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24-04-07陈方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现代化

陈方涛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发展方向的锚定,学界对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较为成熟深刻的理论探索。张文旭[1]研究认为,农业是当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需要不断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张远等[2]研究认为,伴随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核心思路是要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王文青等[3]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包含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活现代化以及农民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联系、互相促进。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出,当前学界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较为全面,成果大多集中于案例梳理与方法探索,有关这一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采用CiteSpace 可视化工具对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该领域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 作为源数据库。为保证文献来源的全面性,采用主题检索方式,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检索词,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11月27日,时间跨度为2010—2023年。为保证样本的可用性,文献类型选择“期刊”,剔除会议通知和报纸等文献类型,最终筛选出442篇文献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CiteSpace(V6.1.R6)软件对上述筛选的文献进行计量研究。CiteSpace 即“引文空间”,是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工具,被学者广泛运用于研究工作中。该工具能够通过文献计量生成可视化图谱,对某一领域历年论文发表的时间轨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从而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探寻论题的研究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基本特征

2.1.1 发文量通常来说,某一领域的发文量与该领域的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并且以年度为单位的发文量变化更能够折射该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走势。如图1 所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步期,发文量由2010 年的13 篇跃升至2011 年的34 篇,实现了该领域的快速起步,其原因在于,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政策导向;第二个阶段为稳定攀升期,发文数量自2012 年开始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9 年达到峰值,年度发文量突破40 篇,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高峰时期;第三个阶段为沉淀期,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沉淀转型阶段,发文量逐步减少,但总体上仍保持较高的研究热度。

图1 2010—2023研究领域发文量

2.1.2 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对该领域的学术建设发挥重要导向作用,通过分析作者间的合作情况,能够统筹不同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交叉关系。在CiteSpace 中将NodeTypes 设置为“Author”,以一年为单位进行时间切分,在对功能分区进行设置后,可以得出自2010 年至今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发文作者及其合作网络图谱。经整理得到发文量前10 的核心作者,详见表1,其中韩长赋发文量最多,为4 篇,赵海和宋洪远各发文3 篇,阳旸等7 位作者发文量为2 篇。在作者间的合作上,其研究围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作者共有376 人,共有155条连线,作者合作网络的中心密度为0.002 2。由图2 可知,该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合作关系,围绕董齐、吴习丰和韩连贵等作者构成了较为紧密的研究团体,而与其他核心作者的合作密度较低;该领域有一部分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如韩长赋、刘良军和刘长全等核心作者与其他作者之间没有连线。总体来说,该研究领域学者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核心作者圈有待进一步扩大。

表1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图2 发文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2.1.3 发文机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见图3。图3 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机构,节点大小与发文频次相关,节点越大说明发文数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机构合作程度。由图3 可知,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共339个,连线49条,中心密度为0.000 9,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发文量分别为7、3 和2 篇。从发文机构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是该领域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领先其他研究组织;推动该研究领域前进的研究机构类别较多,中坚力量仍集中于各类院校与研究所;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较少,表明机构间联系不够密切,学术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3 发文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2.2 研究热点与趋势

2.2.1 研究热点梳理关键词作为文章的高度概括,是了解学者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主要切入点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阶段内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是梳理研究热点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关键词的抓取得到共现图谱(图4),图中共有311 个关键词节点和357 条连线,中心密度为0.007 4,图中的节点大小表现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连线的粗细代表关键词之间共现频率的高低。从图4 可以看出,“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农村”和“农业”是该领域中较大的关键词节点,分别出现了109、43、26 和19 次。此外,上述关键词不仅出现频率高,彼此之间还存在密集的连线,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不可避免的热点话题之一。

图4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为了对研究热点实现更加直观的呈现,本文对关键词的共现图谱进行聚类设置,得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聚类知识图谱(图5)。如图5 所示,聚类图谱中模块值(Q 值)为0.868 5,接近于1,说明聚类结构显著,各聚类内部的关键词能够鲜明体现聚类特征;平均轮廓值(S 值)为0.971 6,大于0.7,说明各聚类内部关键词相似度较高。因此,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关键词聚类结果是有效的,可以作为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共得到9 个聚类模块,分别为#0 农业、#1 农村经济、#2城乡融合、#3乡村振兴、#4农村、#5产业化、#6农业发展、#7智慧农业和#8农村改革。将各个聚类模块所体现的研究热点进行合并与分类,可以将其归纳为3个研究方向。

图5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内涵。该方向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村经济等聚类标签,主要是针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为确保该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化对农业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4];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中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转型升级、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等[5]。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模式转变的挑战,好的经营模式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发展动力,具体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较以往的家庭经营模式,在市场、政策和技术等方面均体现出资源配置优势,能够发挥整合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优化农业生产效率[6]。

(2)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该方向涵盖城乡融合、产业化和农业发展等聚类标签,探讨的是通过何种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宏观的政策扶持对解决该领域发展问题意义重大,农业政策的制定基于国情,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农村经济走向健康循环[7]。其次,农业现代化建设立足地区特色与市场机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布局中,不同地域的自然特色和市场经济条件都是产业配置的基础,充分调查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是合理运用生产要素的前提[8]。最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在产业化上深度融合。根据发展要求,农业综合产业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我国农业技术产业化主要依靠市场企业带动和政策引导,需要不断进一步加强合作[9]。

(3)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该方向涵盖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和农村改革等聚类标签,围绕当前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从农业结构上看,当前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科技化水平已经具备一定高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方向由曾经的发展问题转化为农村改革问题,如土地资源配置与农村环境改善等[10];从城乡结构上看,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下不断向前推进,这使得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吸引更多资金技术投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1];从动力结构上看,传统农业在生产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部分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向智慧农业转型以释放发展动力,面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须加农村强信息化与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12]。

2.2.2 研究趋势展望突现是对关键词在一定时间跨度内被引频次激增现象的描述,分析关键词的突现情况能够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 中的Burstness 功能,从相关文献中提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排前25 位的关键词,结果如图6 所示,图6 中Strength 表示关键词的突现强度,Begin-End 表示关键词突现的时间跨度。

图6 2010—2023研究领域前25位突现关键词

从突现强度来看,“乡村振兴”的突现强度高达10.59,突现历时3 年,说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词自2020 年开始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经济发展”的突现强度为3.03,突现时间为2020—2021 年,说明这一时段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从突现时段来看,“工业化”从2011 年持续到2015 年,“农业机械”从2013 年持续到2017年,“土地流转”从2017年持续到2021年,“城乡融合”从2019 年持续到2023 年,说明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生产方式研究逐渐转变至结构均衡研究,且仍在继续发展。从突现时间来看,“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和“共同富裕”等为近几年突现的热点词汇,且仍处于突变进程中,很可能是该研究领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领域的文献为基础,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2010—2023 年CNKI 收录的442篇相关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发文量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分别经历了起步、攀升和沉淀3个时期,总体呈现出稳定繁荣的趋势。2011年,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实现了快速起步,2012—2019 年逐步稳定攀升,随后进入沉淀转型时期,其中每个时期的划分与历史背景紧密相连。长远来看,整个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还将逐步增长。

基于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可以发现,致力于该研究领域的作者有376 人,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及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等。作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定规模,暂未达成密度较高的核心作者圈;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部分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未来学术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是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农村和农业,研究热点集中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和问题挑战这3 个领域。整体来看,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性支撑,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围绕其展开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

基于关键词突现可以发现,有关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时代要求紧密相关,在具体研究内容上先后经历了从生产方式向结构的嬗变。从2011 年的工业化、农机化和农机推广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领域最初的研究侧重是推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自2014年开始,小康社会、农民增收等关键词开始突现,说明该领域研究逐步转向经济效益;2018年以来,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等关键词的出现,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偏向改善结构性问题。综上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仍将会是该领域持续性的研究热点。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