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06

学苑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革命文本

方 程

(吉林省长春新区北湖英才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革命文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所孕育出的文化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想、情感,以及对国家兴衰、社会进步的见证与记录。教授革命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漫漫历史长河,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和塑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学的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将这段重要历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教育中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使其成为中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进而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国家自豪感的时代新人。

一、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学的意义

在中小学阶段,革命文化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传递了历史事件,更传承了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提升语文素养,并塑造健康的人生观。

(一)传承爱国主义情怀

革命文化教学通过讲述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了解英雄人物为国家、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故事,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这种情感激发不仅是对英雄的敬仰,更是对祖国的深厚热爱。通过革命文化教育,学生培养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坚定了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

革命文化教学通过呈现中国革命历史的事实和细节,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历史观。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认识到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领悟到历史的书写是人民群众共同书写的,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形成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

(三)提升语文素养

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作为优质的语文课程资源,将革命文化融入语文课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过阅读革命文献和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扩展词汇,学习革命语言的表达方式。此外,书写相关题材的作文或进行演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不仅对学术领域有所裨益,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进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公民意识。

(四)塑造健康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和革命精神,学生受到启发并塑造了健康的人生观。他们明白了在生活中面对挑战和逆境时,需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进而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通过学习革命文化,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这将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追求卓越,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了解革命历史,拉近文本距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革命历史知识,将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使用故事、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地讲述革命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学生需要了解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才能更好地理解周恩来总理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教师通过多媒体生动地展现这段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及周恩来总理的伟大情操和责任感。在《梅兰芳蓄须》中,学生需要了解梅兰芳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戏曲艺术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为什么要蓄须。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呈现梅兰芳蓄须前后的形象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他的爱国之情和不屈精神。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戏曲艺术的内涵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延安的特殊地位,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延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追寻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的深刻内涵。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进一步增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教师通过引入革命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同时,多媒体资源的生动展现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碰撞。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抓住文本细节,感悟深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本中的细节,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用词技巧。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老山界》时,教师通过详细描述翻山行程的艰难,以及对夜晚老山界山峰和夜空的详细描写,表现出长征路上红军的艰难困苦,通过品读文本细节,带领学生获得体悟。又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感悟其中的深厚情感。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故事中的细节描写,如毛主席面对儿子牺牲的电报时的心情和表现,以及他对于遗体安葬的选择。这些描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普通父亲的痛苦和纠结,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他作为领导人的决断和担当。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例如,通过毛主席的言行举止,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人民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遗体安葬的选择,可以感受到他将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伟大情怀。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的用词技巧。例如,在描述毛主席面对儿子牺牲的电报时的表现时,作者使用了“呆滞”“颤抖”等词语来形容毛主席的手指和声音,这些词语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毛主席内心的痛苦和悲伤。除了以上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深厚情感。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和情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自己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抓住文本细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感悟其中的深厚情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文化认同。

(三)引入阅读链接,实现素养提升

在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教学中,引入阅读链接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阅读链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和事件发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层面,深化情感体验,还能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在教授课文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需求,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背景介绍。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包括书籍、文章、诗词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例如,在教授《七律·长征》时,可以引入《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等诗歌,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来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可以引入红色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等,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除了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介绍,引入阅读链接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和人物传记。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引入《八女投江》《赵一曼》等表现英雄事迹的文章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英雄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故事。这些事迹和人物传记可以作为课文的补充和扩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阅读链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层面、深化情感体验、强化价值认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发行动自觉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纪念活动,或者通过参观纪念馆等方式亲身感受革命历史。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行动自觉,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革命文化的意义。举例子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和研学活动,如慰问革命老红军、为烈士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带学生去北京研学、参观九一八纪念馆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革命纪念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和深入的历史了解,更深刻地理解革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的活动,避免过于单一或过于繁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其次,要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任务分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要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从而更好地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五)优化作业设计,助力思维进阶

在语文课程中,作业设计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的重要环节。对于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例如,可以布置文本分析类的作业,让学生针对某一篇革命题材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撰写分析报告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布置研究类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革命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史料、撰写小论文或制作PPT 等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注重作业的思维含量,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可以布置写作或演讲类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革命文化知识,创作一篇散文、诗歌或演讲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学生可以通过撰写文章或演讲,将所学的革命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例如,在课文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学习中,可以给学生布置撰写演讲稿、模拟演讲等作业,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以参与的形式深层次感受革命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例如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最后,在批改作业时也要注重思维进阶的引导。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应当认真批阅并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思维漏洞或错误观点,教师可以在批注中加以纠正和引导;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结语

革命文化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了解革命历史、抓住文本细节、引入阅读链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优化作业设计等策略,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同时,注意中小学在革命文化教育的衔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推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革命文化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革命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粉红革命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