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养殖技术及日常保健要点
2024-04-07文守业
文守业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畜牧兽医站,青海互助 810599
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振兴乡村背景下,积极探索、努力发展养牛业,通过“合理散养、引导规模化养殖”方式,紧牵“牛鼻子”,不断壮大县域养牛产业。截至2021 年底,牛存栏量达到了9.13 万头,牛出栏2.54 万头,较2020 年均有大幅增长。如何能在保质保量前提下,提升出栏率,提高养殖效益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育肥牛以其生长速度快、耐病性能高、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口感好等优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近些年牛群中育肥牛的养殖比例不断提升。养殖户有效掌握育肥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熟悉日常保健要点,能够有效预防育肥牛瘦弱问题、避免一些疾病发生,从而提升育肥牛养殖效果。
1 育肥牛养殖技术
从互助县目前育肥牛养殖技术上看,养殖质量不是很高,由于规模化养殖比例不足,养殖户整体年龄偏大等问题的存在,现在育肥牛群养殖过程中易出现育肥效果不好、肉质较差、患病较为频繁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合理选址建舍、选取优良品种、科学饲喂、及时出栏补栏都是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1.1 合理选址建舍
牛舍适宜建设在地势平坦开阔、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性好、易于排水的地方,土质最好是砂性土壤,利于透水排水避免涝害潮湿,如果地块条件不足也可以选择在浅山地区建舍,但要选择向阳的缓坡处,一般坡度不宜超过15%,切忌选择谷地、河边、风口等地区建舍;牛场日常需要运输饲料、草料等物资,一些必要的硬化道路要建好,日常水电气等设施是必备的,建舍也要考虑到这些管路电路的接入是否方便;避免将舍址选择在大型化工厂、屠宰场、快速路等对牛场有空气、噪音、水源等污染的地方;育肥牛的圈舍也会产生大量固体排泄物、污染气体,不宜将圈舍地址选择在风景点、居民区等人群聚集地附近[1]。
对于牛舍要合理布局建设,采用长轴平行而建,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多排建设,但是每排最好留有10 m 左右距离。每头牛平均占用圈舍面积以2.5~3.5 m2为宜,以保证其活动空间。舍内饲养设施要匹配全,水槽、草料槽、垫圈草、排污设施等都必不可少。
1.2 选取优良品种
选取优良品种是保证育肥质量的基础。选择优良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或者杂交的架子牛。这些品种进入本地时间长,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能好、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细腻等优点。定好品种后选择年龄在1 岁左右,不宜超过2 岁的健壮牛,健者通常有以下特点:体态修长、四肢健壮、腰背宽厚、肩宽垂厚,体毛色纯细密、附着性强、不杂乱,鼻头湿润附着水珠,呼吸匀称。在性别上,公牛相比母牛更有育肥优势,同龄状态下公牛架子更大,生长速度快,牛肉脂肪含量高,产出的肉质更加细腻鲜嫩。
1.3 科学饲喂
科学饲喂是保证高产出、高效益最重要的技术措施。在育肥饲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育肥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牛生长所需进行科学饲喂。
育肥前期也俗称欲饲期,这一阶段是育肥牛的适应期,饲养期一般在15~20 d。这一阶段要以饲草为主,饲草要选用适口性强的干草、氨化秸秆或青储草料,勤饮水,少给或者不给精料,达到锻炼消化器官、增强适应能力的目的。在傍晚饮水的时候,在水中添加适量的麸皮和兽用食盐,每头牛平均100 g麸皮、10 g盐。
育肥中期,饲养期一般在7~8个月。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适应期,育肥牛已经完全适应了环境和饲喂方式。这期间的饲养任务主要是增加肌肉纤维间脂肪积淀量,在快速长肉的同时改善牛肉的品质。这个时期育肥牛的进食量明显加大,进食速度也加快,生长速度也加快,对草料和各种养分的需求快速上升,这一阶段要根据其进食量投喂相应的草料,并且精料的投喂量要上来,每头牛精料量不低于4 kg/d。精料要合理搭配,以保证其快速生长所需要的的蛋白质、矿物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能量需求。大麦、玉米、高粱等都是重要的能量饲料,饲喂量占精料的70%左右,豆饼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饲喂量占精料的20%左右,盐、骨粉、小苏打等混合物补存矿物质占精料的5%左右,一些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要在正规饲料售卖点购买,混合其他精料后一起饲喂[2]。
育肥后期,饲养期一般在2~3个月。经过半年多的育肥,牛的生长基本成型,肌肉间脂肪含量大大提高,为避免脂肪过量影响肉的品质,精料中适当降低以豆饼为主的蛋白质的饲喂量,同时增加一部分大麦、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投喂,精料投喂量要达到每头牛5 kg/d,通过最后2~3 个月的饲喂管理,育肥后的肉牛体质量一般达到450~550 kg/头。
1.4 及时出栏、补栏
及时出栏、补栏能有效提升饲养的经济性,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育肥牛出栏标准要考虑多方因素,当时市场行情走势、饲草料价格水平、肉牛的体质量水平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育肥后期随时对每只牛称质量,当其体重变化趋于稳定,基本不再增质量,这一时期肉牛体质量一般达到450~550 kg/头,即可按照行情适时出栏。出栏后圈舍有空缺,要及时补缺,进入下轮育肥周期。如此循环出栏、补栏,能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2 育肥牛日常保健要点
育肥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部分牛过于瘦弱、长时间无法达到屠宰体质量从而导致养殖效益受影响。部分育肥牛增重受限的主要原因有:不适应节气时令的变化、生长环境的消毒卫生不达标、传染性疫病的出现、一些疾病没有提前做好预防保健。
2.1 季节性保健
互助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多大风天气。如何做好育肥牛冬季的季节性保健最为重要。在背风向阳建舍的基础上,冬季要进一步对圈舍及外围进行保温保暖处理。可以在圈舍外围搭建临时挡风墙,圈舍内用干垫草垫圈,多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热量大的草料或精料,以增强其御寒能力。避免牛饮用冰碴水,冰冷水容易造成牛应激从而产生疾病,饮水要适当加温处理,每次饮完,将水槽剩余的水放干净带出圈舍,避免结冰。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圈舍温度过低影响育肥效果,可以在圈舍加装供暖设施,控制温度不宜低于5 ℃。春秋季节,气温变动剧烈,空气干燥,这一时间段要格外注意对温度的把控,随时根据气候条件调高或降低供暖温度,针对空气干燥这一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装临时空气加湿装置[3]。夏季要控制炎热,尽量让牛避免直晒,预防中暑,夏季圈舍容易闷湿、空气污浊,要在圈舍墙安装排风设施,及时换气保证空气的清洁。
2.2 消毒性卫生保健
育肥牛生长期的消毒保健工作非常重要,养殖户要自己掌握一些常用的消毒保健知识或者在兽医的协助下完成育肥期牛的消毒保健工作。圈舍的排泄物每日都要及时清理干净,然后阶段性地每周进行1 次圈舍彻底消毒处理。自制草木灰水,取草木灰15 kg,加水50 L,浸泡10 min后,煮沸去渣自然冷却,然后喷洒圈舍地面及围墙四周。也可以将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的石灰乳混合均匀,喷洒地面、围墙、食槽、水槽,注意每次消毒前要将牛群赶出圈舍,消毒后半小时用清水清洗食槽水槽,避免牛受到影响。
2.3 疾病的预防性保健
1)牛瘤胃积食预防性保健。瘤胃积食通常是由于过量给料,导致牛瘤胃内积滞过多草料、饮水不足难以消化;草料干湿过渡季节,适口性好的青储料、薯类刚开始投喂,牛容易过量进食;一些异物,比如塑料袋、废旧鞋底等橡胶制品被牛误食,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发病。在平常保健中要严格控制投喂量,以防过渡进食,饲喂时间要形成规律,以防饥饱不匀造成过度进食。平常可以在饮水中加入一些帮助消化的汤剂,比如神曲、山楂、甘草熬制的健胃消食汤;也可以通过保健按摩预防,在牛的左肷部用手掌按摩瘤胃,每次5~10 min,每日2次,连续按摩1周;如果一经发现有牛瘤胃积食,可以用硫酸镁500 g,加水1 L混合植物油1.5 L,给牛灌服,加速排出瘤胃内积滞物。
2)蹄腐病的预防性卫生保健。育肥牛相对活动空间较小,蹄部长时间在小范围活动,如果圈舍卫生较差、地面潮湿、排泄物清理不及时,牛蹄长时间浸泡,如果蹄部有划伤,很容易感染化脓性病菌发生蹄腐病。平常圈舍的卫生要做好是预防蹄腐病的根本,避免圈舍有锋利物,比如碎石子等以防划伤蹄部。如果有蹄腐情况出现,要及时保健治疗,对蹄腐部分进行科学削蹄,对肿胀部位进行放血处理,伤口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包扎处理,并且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牵入单独圈舍饲喂,从而达到良好保健目的[4]。
3)驱虫保健。育肥期间牛容易受寄生虫侵袭,如果染上寄生虫病,会降低育肥效果,要积极进行驱虫保健工作。育肥期每2 个月进行1 次驱虫,一般采用口服驱虫药、注射驱虫药等方式驱虫,如给育肥牛灌服 10 mg/(kg 体质量)丙硫咪唑,也可给其皮下注射0.2 mg/(kg 体质量)虫克星[5]。日常要勤于洗刷牛表面、局部可以适当进行剃毛处理以防寄生虫产卵。牛的饲料、草料要严格挑选,避免用带虫或者虫卵的料饲喂,造成寄生虫病感染。
4)传染性疫病的防疫性保健。传染性疫病危害性大,比如布病、炭疽、口蹄疫等,处理不好会出现大面积传染的情况。除了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要做到位外,还要重点关注从外部引入的架子牛,这些牛进入牛场前一定要隔离1~2 周,勤观察、细留意,是否存在疫病带病情况,对这些引入牛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达到保健性防御传染性疾病的目的。当地兽医还应该加强检测工作和走访调研分析,提前预判可能潜在的疫病,一旦有疫情出现,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诊疗。
3 结语
随着互助县育肥牛场不断地科学化管理,推动了县域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养殖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饲喂不科学、散养管理难、养殖技术不达标、保健措施不科学不及时等问题。为此,还要进一步做好育肥牛养殖技术的推广传播、保健工作的科学开展,从而促进育肥牛养殖效益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