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走新”又“走心”
——以“寻找‘村BD’”系列报道为例

2024-04-08许健楠

传媒评论 2024年2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金华

文_许健楠

面对“千万工程”这一重大主题,如何从民生视角入手做好报道?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选择了一个较为新鲜的切入口:“村BD”。正如一座城市有展现其发展水平的“CBD”,每座村庄也有位置最核心、特色最鲜明、人气最兴旺的“村BD”。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财经民生部与金华晚报联合推出“千万工程”特别策划——“寻找‘村BD’”系列报道,通过“村BD”这个窗口,展现“千万工程”带来的乡村巨变和金华农民的幸福生活。在“村BA”“村超”“村晚”等成为热词的当下,创新性使用“村BD”这一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重大主题报道一直都是央媒省媒的强项,地市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这类报道?什么样的主题报道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寻找‘村BD’”系列报道力求“走新”又“走心”,在执行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

一、找准小切口,洞悉大时代

重大主题要言之有物、可亲可感,第一步在于找准落点,切中角度,让大主题变得“软”一些。想要把大主题写活、写生动,找准小切口是必由之路。

人民日报要求记者“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笔者的理解是,这是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的要求,战略上要求记者有大局观,战术上要求记者深入一线。作为地市媒体记者,战术层面上更应立足“站在田埂上找感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抬头看路,更要低头拉车。

通过“寻找‘村BD’”来反映“千万工程”这一主题,就是以小见大:小视角透视大变革、小细节折射大问题、小人物反映大主题、小变化展现大成就。

“寻找‘村BD’”这组报道最关键的还在于前期的谋篇布局。如何为“千万工程”这个重大主题找到流量密码?为此,策划团队进行了多次头脑风暴。

“千万工程”是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焦点毫无疑问落在村庄,如果主题设定为“从金华乡村看‘千万工程’”,这样的报道自然也能做,但未免落于俗套,不但切口不够小,而且立意笼统、含糊。策划团队的着眼点从一个村转换到村里的一条街、一座古建筑、一条小溪、一片田园,试图从更微观的视角,折射现代农村的变迁。慢慢地,报道设想开始鲜明起来,八婺大地上村庄都在发生变化,但是每个村庄特色各异,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比如东阳寀卢村的田野上,逐步形成以“农技+农机+集体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寀卢经验”,并不断完善得以推广;浦江嵩溪村,围绕村里一条暗溪打造文旅产业带;来到义乌李祖村,很多人直奔村中心的创客一条街,那里是全村人气聚集地。

小切口有了,主题立意怎么定?策划团队想了20多个标题,最终选择“寻找‘村BD’”,大家认为这个标题最贴切。“村BD”可以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可以是产业最兴旺之处,也可以是村民们心之所向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而且,选择这个题眼的另一个好处是出新,年轻态、带网感、不雷同,“村BD”的提法还没有媒体使用过。策划的时候,“村BA”正是网络热词,火遍大江南北。说到底,“村BA”是来自基层的智慧,那么为什么不能有“村BD”的灵感呢?当我们趁热打铁,推出这组主题报道的开篇之作后,有90后、00后网友甚至在朋友圈里催更:“寻找‘村BD’”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持续关注!”“期待新的篇章”。

过去,重大主题报道往往话题严肃,容易给受众留下枯燥、沉重的印象。要打破这一刻板印象,使议题真正走近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必须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观察维度、表达方式等方面与他们同频共振,满足他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二、深入田间地头,捕捉农民心声

几乎所有鲜活的新闻,都发生在基层。地市媒体记者,具备距离基层较近的先天优势。光明日报驻新疆记者站站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王瑟曾说,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汗水永远是写作最好的墨汁。

重大主题报道也是如此,新闻要靠记者跑出来。在“寻找‘村BD’”系列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兵分十路,分别在金华每个县(市、区)蹲点采访,深入群众,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采访对象除了村干部之外,更多的是普通村民、村里的年轻人,以及外地来的创业者,从不同人的视角来看村庄的变化。

新鲜的立意,也给参与这组报道的记者带来不小的挑战。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是第一次听说“村BD”这个名词。这就需要记者不断与村里人沟通、解释,通过不断交流挖掘出符合当地气质、大家都能认可的当地“村BD”。这背后,不仅要求记者有脚力、笔力,更要有脑力、眼力。

徐村徐氏祠堂上演比央视春晚更早的村晚、下张家村的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乌石村的农家乐、雅里村的灯光球场、嵩溪村的地下暗溪……以“村BD”为引子,衍生出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千万工程”基层故事,这让重大主题报道呈现出金华农村的细节和纹理。比如,记者在雅里村采访,聊到村干部的一个愿望。雅里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如回忆:“1995 年我刚嫁过来时,村子里都是泥巴路,雨天脚都下不去。”她当时特别羡慕嫁到萧山的一个朋友,因为那边的村里有水泥路。“去玩过后我就在想,自己村什么时候有水泥路呢?”宋小如的愿望在8年后终于实现。正是这些细节,让报道更加丰满立体、打动人心。

三、全媒立体呈现,创新主题宣传

新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需要拓展多样化渠道,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传播力,才能逐步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让精品力作深入人心。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表示,重大主题报道的成功,第一步在于找准主题,切中角度,“软”化题材。第二步在于故事化讲述,选取适合的对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地点,可以是物品,用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展开叙事。第三步在于可视化呈现,包括数据的可视化以及成果的可视化。能做到这几点,重大主题报道才有可能真正走近读者,引发共鸣。

“寻找‘村BD’”系列报道做到了全媒呈现,尤其是可视化呈现。10篇报道均是全媒体报道,文字+图片+视频是标配。所有的报道都在金彩云客户端、金华日报微信号、金华晚报上发布,全网点击量超60万。

新媒体稿件精编呈现,系列报道每一篇由2000字左右的主稿配上开篇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并制作了新媒体专题,引发读者对城市的共情共鸣。多篇报道则集结在专题中,既有图文形式,也有视频补充,让图文、视频协同呈现,为读者带来沉浸式享受,更易引发网友共鸣。

在采编发环节,特别注重部门联动,先由金彩云团队、金华日报微信团队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稿件,上传采编系统之后,精编发布新媒体稿件,再由金华晚报编辑团队编发次日的纸媒整版报道,内容经重重把关,精益求精,经细致打磨后,再上线,真正做到融媒体、跨部门联动。

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唯有真正实现跨部门、跨媒体、跨平台的联动,才能打造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更深、更广地发出时代强音。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金华
张金华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岁朝清供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与“菌”相伴 健康相随
陈金华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