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研究

2024-04-06侯潇潇

中国军转民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侯潇潇

习近平法治思想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精华”,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行动指南。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发印发文件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渗透至学校教育中,有序组织开展社会主法治教育,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落到实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简称“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居于基础核心地位,理应肩负起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政治任务。聚焦为何要融入、何以能融入、融入什么、如何融入四重维度,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现实价值、逻辑前提、原则内容和路径机制,是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落地落实落细的逻辑进路。

一、为何要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现实价值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契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有助于学生在理论释惑基础上自觉树立法治信仰。

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切入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至关重要,直接关乎立德树人任务能否落实,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在于重视、适应、做好。思政课要“关注社会、关注时代”,为党和国家的伟大实践助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在思政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基于理论层面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征,阐释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科学性、必然性和优越性,有助于拓宽原理课的研究视域,丰富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理论厚度和实践温度,彰显原理课的鲜活性和时代感,提升课程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原理课教学改革创新。

其次,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法治建设实践历程的成就和经验,把握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法治建设的关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基于法治建设实践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认识主客观世界,提高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理论信服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法治信仰。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看,思想政治素质生成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结果。学生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建立在对法治理念、法治思想和法治理论的认知、情感上。“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从基本原理角度讲清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征、必然性和重要性,才能真正澄清学生对法治问题的思想困惑和理论困惑,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使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耳、入心,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抵御西方错误价值观的思想渗透。

二、何以能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逻辑前提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法治化效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所以能融入原理课教学的逻辑前提在于,二者之间在教育内容、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上具有内在契合关系。

从教育内容来看,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应纳入到原理课教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以深邃的思想透视历史运动本质,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原理课阐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基于唯物辩证思维客观而准确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系统而全面地把握“三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 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3]习近平法治思想既坚持守正、坚持真理,也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回答法治与政治、德治与法治等关乎法治建设的重大关系问题。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理论魅力,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升华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知理解,引导学生旗帜鲜明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

从教育价值来看,关照实践、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的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4]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人民性的鲜明品质也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以敏锐的历史眼光总结法治建设经验,以过人的勇气正视法治建设实践交织叠加的复杂问题,以卓越的智慧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方向。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国家法治的新要求和新期待,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法治难题,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使命。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扎根社会实践、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品质,提升课程立德树人教学效果。

从教育目标来看,马克思主义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最高目标,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回归、人类解放的彻底实现需要每个人从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异化关系中解放出来,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对象化和自我确证”“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5]。原理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正确处理自身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不断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健全人格,丰富精神世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民守法,强调“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6],指出“必须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7]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助于坚定学生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意识,加深学生对法治权威、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知,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支持法治建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三、融入什么: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原则内容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备,将其融入原理课教学面临课时有限而内容繁多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需要把握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一是重点明晰、要义突出的主导原则。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原理课的理论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西方的自由主义、道德相对主义以及西方宪政中的三权分立等观念严重干扰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原理课教学要精准凝练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核心内容,讲清讲透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从理论高度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区别,讲清楚依宪执政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以透彻的学理澄清学生在法治问题上的思想困惑,切实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二是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系统完整又逻辑严密的哲学意蕴,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法治建设领域,坚持物质统一性原理,扎根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建设价值导向,科学阐释法治建设中的重大关系问题,生动体现出富有时代精神、实践导向和法理智慧的政治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等,实现了法治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历史性飞跃。[8]原理课教学要充分吃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复杂现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9]。

原理课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根据教学基本规律,遵循重点明晰、要义突出的主导原则和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的基本原则,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的具体内容。①融入导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②融入第一章辩证唯物论部分,“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0]。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运用。③融入第一章唯物辩证法部分,全面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守正创新,客观回答关乎法治建设、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时代问题,如:正确处理法治与政治、德治与法治、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等关系问题,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等。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治国,有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国依法治国,体现了马克主义政党深邃的治国理政智慧。④融入第二章认识论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党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科学总结法治建设经验,体现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原理。全面依法治国迫切呼唤与时俱进的法治理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环境。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解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应对严峻激烈的挑战竞争、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强大理论指导。⑤融入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彰显法律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归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11]。⑥融入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深深植根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根据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和人民需求,坚持建设完善适应我国国情和制度的法治体系。⑦融入第五章,剖析社会主义法治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质。资本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资产阶级统治,目的是保持各种政治力量的均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一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⑧融入第六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和创新发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四、如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路径机制

为了使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原则和内容落到实处,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构建系统的融入机制,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学理念上,激发教师创新意识,增强教师法治素养。第一,教师要愿意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2]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情怀,广阔的视野,真挚的家国情怀,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重要性,激发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师有能力讲。在原理课教学中受限于授课学时、授课篇幅等客观因素和教师专业背景等主观原因,往往会出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课程教学“两张皮”,融入内容浮于表面、过于肤浅,融入效果参差不齐、不容乐观。同时,教师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存在本领恐慌。因此,要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加强教师法治知识积淀,提升教师法治素养,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能力本领。

从教学设计上,明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要遵循两条逻辑主线,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路线逻辑,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践路径逻辑,并在理论路线逻辑与实践路径逻辑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衔接进路,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教师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通过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求真务实的实践理性、统筹全局的系统观念、精准练达的辩证方法”,“党领导法治的政治定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揭示其中蕴含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基本原理,剖析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学生在接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过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实践,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体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法治文明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法治中国之理”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法治中国之路”的正确性与优越性。由于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集思广益,一方面以集中研讨、集体备课形式共同探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程的角度,另一方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广泛听取学生对法治思想和法治实践的问题和困惑,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各自专长以课程组的形式开展专题式授课,保证每一个专题都能刨根究底,把理论讲深讲透讲彻底。

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13]原理课教学要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灵活运用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问题链等教学形式,用接地气的语言风格把晦涩难懂的大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如案例式教学可从学生身边事、社会热点事入手,围绕学生可能出现的校园贷等侵权场景,普及民法典等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底线思维能力,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规则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围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活动,讲述各地公安机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拳出击依法严打,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案例;用看得见的数据、感受得到的事实说话,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 10 年来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14],用强有力的数据和事实表现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优越性。同时要因势而新,根据学生的信息接受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不断拓展课程教学的时空维度,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在实践教学上,实现原理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5]。要依托各种教育载体,以实践为导向,构建立体实践育人大格局。一是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治专门工作人员进校园、进课堂,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讲授法治课;在大学生辩论赛、知识问答竞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中专门设置与法治相关的主题,使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性和真理性、法治中国建设经验成就和前进方向的认知和理解。二是挖掘社区、街道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参加青年普法志愿者活动,参加“法院开放日”“检察开放日”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的法治知识和法治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具象化延伸,促使法治认知、法治理念内化为更为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自觉。三是打造特色法治宣传阵地,利用官微、公众号等平台做好做强“互联网+ 校园”法治宣传阵地,面向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服务保障,引导学生形成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解决的法治意识。总之,通过拓展社会大课堂,使学生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达到原理课法治教育的最佳育人效果。

五、结语

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待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多样化路径,切实发挥好原理课在法治教育中的理论释惑、以理服人效果,提升思政课的法治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