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重塑课堂教学生态

2024-04-06江苏海安市李堡镇中心小学226631李爱国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倡议书语言表达语文

江苏海安市李堡镇中心小学(226631) 李爱国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低年级学生发言往往更踊跃。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在课堂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说不完的话,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就纷纷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在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明朗起来。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偏难的、与儿童生活脱节的教材等,都是导致学生沉默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追求虚假主体的形式主义。像工厂流水线不断生产出一模一的产品那样,学校、教师也以一样的标准——高分来要求“产品”——学生,但对学生如何取得高分却鲜少关心。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时专注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也会越来越沉默。在真正健康的课堂中,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围绕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基于此,笔者认为,以学为中心,重塑课堂教学生态迫在眉睫。

一、树立“学为中心”理念

课堂教学最终指向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学习时的状态,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等,都应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不断“做事”中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做事”。教师要巧妙设计,注重教学任务的统整关联,真正将语文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比如,以前教学生写倡议书,教师一般反复研究范文的组成,重点强调倡议书的格式和内容,导致学生写的倡议书多以喊口号式为主,对“为什么要发出倡议”“怎样才能让倡议深入人心”等问题的思考,始终浮于表面。这样的倡议只是说着“正确的废话”,难以发挥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以《节约校园水电》倡议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首先,观看校园电视台《校园风景线》节目。节目中,“红领巾”电视台小记者邀请后勤处主任,介绍学校每月水电费支出情况,并配以柱状统计图直观展示。其次,学生自行分组,开展实践调查。主任的介绍引发热烈反响,学生深入校园调查,发现了很多浪费水电的现象。由此,学生共同探讨,想出很多节约水电的办法。如外出上体育课,及时关闭教室的灯和空调;在书法课上,坐得近的学生可以把毛笔攒在一起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学生充分感受到节约水电的迫切性,在写倡议书时,都能做到言之有物、情真意切,提出的各种节约措施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行性。这时,教师再提醒学生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学生就能完成规范又实用的倡议书了。

二、积极构建润泽课堂

“润泽”一词既表示湿润程度,又表示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安心、和谐的氛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的学习应该发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毫不压抑,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是因为经历的失败少,初生牛犊不怕虎;中高年级课堂上,学生害怕失败,不想讲,不敢讲,甚至不会讲。在润泽的课堂上,学生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和压力。润泽课堂是师生都向往的课堂。如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通过鼓励和赞扬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放松;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导致他们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就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等,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有的学生缺乏逻辑思维,不知道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教师就通过启发式问题、思维导图和讨论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很少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达,教师就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言语实践,教师就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耐心倾听学生发言

课堂的“革命”从耐心倾听开始。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好的课堂就是“交响乐团”。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能注意到自己的言语,还能专注倾听学生的语言。教师的言语不仅仅是讲述,更是一种倾听。教师眼里要有每个学生,而不是学生集体。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像演奏家那样,按照各自所擅长的来演奏音乐,而教师就是那个胸有成竹的“指挥家”。在教师的指挥下,每个学生都克服了自身的局限性和惰性,演奏出曼妙的华章。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个耐心的倾听者,准确地与学生互动。“如果打一形象的比喻来说,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教师必须准确接住学生投过来的球,有时还要竭尽全力接住技术很差的球。只有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所以,教师要包容学生发言时的“闪烁其词”和“欲言又止”。毕竟,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锻炼。

如笔者班上有部分学生积累丰富,但写不好作文,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部分学生大多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日常生活中很少和人交流,缺乏语言表达的机会,导致语言表达能力难以提升。笔者还发现,这部分学生因为很少开口表达,写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作文缺乏逻辑性,词不达意。书写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表达和交流的基础,很难形成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多倾听这部分学生的发言,通过不断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鼓励这部分学生多读书、报纸、杂志,读优秀文学作品和文章,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再次,要鼓励这部分学生多写作文、日记、读后感等,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参与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度和自信心。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观察和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如名人演讲、优秀的电影对白等。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在开展上述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评语、讨论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语言表达中的问题。

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表达难问题,笔者在语文课堂中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问答环节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但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往往只依据答案的准确性进行简单点评,缺乏必要的引导。思维是需要激活的,语言表达必须建立在对话双方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关注问答环节的思维引导,在学生回答后,不仅点评、分析学生的答案,更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后,要求学生再次组织语言,回答同一个问题。在一次次回答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锻炼了思维的严谨性。

除了改进传统课堂的问答环节,笔者还改进了每周的阅读课。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一节仍按照传统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另外一节由传统阅读课变为阅读分享课。学生每周主动报名,自行准备下周的阅读分享内容。阅读分享课形式多样,学生有的利用周末制作演示文稿,在分享课上以做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自行组队,排演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在课上以小短剧的形式,演绎给全班同学看;有的组织辩论赛,就文学作品中的某个经典形象的现实意义展开辩论;有的制作影视剧赏析报告,在课上先播放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片段,再对这一片段展开赏析和讨论。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课堂上引入有趣的故事、笑话、谜语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魅力;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如推荐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的优秀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如组织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心得,共同进步。

五、追求共生发展样态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生命中的一段精彩历程,与师生之间理应是彼此成就的。好比自然界中相依相存、互相影响的生物一样,是共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因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发生、发展和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最理想的状态是诸要素彼此共生,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即所谓有“共生体”。这个概念区别于“共同体”的地方是,强调教学活动中各种要素的彼此依存,甚至是同生共死,没有哪个要素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单独存在。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要素。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要通过情境的创设,点燃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兼顾全体学生的发言,而不是只把关注点放在少数善于表达的学生身上。对“闪烁其词”“欲言又止”的学生,教师还要通过师生之间真诚的对话挖掘出他们的“言外之意”。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一课时,在文章第一段,作者为证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举了多个例子,但大部分学生只关注“鸟鸣”“狗吠”“蝉鸣”“虫叫”这几个自己也能模仿其声音的例子。这时,笔者敏锐地观察到,坐在后排的一个学生举了下手,又放下了。笔者察觉到这个学生“欲言又止”。在鼓励下,他说出了钟、三弦与上述例子的不同:不会自动发声,需要人来敲击和演奏。这个学生的发言将课堂引入了深度学习。笔者适时将问题抛给学生:“这个同学的发言合理吗?作者可以不写三弦、钟的例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学生发现:作者为了证明从小形成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采用了正反举例的方法,说明这个观点在他心里是根深蒂固的。因此,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缺一不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强化“学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构建无拘无束的润泽课堂;教学时要倾听全体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打造共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钥匙。教师不能一味怨天尤人,而要从自身找问题,以正确的应对方式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

猜你喜欢

倡议书语言表达语文
“拒绝盗版 坚持原创”倡议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写作一篇倡议书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倡议书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我们的倡议书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