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4-04-06夏美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助推战略民族

夏美燕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1)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旅游是提高国民生活品质、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需求的有效举措[1]。 体育旅游是旅游与体育相融合的产业形态,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逐渐成为我国应对经济新常态发掘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落脚点。民族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新形式、新业态、新模式。由于民族体育植根于广大乡村地区, 立足于乡土环境及民族历史,所以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事业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必要的抓手。可以通过创造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乡村各项文化、生态、产业等工作快速开展。

1 民族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1.1 激活民族体育潜能,促进乡村振兴

伴随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发展农村体育旅游事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必然要求。 特别在全域旅游的视域下,旅游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彰显、功能发挥越来越鲜明。通过构建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各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可以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元素, 激活乡村体育旅游的要素和活力,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 民族体育旅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拥有较强的区域性、文化性、历史性、人文性。通过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实现与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服务等要素的融合创新,可以形成独具地方意蕴的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模式,打造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生态系统,让乡村文化元素、 生态元素及各类资源要素融合起来,带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效性。

1.2 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涵盖了自然风光、文化和娱乐等多个方面。自然风光主要借助乡村优美、和谐、天然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游客。文化方面则以各类民俗活动、文化遗址和民间习俗为吸引力,让游客深入体验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娱乐方面则注重发掘旅游目的地的节庆活动元素,并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娱乐载体,以吸引游客前来享受欢乐和参与其中。 民族体育活动是民族生活方式与心理特征的表达载体, 拥有多种的发展形式。积极开展民族体育活动,能够提升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传达民族地区的民族性格、文化思想、文化理念。所以,通过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发挥其凝神聚气的作用,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 为我国乡村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支持与人力支持。

1.3 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

《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体育的充分融合, 引领社会助推旅游业与民族体育的融合,通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表演、赛事等来宣传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市场影响力。该文件为民族体育旅游持续发掘和提炼自身的资源与价值提供了方向指引。 而民族体育资源是指各类能满足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条件和要素的总称。包括设备设施、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积极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可以进一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扩大民族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维度,为乡村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而经济、产业的发展又能满足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与全面实施[3]。

2 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

民族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促进各类元素整合、弘扬民族文化及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层面上。 积极推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事业,是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契机,拥有多元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民族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依旧面临着诸多困境。

2.1 政策落实不理想

为了推动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体育、民族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发展和治理。 然而,由于个别部门对民族体育旅游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意识。 其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民族体育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规划不精准、任务不系统等问题,并且缺乏专项政策与规划,政策的持续性、操作性相对薄弱。 导致政策辐射范围较小, 民族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不明显。 其二是生态政策的执行力不足。 由于很多地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对承载体评估不到位, 导致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存在矛盾。

2.2 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低

其一同质化问题严重。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由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深入发掘, 出现了千村一面、同质化的问题,致使其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在旅游IP 打造上, 很多旅游景区普遍以观赏型为主,缺乏参与型项目,致使游客体验度不高,容易出现审美疲劳。 其二缺乏产业联动与创新。 通过产业联动, 可以丰富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使其呈现出新的特征特点,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根据实践调查显示,民族体育旅游企业很少与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康养业等产业进行互动和融合,这都限制了它们自身的发展维度,很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与实施提供抓手和动力支持。

2.3 民族体育旅游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

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渗透进大众生产学习生活中,深刻改变了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为全面推动民族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应积极推进民族体育旅游的数字化建设。 然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地区普遍面临着软件功能、 网络基建及网络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旅游APP 产品存在功能不齐全、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需求。 由于缺乏共享平台,导致旅游景区很难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及偏好进行分析,难以延伸自身的发展维度。 其二是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推进体育旅游数字化建设,需要完善乡村网络覆盖率,然而我国大部分乡村的网络覆盖率十分有限,不能为游客提供多元的网络产品及服务。此外是网络营销手段的不足,即缺乏网络营销意识,无法丰富体育旅游的营销形式和内容。这导致民族体育旅游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影响了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3 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纾解策略

3.1 构建多元主体机制,推进政策落地落实

民族体育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文化、体育、旅游三要素的融合,丰富乡村旅游形式、扩大乡村经济的发展维度。然而“政策机制”依旧是影响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促进政策“落地落实”,如何提高生态政策的执行质量,需要我们做好如下几点:一是提升对民族体育的理解。 在推进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设中,乡村基层政府部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和作用。 所以,地方部门、体育部门、旅游部门应深刻认识到民族体育旅游在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中的价值底蕴,厘清自身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树立协同互进、共享共建等理念,提升体育旅游产业建设的实效性,从而规避各种互相推诿、条块分裂等问题的发生。 在实践工作中,各部门应明确国家的文件精神、政策精神、会议精神,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组织能力。 二是盘活体制机制。 各职能部门应贯彻落实政府政策与指导性、规划性、战略性文件,系统协调、统筹规划乡村旅游要素。 同时,各职能部门还要确保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地、 落实,促进各项财政、金融、土地、人才、设施等政策文件的执行,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升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效[4]。再次,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构建监督体系。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奖惩机制, 提升旅游企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 三是推动生态政策的执行。 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项目推广、政策实施、行动规划中,不应急于求成,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应明确生态保护的必要性,提高生态治理质量。 譬如在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集旅游、加工、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切实提升环境保护效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3.2 打造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一是发掘文化内涵。 在产品规划中,应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形式、文化机制及民族性格,以创设土字号、乡字号的民族产品为导向,落实乡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把握区域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核,让各项体育旅游服务、产品、活动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 其二是培育IP 产品。 在了解体育旅游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前提下, 应讲好民族故事,渗透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文化魅力,打造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开展。 一方面,应将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赛事与节庆活动中, 形成 “观赏型+参与型”的产品IP,提升游客的黏性与体验感。 另一方面,应围绕旅游IP 开发出形式多样的衍生产品。 譬如将娱乐、购物、交通、住宿、饮食等渗透到IP 的开发中,形成“休养融合”“体教融合”“体卫融合”的民族体育旅游综合体。 例如昆明融创文旅城、千户苗寨非遗IP 等。 其三是构建产业联动的新格局,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为提升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加强体育旅游各层级、各节点之间的要素交流质量,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发展,打造出一条创新、和谐、绿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如瑶族聚居区打造了“民俗文化示范、乡村旅游示范、特色村寨示范”一体的示范点,为我国民族体育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引[5]。 此外,民族体育旅游产业还需要与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起来,通过产业融合,拓宽旅游产品的价值链条。 如在体育场馆宣传民族体育旅游,让更多体育爱好者获得新的健身体验, 既活跃了身心,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既推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能以经济发展为契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3.3 加速数字化建设,拓宽旅游市场空间

一是深化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及构建共享平台。 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优化旅游资源网站、管理网站、服务平台的功能和内容。 譬如在APP开发与规划中,要设置一个能够展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民风民俗的板块;要持续完善、优化平台的门票预约、路线查询、出行推荐等功能,以此提升乡村体育旅游的信息化水平。 帮助社会大众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文化传统及项目特色。 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与信息科技企业展开合作,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发掘技术、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资源系统,增强APP 服务效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游客的需求与偏好,优化旅游产品。 二是推动网络设施与通讯设施的建设。 我们应提升乡村地区的光纤覆盖率,推广5G 网络技术,解决乡村地区信号不稳定、通讯不畅通的问题,为民族体育旅游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保障。 譬如围绕强基固边、兴边富民的要求加快信息通信建设,提高自然村的4G 覆盖率。 三是渗透“互联网+”理念, 创新营销手段。 其一是打造智慧旅游目的地,构建全景互动模式,为游客提供AR 体验及服务。 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 对民族体育旅游目的地有系统的认识。 其二是构建小红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民族体育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宣传维度,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 其三是抓住网络直播的热潮,展示民族地区的魅力、乡村地区的优势、体育旅游的价值,推销民族工艺品、服饰、农副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拓宽致富道路,从而为新型产业生态的形成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托。 其四是打造线上线下营销格局。 即通过网络营销与景区营销的充分融合,形成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宣传景区特色、激发游客热情的营销链条,拓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民族体育旅游是多学科、 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业态,助推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拥有难以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以制度落实、旅游产品优化及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改进并优化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路线, 助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提升乡村社会发展的质量。

猜你喜欢

助推战略民族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战略
多元民族
战略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