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与创新路径

2024-04-06王川元

中国军转民 2024年3期
关键词:政治学党校学术

王川元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治理需求的背景下,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建设显得更为迫切,要求立足国情实际,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阶段,创造性地探索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特点的理论框架。同时,新时代全球化格局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成为发展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国际政治学界深入交流,积极融入全球治理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独立学科,为中国治理体系提供更为创新和适应时代需求的理论支撑。

一、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5 月17 日首次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决策,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前,中国政治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构成了中国政治学的三大支柱,这些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对政治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2017 年5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 周年的时机,号召学界努力构建“三大体系”,强调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更好适应中国国情、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事业。这一重要决策标志着政治学理论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三大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方向。总的来说,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基础形成到面临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不断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政治学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政治学理论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发挥党校优势,加强政治学理论研究

在新时代中,发挥党校优势,加强政治学理论研究,是推动中国政治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党校系统在理论研究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党的建设新时代伟大工程。第一,要发挥党校在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党校系统汇聚了一大批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历史、党的治理理论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平台,加强对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组织和协调,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2]。第二,要结合党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必须与国家发展、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相结合。在党校系统中,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实用性强、指导性强的理论成果。党校系统还应当注重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中央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第三,要借鉴和吸收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政治学界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思想成果。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在政策支持方面,要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对党校系统政治学理论研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对党校系统在政治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支持政策,包括经费、奖励机制等,鼓励党校系统在政治学领域进行更深入、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二)立足国情实际,构建特色政治学科体系

2022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应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意味着政治学的研究应紧密贴合中国国情,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为基础,深入解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独特路径和成功经验。首先,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应建设起完整而独立的学科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不仅要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基本理论,还要有对我国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在学科内,可以设立一系列专业领域,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政治体制与治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使各个学科之间形成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全面深刻的政治学研究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治理实践。其次,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构建独特的学术体系,包括学术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等。在方向上,要紧密围绕国家的发展需求,结合当代中国的重大课题,明确研究的重点,推动学科的深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实证研究,注重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使学术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提高学术成果的可操作性[3]。评价标准上,要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价值观,推动学者走向基层、深入实践,促进学术成果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最后,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的建设需要构建独特的话语体系。政治学家们在发表学术论文、撰写著作时,要注重运用中国文化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话语更具中国气派。在国际交流中,要旗帜鲜明地宣扬中国特色政治学的独到见解,推动中国政治学术的国际传播。同时,要加强国内学术交流,形成更加紧密的学术共同体,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度合作,推动我国政治学研究迈向新高度。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一方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深化政治学研究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日新月异。中国特色政治学必须与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同频共振,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待世界政治。加强与国际政治学界的交流,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访问、学术合作等形式,增进对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了解,及时吸收和融入国际前沿研究成果,这有助于中国政治学在理论层面更好地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为中国治理体系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4]。另一方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提升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其治理经验和制度优势备受瞩目。通过加强与国际政治学界的交流,中国特色政治学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独特的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建研究中心,推动跨国研究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形成国际性的学术合作网络,提升中国特色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学术交流的同时,推动政治学话语的国际传播。通过国际期刊、学术出版物等途径,将中国特色政治学的研究成果传播到国际学术舞台,让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同时,倡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国际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总体而言,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是中国特色政治学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与国际政治学界的深入合作,既能够汲取国际经验,提升中国特色政治学的研究水平,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学在国际上更好地传播,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治理的深化,更涉及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多元格局。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道路,既在理论创新中凝练国家治理经验,也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国声音。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崛起,中国政治学继续为国际治理体系注入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政治学党校学术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学术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