 优化审计工作流程

基于现代化发展和管理优化的需求,许多企业都应用了财务共享模式,这也有助于优化审计的工作流程。为了适应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企业主动就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等进行改革优化,建立起一套更加现代化、标准化的工作框架、整体程序、评估标准和职能分工等,还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标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平台支持,整体上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变得更科学,也更能契合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3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共享数据运用不足,影响具体实施

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其时间和人力成本巨大,许多企业虽然都建立了现代化的财务共享平台,但对财务共享的数据运用不足,难以发挥财务资料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作用,影响了审计的具体实施。例如,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财务共享会使得审计对象变得更加多样繁杂,审计人员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展开审计和核对,其工作量更加庞大,而部分财务共享数据存在着衔接不够流畅的问题,财务共享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审计人员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原始资料,而无法完全发挥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优势。

3.2 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影响部门沟通

部分企业存在着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在无形之中为内部审计工作增加了一定阻碍。财务数据信息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建设与企业经营需求相配套的财务信息系统是提高其财务数据管理和引用能力的关键,部分企业投入不足,未能系统地考虑到内部业务开展、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开展的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沟通壁垒。如果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审计人员就无法直接通过平台掌握所有的财务管理数据,进而导致审计结果不够科学准确,而这种非线下的审计模式也需要审计人员与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等展开对接和沟通,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工作人员之间难以实现直接对话,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增加[3]。

3.3 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财务共享和信息技术的融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借助现代化的数据分析工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开展也更加独立、便捷,但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未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效率较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提高。一般而言,内部审计人员都有较强的财务知识背景,其能够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但在信息化环境中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开展、发展规划等来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引入财务共享数据中心的大背景下其也需要主动学习大数据分析、信息平台管理、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技巧等,这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及时根据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更新自身专业知识,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背景下处理海量数据的要求。

3.4 工作制度存在不足,增加内控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使得企业能够更便捷地收集、存储和分析各项财务数据,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财务数据的处理速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风险,而原有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在此颠覆性的变革之下还存在许多不足,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例如,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在相应的实施步骤、评估标准等方面未能与财务共享实现有效衔接,涉及审计方式、审计规划和审计执行等的工作制度未能更新完善,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不足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增加了信息风险。

4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控制优化策略

4.1 计划阶段:建设内部信息平台,制定审计方案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准备工作与传统审计差异不大,主要涉及成立内部审计小组、收集审计资料、根据审计目标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等,但是财务共享模式下相应的财务信息平台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信息资料支持,其信息化优势明显。因此,应当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和需求,结合财务共享模式来建设完善内部信息平台,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基于转变传统审计工作的需求,有效衔接业务、财务和审计信息部门,授予审计工作人员相应的信息权限,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对审计的支撑作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财务信息平台中3年~5年财务收支、业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各方面的数据来进行初始数据分析,从而有效评估企业内部风险,并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最终编制出科学的审计方案,为后续的工作实施提供指导决策,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对内部审计的支撑作用。

4.2 实施阶段:强化财务共享数据运用

财务共享模式具有能够快速搜集和处理海量数据的优势,因此在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也要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坚持强化财务共享数据的运用,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结合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要点,其主要是对财务数据进行检查分析,并重点利用数据工具来处理数据,分析和查找风险因素,并对审计对象数据的合规性、逻辑性和关联性等进行重点核查,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核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借助内部审计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通过充分发挥财务共享平台的数据优势,审计人员要主动对涉及业务、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和流程的数据进行检查分析,加强部门沟通,打破信息壁垒,从而增强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4.3 人才储备:建设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数据平台来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背景,为了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内部审计小组成员既要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审计知识和相应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对财务共享的基本运作模式、财务共享平台的使用技巧等有一定了解,能够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业务状况和财务管理特点等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能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集、处理和分析财务、合同、法律等各类审计数据,并能够识别各项信息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从而为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 制度完善: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应当从制度层面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使其更加契合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和发展规划,要坚持从内部审计规范和内部审计工作组织结构等方面开展好工作,对整个内部审计控制目标、工作流程、审计标准、领导体系和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的职能划分等结合企业的现状进行调整和优化,从前期的计划准备、中期的实践检查,后期的报告评估等多个阶段加以完善。同时还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建立基于财务共享的审计评价制度等,为内部审计的操作完善提供依据。

5 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方面更是成效显著。基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云平台等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以财务共享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审计工作形式,也在主动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求的基础上主动调整管理方法,优化审计流程,在科学的审计方案指引下,通过强化财务共享数据运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和流程、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等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合理开展,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未来,企业应当进一步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主动发掘问题,明晰成因,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将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依据,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秦晓青.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优化路径[J]. 时代金融,2023,(12):72-73,88.

[2]李青阳,李舸滔.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 会计师,2023(19):74-76.

[3]周瑜玲.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3.

[作者简介]张保田,男,河北邯郸人,河北首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影响与对策财务共享内部审计
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浅议公立医院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经济状况的影响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新城区居住空间对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