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4-04-06王兰珍
王兰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小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在当下复杂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度思考,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文章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思路,稳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设计以高阶思维发展为主的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主要手段的创新型学习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高阶思维能力则是指在复杂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创新的能力,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变化的重要素养。因此,在深度学习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课程自身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以高阶思维发展为主的学习目标:
第一,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涉及人文、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学科,它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化认同、审美鉴赏、情感态度等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
第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深度学习的动力和导向,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动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学习目标的引领和检验。
第三,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是衡量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教师应该根据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将学习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如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并尽可能地提升目标层次,促进学生完成从低级到高级认知的转变过程。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少年中国说》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以高阶思维发展为主的学习目标。首先,明确知识目标。即了解《少年中国说》一文的背景、作者、内容和结构,掌握文章中涉及的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其次,确定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后,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历史和未来的看法和感受,能够运用多种信息来源(如图书、网络、视频等)进行深入探究和扩展阅读。最后,重视情感态度引导。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并促使学生形成对祖国未来的信心和责任感。
二、建构具有独特文本价值的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主题是深度学习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单元课文的整合和提炼,也是对单元核心素养的体现和落实。一个好的单元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能够概括和反映课文的主要思想和情感;二是具有独特的文本价值,能够体现课文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三是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是具有跨学科的联系,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补充和支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课文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三篇课文都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了一个贫穷无依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里点燃火柴,幻想着美好的生活,最后死去的悲惨故事。《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个乐观向上的小男孩,在遭遇各种不幸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看到积极的一面,最后得到了幸福的结局。《在牛肚子里旅行》描述了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被一头牛吞下去后,还不忘记观察牛肚子里的奇妙世界,最后被救出来后,还想着再去探险的有趣故事。这三篇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梦想等主题的不同看法和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文本价值和思想内涵。
因此,在设计单元学习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单元核心素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确定为:理解童话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和态度,体会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培养自己对生活、梦想、未来等方面的积极看法和感受。其次,提出单元学习主题。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单元学习主题,如: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童年、生活、梦想等方面的呢?这个问题既能够概括三篇课文中涉及的主要主题,又能够引起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不同情感和态度的思考和探讨,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学科(如道德与法治、社会、美术等)进行有效地联系和拓展。最后,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主题,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阅读课文、观看相关视频、讨论不同问题、写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等,以帮助学生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创建智慧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形成的智慧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适应、协作式、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有针对性地创建智慧学习情境,是落实深度学习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想要最大限度发挥出智慧教学在深度学习能力培养上的优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材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子书、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样化的教材资源,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了解课文内容,拓展知识视野,增加阅读兴趣。其次,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智能教育平台、智能辅导系统、智能评价系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辅导建议、评价反馈等服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再次,通过网络社区、在线讨论、协作创作等方式,搭建一个开放、平等、互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与同伴、老师、专家等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构建共同的知识和理解。最后,利用虚拟现实增强教学体验,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而有趣的语文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事件、情景等元素,激发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构建智慧学习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首先,在课前阶段,通过网络搜索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价值等信息,并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和兴趣,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其次,在课中阶段,借助智能教育平台,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程度,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课文内容和阅读策略,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反馈,动态调整学习难度和方式,实现自适应的教学指导。再次,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社区,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协作创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看法和感受,并以诗歌、散文、画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敬意和怀念。最后,在拓展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圆明园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圆明园的风光和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主动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度学习。
四、强化阅读学习体验,提升学生文学审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本类型、风格、主题等,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阅读的本质和目的,将阅读教学简化为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习惯,难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因此,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应该重视阅读学习体验的设计和营造,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课文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就准备详细资料,向学生介绍《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作者、写作背景、文学评价等信息,激发学生对这部小说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课文阅读,并在阅读前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行思考阅读,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了极端的孤独和困境,他如何通过坚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鲁滨逊的漂流经历中,有哪些事件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而这些思考对当下的我们有哪些积极影响?”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阅读拓展活动,如让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如鲁滨逊、星期五等),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动机和成长过程。学生可以撰写角色心理分析报告,以书写、演讲或表演的形式呈现。又或者要求学生以鲁滨逊的视角创作一段书信日记,记录他在荒岛上的生活、情感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成长过程。
五、重视实际迁移运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在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中,强调实际迁移运用对于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际迁移运用是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提高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作为人文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以及如何写出对一种事物的感受。深度学习理念为该单元教学提供了丰富理论指导,可以在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精读课文《白鹭》中,教师可以借助深度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形象描写表达情感。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白鹭的形态、动作、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白鹭的图片,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的外貌特征和动作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描述和课文中的描述,找出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来突出白鹭的美丽和高贵。进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类似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己身边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实际运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能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同样,在略读课文《珍珠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并鼓励他们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实际迁移运用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珍珠鸟的视频,并让他们注意珍珠鸟的外形、颜色、声音等特征。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珍珠鸟的,并让他们总结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态度和感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并用一句话表达珍珠鸟外貌和动作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构建丰富的学习情境,重视实际运用和迁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素养发展铺平道路。基于此,通过深度学习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学语文教育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