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微

2024-04-06

学苑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高中生

潘 凯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学生就可以熟悉艺术发展史上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并培养一种科学的审美态度,学生利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认知我们周围的各种文化和环境,提高审美和文化素养,发现美的事物,懂得美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加强对美术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提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学能力,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设计教学方案,努力提升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水平。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能力和精神品质,在面对复杂世界或抽象概念时能运用自身知识转化思维方式,分析情境,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树立其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理论基础。

其一:促使学生认识艺术的真实性,判断美术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和生活的本质,作者对所反映的社会和生活是否合乎逻辑,以及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于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艺术是生活的抽象、概括与提炼。

其二:促使学生认识艺术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善”。艺术的价值在于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塑造人的灵魂。艺术为人类服务,首先服务于人民大众。

其三:促使学生认识艺术的展现性,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是否符合人民大众心目中的“美”。要正确认识、理解个性与创新。那些丑陋、虚假、怪异的所谓个性、创新,其实是糟粕;还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假大空作品,也应当排斥在真正的艺术之外。

美术鉴赏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美术核心素养的核心也可以说就是真、善、美。从鉴赏的角度而言,科学精神在于求真,人文精神在于求善,艺术精神在于求美。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强学生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之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高中生提高教堂学习质量,多关注美术鉴赏课程内容,感受不同艺术作品带来的情感感知,了解各艺术品的来历和创作背景,使心灵得到净化、升华,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有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增强学生与课程的融合性,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极交流,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高中生文化水平。

第三,有利于形成正确健康的美术观,坚定文化自信。

渲染浓厚的社会艺术氛围,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探微,增强高中生的综合艺术水平,积极宣传美术知识,增进艺术涵养,积极举办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艺术氛围,帮助群众自觉地参与各类美术活动,从艺术作品中受到艺术滋养,促进艺术表现素养和实践素养的双重发展,提升文化理解力,增强美术鉴赏教学的实用性,让美术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抓住兴趣,培养鉴赏意识

传统教学方式下,高中美术的社会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且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与鉴赏也只停留在书本。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失去了对高中美术学习的兴趣,课堂活跃度低,对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牢记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经验,掌握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推出有效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增强学生对美术鉴赏学科的兴趣,重视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爱好美术、追求美术,为学好美术鉴赏做好铺垫。

教师在授课前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所喜爱的艺术作品类型,结合学生所提供的信息和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进行整改,创造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在调查问卷中,教者可以提出“你喜爱的艺术类型有哪些”“你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是什么”“对此艺术作品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收集到信息后,教师要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分析,将学生提供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归纳,在以后的美术鉴赏课程中为学生一一呈现,并对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进行解答,让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的魅力。

(二)创新模式,提高审美判断

以往的美术鉴赏教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处在被动地位,只是一味地接收知识,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将教与学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接,促进二者的协调性发展,实现专家观点与学生看法的相互碰撞,实现智慧课堂互助化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高中生在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感情表达等方面全面发展。另外,教者还要为学生创造平等化的教学平台,提倡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学生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更多参加课堂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美术鉴赏过程的快乐。

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流行歌曲,在歌曲播放完毕后,共同探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它美在哪里”等问题,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都是歌曲内容的表现方式,统称为形式美,由此类比美术中的形式美以及相关内容。模式的创新,使审美判断有一个飞跃。

兵法云: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课堂模式与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在“幕后”导演,让学生各显其能,展示他们对美术及其作品的理解,而教师则可以从中发现他们智慧的光芒以及不足之处,从而引导修正。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鉴赏,不但要求学生通过掌握的美术鉴赏能力独立分析、点评美术作品,还应当进行课堂交流,阐述、补充、辩驳,甚至另辟蹊径,全方位地、立体地、比较有广度地、有深度地理解美术作品。

(三)跨越学科,艺术融入生活

时代在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生活环境、周围事物、信息资源的需求都在不断深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也都在向着更高维度的领域发展。许多领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成为彼此的媒介与依附,以达到一种突破传统概念的全新领域。美术鉴赏不仅仅只存在于美术课堂上,而鉴赏的途径也不止存在于二维的纸张和画布上,不止存在于用铅笔、色彩等材料进行创作的形式上。美术鉴赏拓展到了生活空间的每一处角落,涉及雕塑、画像、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艺术与科学似乎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它们一旦碰撞就产生以科学为本质、以艺术为载体的新奇结果。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它们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如学生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引入历史和美术的相关学科背景,帮助学生有依据地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利用美术和各个学科艺术上互通性,为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感受作品的冲击,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得到艺术与心灵上的共鸣。任何美术作品,它的“形”美,构图离不开几何之美;它的光和色离不开物理、化学之美;而美术的“神”美,离不开哲学之美。

一位学者谈到美术时说:美术,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世界。一幅美术作品,离不开构图、造型、色彩。解构构图、造型、色彩的本质,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运用。以往的美术鉴赏,偏重“人文”方面,而较少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美的构成,首先在于形式——吴冠中先生就特别注重形式美——乃至有时形式决定着内容。美术鉴赏,就是鉴赏作家如何用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或者说,为了表达思想内容用了哪些形式。作家的艺术思维与创造,其自觉与不自觉的科学知识和精神,影响甚至决定其美术作品的品位与高度。自然美的法则,就是科学的法则。承载美术鉴赏的,是人文、科学两个车轮。

(四)转换方向,提升艺术感受

传统的美术作品一般都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一般都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最初被制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实际需要。美术鉴赏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也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物,引导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生通过赏析不同时代、不同表达方式的艺术作品,来增长其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走进美的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教者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展现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艺术思维能力,加强艺术个性发展。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变化,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居民院落的一角、手提袋、门票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发问:“你认为这些都是艺术作品吗?试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分析,以证明你的观点。”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将抽象的艺术作品转向使用的生活用品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范畴的理解,了解美术鉴赏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小结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鉴赏思路,比如,对于手提袋的鉴赏过程就要从它的外形特点,转到色彩运用,其次是使用功能。教师为学生介绍艺术鉴赏流程,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五)增加实践,营造社会氛围

美术是实践性学科,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美术活动,自觉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参加各项美术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提高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借助场馆和网络充分认识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引导学生自觉搜集整理我国美术资料,自觉探索各类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差别,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术精神,继承和创新美术作品,促进社会形成艺术氛围,加强群众对艺术的创造性理解,提高国民综合素养,增强中华民族传统美术文化的基本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应当多带领学生去艺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场所,参观各类艺术作品。提醒学生参观画时,先阅读画作旁边的小标签,将标签介绍的内容读完后再去看画,帮助学生对画作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标签上的艺术家信息和作品的联系,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作品,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丰富欣赏乐趣。让学生自主观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为学生今后的综合性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美术事业的进步做好铺垫。

美术鉴赏,除了多看、多做以外,更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古人除了提倡“读万卷书”,还注重“行万里路”。只有饱览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鸟兽鱼虫、花草树木,亲近了身旁的高楼大厦、小桥流水、衣食住行,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对艺术、对美术作品才能感同身受,才能与美术作品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建设适合学生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美术教育体系,强调提升学生的艺术认知,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艺术文化,鉴赏艺术作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提高美术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化自身认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推动内在素养的不断提升,逐步推动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提高高中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艺术作品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