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笨”功夫做“深”新闻

2024-04-08路平

传媒评论 2024年2期
关键词:功夫深度受众

文_路平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表面化。因此,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深度报道价值更加凸显,深度报道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只有做深、专、精的“慢新闻”才能使传统媒体的专业性、独特性优势得以发挥。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从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特别成立深度报道部,通过培养、选用年轻记者,以下“笨”功夫、勤功夫的办法,探索出了一条市级媒体开展深度报道的新路径。

把“笨”功夫下在现场之外追求从1到N的质变

选题策划、现场采访、深入调查、构思写稿、严苛编辑、安全刊播……新闻生产的道道工序决定了做新闻是件笨重的事儿。对于深度报道来说,越要往深探究就越要下“笨”功夫。这些“笨”功夫除了做好最基础最重要的采访调查,尽可能掌握客观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外,还要在思路上建立起全局意识、全域意识、共性意识,探究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获得第33 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报道《废弃线杆矗立街头谁来“拔刺”?》,就是年轻记者肯下“笨”功夫走到现场之外,找到共性问题、层层深入的佳作。事情的起因来自一个社区居民对门口矗立的废弃线杆的吐槽。记者在接到反映后立即赶往现场,见到了这根倾斜在人行道上的废弃电线杆。社区干部反映想搬离却找不到归属。记者现场察看后,更进一步思考这样的废弃线杆在城区有多少?之后,记者把功夫下在“脚底板”上,开始走街串巷寻找这种既影响出行、又影响安全的群众“眼中刺”。经初步排摸,湖州中心城区就有100多根废弃线杆。随后的采访调查开始往深里走,为何无人管或不愿管,以及无人管和不愿管的原因被一一揭开。

报道刊出后引起广泛关注,推动形成覆盖湖州全市域的“拔刺”行动,最终历时半年,拔除25300 根废弃线杆,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废弃线杆全域动态清零。湖州市随即出台《湖州城乡架空管线管理规定(试行)》,探索全市线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废弃线杆产生。至此,一篇深度报道引发了从1到N的质变,“拔刺”行动也两度登上“浙江宣传”。

从这篇报道来看,做深度报道就像查案,往往事发现场只是展现表象,留下了问题线索,而最终破案需要从更宽领域、更广视角去审视这个问题和现象。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调查时不仅要去现场,更要想方设法走到“现场之外”,去发现共性问题和不易察觉或掩盖在表象下的事实,从而起到以小见大、以点促面的效果,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推动。

把“笨”功夫下在紧追不放构建从始到终的闭环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记者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采访调查挖掘出客观事实,更要立足于接下去“会如何”和“怎么办”,助推实际问题解决,更好地发挥新闻推动进步的积极作用。

笔者所在的深度报道部针对任何一个深度选题,尤其是舆论监督类报道,从刊播机制上架构起了“现场”“行动”“追踪”层层递进的报道形式,努力构建从始到终的报道闭环。这样的做法,一是报道更好看,新闻有头有尾;二是作用实打实,促进问题解决;三是群众更信服,树立栏目威信。

2023 年初,深度报道部将农村路破损、设施不全存在安全隐患作为深度报道选题,设计了“夜幕下的农村路”系列,先后刊发了《方圆四公里仅存一盏路灯》《路上坑洼不断,村民受伤不断》《“失明路”,何时才能被“点亮”》等多篇调查报道。之后,记者各负其责,针对自己的报道紧盯后续,持续跟进交通部门、属地政府具体行动,并不定期开展回访。经过半年的“咬住不放”,湖州乡村道路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伤亡事故减少30%以上。2023年2月,针对城乡桥下空间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存在安全、卫生等“顽疾”现象,策划了“关注桥下风景”系列报道,客观揭露桥下空间存在隐患的现象和多头管理或责任不清等背后原因,以及得到良好利用的成功案例,形成典型引导、舆论监督双管齐下,最终“紧追”出市域内62个城市桥梁和116个公铁路桥梁的桥下空间得到了全面改造利用的良好效果。

把“笨”功夫下在报道之后推进从说到做的探索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快速发展,一篇深度报道刊播之后,意味着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互联网赋予其几何级的传播速率,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好与坏、共鸣或驳斥,都需要一个表达的渠道,那么顺势搭建起一个互动平台,就是扩大新闻报道影响,延长传播效果并为下一个报道创造有利条件的明智之举。

在深度报道部成立一年多时间里,除了上述“拔刺”系列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外,还有一件应用创新“全媒体监督应用平台”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件作品集中体现了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新闻主业拓展“新闻+”的有益探索。这个方向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关精神,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主动作为。

该平台能够建立起来并吸引受众开展互动交流,转而收集社情民意转交政府部门处理,其底层逻辑是受众对于深度报道的喜爱并参与其中,而负责新闻报道的采编团队没有忽视这一重要领域,把“笨”功夫下在了报道之后,搭建起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并不厌其烦地开展数据汇总和媒介作用发挥。这项工作其实是新闻媒体喉舌作用的延伸,丰富了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深度报道因其对问题和现象的深入剖析,容易吸引受众形成一个围绕在媒介周围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通过媒体公众话题引导、互动平台搭建和合作行动组织,为政府连接社会治理网络中各主体提供支持,进而保证民主参与、协商决策和信任合作的实现。因此媒体变得不只是说,也是做的重要参与者。

这样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搭建在手机APP“南太湖号”上的“全媒体监督应用平台”,具有深度报道集纳、热聊话题设置、民声大数据和基层百姓评等多种功能,其中“我要曝光”“我要提问”“我要分享”互动板块成为最活跃的区块。平台具备观看新闻报道和反映问题、数据统计、部门办理转达等功能,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积极探索。数据显示,一年多来200多期深度报道,总浏览量超3亿次,网友评论总累计数200余万条,超8000万人次参与应用场景互动。

深度报道最匮乏的线索问题也通过这个渠道得到有效缓解,广大网友成为信息提供者,其反映的城乡规划建设、公共服务、项目推进、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基层治理、生态环境等内容成为挖掘选题的“宝藏”,也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参考。除了被动接受反映外,媒体亦可通过该平台设置议题,主动出击征集所需要的新闻素材,实现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功夫深度受众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深度观察
功夫猪
功夫猪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