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者典范: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的张以宽老师

2024-04-07陈良华

会计之友 2024年8期
关键词:恩师会计学张老师

陈良华

北京工商大学有我美好回忆,而著名会计学家张以宽老师则是我一生最难忘怀的导师。2023年9月25日凌晨,恩师张以宽教授不幸辞世,思念绵绵不绝。下面从点点滴滴追思恩师生前为事与为人。

一、慈父严师,治学严谨

我是张以宽老师的硕士生,1989—1992年期间,在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就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当时我们南方的学生吃不惯学校食堂伙食,恩师经常让我们去他家汇报文献阅读与学习心得,并每次留吃饭以改善我们的伙食;他平常对我们生活起居这些琐事也十分关心,给我们一些常备用药,有时我们头痛脑热或跌打损伤小毛病,甚至亲自给我们按摩和治疗。在北京读书期间,我感受到慈父般的爱和家的温暖,许多其他导师的学生很羡慕我们“张教授弟子”待遇。在科学研究上,恩师又让我这个学生感受到严师的一面。记得撰写毕业论文时,论文题目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我交初稿时,第一次感受到压力。恩师发了很大的火,并惩罚我假期留京不能回家。晚上阅读文献与修改论文,白天安排我在北京审计局实习(参加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起初心中有点不服气,觉得同届生中我算好学生,发了多篇小论文,还被其他老师经常表扬。后来经过半年多实习和阅读了谢志华、肖泽忠和李干宇等同门师兄的学术文章后,感受到对经济效益审计理解的肤浅和自己的学术差距。庆幸我以后遇到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与张老师一样,对生活工作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严格要求。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也在努力传承老师们待人治学的品格。

二、扎实耕耘,硕果累累

恩师崇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视到一线调查做研究。他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理论来源于实践是恩师毕生坚持的治学原则。当时张老师在学校担任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在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国家内审学会等多部门负责学会领导事务工作。但他仍保证每年抽出几个月时间到企事业单位深入调查或到业务主管部门了解政策变化等。我曾有幸参加导师去审计署下属单位、商业部下属企业的专题调研。张老师与实务工作者共同讨论会计、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善于总结出学理层面的学术观点,深受广大会计、审计实务工作者的欢迎。张老师等老一代学者们,深入实践一线去调查研究,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思路,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哈夫(Anne S. Huff)、特兰斯菲尔德(David Tranfield)和范阿肯(Joan E. van Aken)等知名管理学家在《管理探究杂志》(2006)撰文批评著名商学院研究管理学问题过分追求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现代主义范式,指出管理问题采用现代主义范式外表看起来“学术性”很强而严重脱离实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希瓦·拉吉格帕尔(Shiva Rajgopal)教授的《将实践融入到会计研究中》(2007)也指出,当前会计研究成果似乎更关注抽象的经验规律,而不是形成知识来解决实践中财务总监或政策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致使研究成果越来越被实务界轻视。莱西(Leahey 2007)、贝克和麦肯齐(Baker and McKenzie, 2020)认为当前会计研究与实践的脱节原因在于会计研究局限于“盒子研究”(Boxed-in versus Research),忽视现实情境中的复杂变化因素。当前西方管理学与会计学界反思,并提倡多元化的“破箱研究”,提倡参与式研究、田野调查、跨文化旅行、扎根研究等。其实这与恩师等老一代学者长期坚持深入实践调查、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治学原则是一致的。

张以宽老师学术生命期很长,老人家到八十多岁仍在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他一生发表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160余篇,涉及会计学、审计学、商业经济等领域;1981年他撰写《增减记账法》专著,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十多万册,先后被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学的津谷原弘教授和日本九州大学的西村明教授翻译成日文两次出版发行。增减记账法理论在海外流传,尤其在日本会计学术界影响力巨大。张以宽老师主编的《商业会计学》教材是国内最早和在原商业部高校使用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批教材。以后出版的很多商业会计教材的主要章节和体例借鉴他的教材风格;《审计学》《审计学基础》教材中许多基本概念、职能界定、独立性理论理解等核心概念与理论,都有他学术研究的成果体现,也被后来学者编写《审计学基础》教材所保留和传承。他还主编过《企业财务审计》《审计学》等教材,出版后都有很大影响。恩师不仅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教材,更重要的是给学术界留下极有价值的成果和观点:(1)增减记账法方面的贡献。在1960年代,张老师作为主要设计者的增减记账法在我国商业系统推行,以后也被用于其他行业。由于增减记账法通俗易学,当时很多企业使用它,大庆油田也采用过增减记账法。恩师撰写的《增减记账法》和商业部财会局出版《增减记账法十五年》,发行量很大,增减记账法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张老师曾说过,增减记账法在于“反映事物以本来面目”,还原经济业务本来面目,增加就是增加,减少就是减少。(2)我国会计理论与审计理论体系方面的贡献。他积极倡导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审计理论体系。他认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是经济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而从审计本质来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其目的是评价责任,并主张以“本质”作为会计、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应该有自己的体系。(3)我国应用审计建设方面的贡献。张老师研究成果重视理论来源实践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表过经济效益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和内部控制等应用性审计学术文章,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国情的理论与方法。(4)中国商业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贡献。1953年张老师在商业部财会局工作,1964年调入北京商学院任教,又长期担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领导工作,对商业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和推动中国商业会计理论研究等都做出重要贡献。

三、哲学思维,博采众长

我后来在高校工作的缘故,经常出差北京时去拜访和请教张老师。恩师经常教导我,要站到哲学高度去思考,认为哲学揭示的是世界本质和普遍规律,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基本原理理解分析和指导会计、审计本质和运行规律;张老师对中国传统的易理哲学也很精通,提出结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整体思想,以“天人合一”作为认识事物的起点,运用辩证法和唯物论,借鉴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等,来认识和揭示中国会计和审计发展规律,促进我国会计和审计理论体系有效建设。张老师学术成果丰富,涉及范围极广泛,有会计、审计基本理论成果,也有商业会计、责任审计应用理论成果,甚至还有商业经济和其他领域成果。恩师80多岁高龄时还活跃在学术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撰写学术文章,这与他知识渊博、高屋建瓴的科学思维有很大关系。回望恩师一生的学术成果,如增减记账法、会计与审计基本理论、责任审计理论等,都有一大特点,就是他提出的理论与主张能够“顶天立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运用价值,我认为这同恩师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治学态度有很大关系,非常符合斯托克斯(Stokes,1997)提出科学研究的巴斯德象限(Pasteur's Quadrant)理论①。巴斯德象限理论的意义在于:一是研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反过来还会加强社会对学理理论研究的支持;二是该项目研究如果关注其潜在的应用前景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应用将更具有生命力。

此外,张老师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不仅对弟子给予帮助和关心,而且对有求于他的青年學者都给予扶持和帮助。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来信,他亲自回复;青年学者出版书籍或出国求学,他都热心帮助。在学校里,对其他导师的学生,只要提出需要,他也都给予热心帮助和指点。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恩师张以宽教授犹如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恩师会计学张老师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张老师喝茶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追思恩师黄晓同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