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审题,把握立意
——精诚联盟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作文评析

2024-04-07廖东平

作文新天地 2024年7期
关键词:常思佳作审题

◎廖东平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后汉书·张衡列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

以上材料对青年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

这道作文题由两句名言构成,我们需要先准确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在于勤奋,如果不积极地探索和研究,就很难有所收获或成就,它告诫人们要努力求索,体现了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意思是,你尽管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担心收获,只要耕耘了,自然有一天会收获,表明人生只要好好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将来一定会有足够的回报。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由于对两句名言的意思理解出错,特别是对“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句话,不能理解为人生的核心在“索”(收获是目的),误以为两句话的意思相反,就会出现审题偏差。写作本题,要注意理解两句话都在强调“耕耘”“收获”的关系,据此展开辩证思考,尤其要体现“青年”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本题的核心立意有:

1.人生要有收获,得先勤于耕耘。

2.人生努力耕耘,不要担心是否有收获。

3.耕耘未必有收获,“但问耕耘”展现的是一种乐于奉献的人生境界。

【佳作展示】

佳作1

付出亦是回报,耕耘皆是收获

◎毛展鹏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12)班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吗?奋斗后一定有收获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似乎都在追寻着一种“付出就有回报”“耕耘就有收获”的劳动与知识之间的“买卖”。但有些时候,付出就是回报,耕耘就是收获。

付出铺就道路,走向光明。我们提倡付出,因为付出而得到的回报往往被许多人密切关注着。我们奋斗付出,就一定要求取回报吗?正如袁隆平,他努力钻研杂交水稻,是为了全天下不再有受饿之人,他并不希望别人回报——他什么也不需要,付出的同时就自然会有回报。即使这回报十分渺小,也应当以百分之两百的认真去完成。只有不断地付出,我们才能前进,才能走向光明。

耕耘点亮火把,照亮前方。农忙时,为何农民们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却鲜有怨言呢?因为他们坚信种下的是丰收,是甘甜。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当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它是一个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行的动力,是一种哪怕天塌下来也能顶回去的勇气;它也是一个方向,一个指引人类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方向,耕耘助力着我们向那个方向不断地前进。同样,也只有耕耘才能推动着我们不断向上、向前。

付出重要,回报亦重要。古人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付出而不索求回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我们付出的同时,就必然会有回报。正如写作业一样,当你在思考时,这是一种付出,而作业的完成就是一种收获。所以说,付出与收获并存,付出亦是收获。

耕耘与收获并重。“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确实,如人们不去播种,不去施肥,不去浇灌,那又何来植物的成长、结果?更不必说丰收与甘甜了。所以耕耘在先,收获在后,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不必问取收获,但问耕耘,因为耕耘皆是收获。

耕耘与付出就如同绘画。当你努力且不断地付出时,那画便色彩艳丽;而当你懒惰不行动时,那画便空空如也。所以不断地付出与耕耘,才有不断的回报与收获。付出亦是回报,耕耘皆是收获。

【点评】本文紧扣材料,审题精准,观点明确。文章围绕“付出铺就道路,走向光明”“耕耘点亮火把,照亮前方”“付出重要,回报亦重要”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紧扣“耕耘”与“收获”展开辩证论述,能够较好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内容充实,逻辑清晰,作为高一学生的第一篇考场作文来说是可圈可点的。

佳作2

常思收获之果,方有耕耘之心

◎叶俊赫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9)班

在快节奏的形势下,只看结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与闻一多先生《红烛》中所说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大相径庭。这大概是因为能为生命中的伟大事业甘愿奉献生命的人毕竟在少数,大部分人已知此路坎坷,总会选择做一个看客。要让所有人都像伟人一样,是不现实的。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只有常思收获之果,方有耕耘之心。

诚然,不求收获的耕耘是伟大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的社会同时也需要这样的英雄出现,但这常常存在于我们的理想中。即使是前文提到的闻一多先生与其他革命先辈们,他们也是以人民觉醒、信仰实现为目标去努力、去献身的,而这不恰恰是怀着收获之果而来的耕耘之心吗?

正如前文所说,只有明确了收获之果,耕耘之心才会存在。

从全身上下只有70 元的穷小子到身家亿万的富豪,吕金刚造就了“徽记”企业传奇史,他曾说:“我绝不会做没有市场的产品和生意。”从“第一桶金”到庞大的销售网络,吕金刚以一身睿智和胆识耕耘,直奔收获之果,收获之果能够推动我们前进。

不仅如此,收获之果可以使我们明确耕耘方向。有人迟迟没有明确收获之果,这样的一生就像在走一条陌生的、没有路标的山路,尽头是什么、路途会遇到什么,全然不知,也没人能知道,只知道需要一直向上爬;也有人怀着一颗收获之果的种子,在踏上征途时,它便落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给自己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样,他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可以坚定地踏向自己的目标,而非像一只无头苍蝇。

最后,收获之果可以让我们在人生途中坚定耕耘之心。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时刻刻向你抛出引向歧途的“橄榄枝”,若是没有坚定的信念,便会被诱惑,卷入未知的洪流当中。但如果怀着收获之果,途中的“芝麻”与终途的“西瓜”孰轻孰重,相信也是容易分辨的。

以收获为镜,可以明动力,明方向,明得失。我们在生活中,不能盲目地走没有意义的路,而是常思收获之果,建立耕耘之心,明确耕耘方向,坚定耕耘之志,方能使收获之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点评】“常思收获之果,方有耕耘之心”,文章标题观点明确。通观全文的谋篇布局,作者由材料出发,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维度论述“耕耘”与“收获”的辩证关系,层层发散,全方位进行阐释。文章结构较为严谨,开合有度,论证方法灵活多变,尤其是能对“耕耘”与“收获”进行大胆假设、质疑,体现了较好的辩证思维和质疑、创新精神,论证语言准确、简洁、鲜明,令人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常思佳作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权重常思“浮名轻”
仲夏
“三招”学会审题
佳作欣赏
破绽百出的叙述
七分审题三分做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