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024-04-07金成国徐慎颖尹国亮

上海化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材料科学三观基础

金成国 徐慎颖 尹国亮

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四川宜宾 644000)

宜宾市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宜宾 644000)

2020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简而言之,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4]。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5]。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五大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理应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课堂思政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坚定文化自信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

在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专业自信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之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类专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材料结构、晶体缺陷、相结构与相图、非晶态结构与性能、固体表面与界面、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扩散与固态相变、烧结、变形与断裂、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材料概论等[6]。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进行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意识教育。但是,在现阶段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很多基础理论和成就还是以西方为主。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中国的科技成就,展现中华民族在材料科学领域深厚的底蕴和积淀,拒绝“全盘西化”和“唯西方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创造,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确立专业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研究基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着手,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并希望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1.1 将中国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树立专业课课程思政新理念,明确正三观优先于传知识和育能力,改变过去专业课注重传知识和育能力而忽视正三观的局面。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加入中国元素,有机融入我国古代至现代在材料领域取得的成就,力戒崇洋媚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三观,完成传知识和育能力,增强专业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具体见图1。

图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文化自信实现路径

围绕正三观、传知识和育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采取的方案是:精选内容、自然融入、达成目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熔体结构、固体的表面与界面、相图、扩散、相变、固相反应和烧结等。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材料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挖掘一批与思政教育契合的中国元素,见表1。

表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选择的部分中国元素案例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元素时,采取直面现实、不卑不亢的态度。通过中国元素在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内容中的有机融入,将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1.2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协同育人

优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坚持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提高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可度。材料科学基础为专业基础课,偏重理论,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法。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选择部分课时采取“学生下面学→学生上台讲→教师下面指导”的互动教学形式(见图2)。

图2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学方式改革路径

在实践过程中,遴选出材料科学基础中部分知识点,学生在课下收集专业知识材料中的中国元素和思政元素,完成课程论文,并自行设计融合方式,上讲台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近年来,学生们选择了青铜器、古陶瓷、羊脂玉、牛胰岛素、古代刀剑、火药等中国元素,完成了“青铜器的演变与发展”、“青花瓷的发展”、“羊脂玉——白玉之首”、“越王勾践剑”、“中国古代刀剑工艺的顶点——唐横刀”、“牛胰岛素的发展”、“火药的发展进程”等课程论文。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后,才能顺利完成上台讲解的任务。学生在上讲台前已领会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

1.3 改革考核方式,引入思想考核

在评价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时,需明确考核的重点是思想层面的正三观,其次才是专业层面的传知识和育能力。在具体考核方式上,探索课程论文、报告答辩、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和理论考试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见图3),用于评价学生思想层面的提升和专业层面的进步。其中,思想层面的考核主要在小组讨论和答辩过程中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待人接物的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图3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实践过程中,近年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总评成绩的组成已逐渐调整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从思想层面进行考核,主要由课堂笔记(10%),课后作业(10%),课程论文(10%),论文答辩(20%),课堂参与(互动、讨论、上台讲解等,50%)等方面构成。

1.4 淬炼教学团队,坚持言传身教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即需要过硬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在给学生正三观、传知识和育能力之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必须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牢固掌握材料科学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深入认识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做到“德”与“能”兼备。

在实际探索过程中,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思政讲堂、交流研讨、主题实践等教学研讨活动,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划分成10 个专题(见表1),由团队中不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进一步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打磨和持续改进。

2 结语

基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探索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径: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专业自信,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归纳总结出将中国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淬炼教学团队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材料科学三观基础
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
“不等式”基础巩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整式”基础巩固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五毛钱的“三观”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