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2024-04-05郭占恒
文/ 郭占恒
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融合发展,事关市民和农民、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以及相关产业,是一个新课题,是一篇大文章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事关市民和农民两大主体、城市和农村两大空间、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及相关产业,是中国释放潜在增长力,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亟待深入研究和加力推进。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件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同时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如何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两大战略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亟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大问题。2023年10月18日,我应邀到北京参加一个专家座谈会,主题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会议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厘清和重塑我国城市概念体系,并相应提出新型城镇化政策内涵,以更好体现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改善;二是如何更好地衔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城镇化,改善人民实际生活质量;三是如何更好地衔接新型城镇化与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会上,我汇报了浙江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的乡村振兴的一些经验做法。我认为,把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统筹好、结合好、融合好,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两大战略,从主体上来说事关市民和农民,从空间来说事关城市和农村,从产业来说事关工业和农业以及相关产业。可以说,这两大战略下一步怎么样融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篇大文章。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中,有两处提到这个问题:一处是在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了三个统筹,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其中把“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大统筹之一,这是一个新提法。另一处是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任务的第七个任务当中,明确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很显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中央明确提出了“统筹”“融合”“有机结合”“新格局”的新概念、新要求、新部署,相信今后会有相应的政策跟进。
浙江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还有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浙江虽说过去在统筹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做得比较好,创造了“千万工程”等经验,但还有盲区、盲点以及许多有待提升的发展空间。
比如说,浙江的“空心村”比较多。从有关调研报告看,浙江最大的连片“空心村”在浙西南。丽水西南部连片“空心村”达1600多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庆元县东部11个乡镇、97个行政村、300多个自然村,占全县面积的58.6%。景宁县常住人口2000人以下的乡镇有13个,人口最少的只有500多人,50人以下的自然村随处可见。在成片的“空心村”中,留在村里的都是些老年人。可以预期,如果不及时出台政策扭转,当这些老年人不在了,村子也就不在了。
再有,浙江农村的闲置资产比较多。目前,浙江省内各地农村闲置资产在20%以上、个别地方在30%以上。也就是说,大量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农房校舍、水库、矿山等资产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半闲置状态。
还有,浙江一些地方的农业比较弱,农产品难以开拓市场。如丽水庆元、景宁的香菇、毛竹、茶叶等加工和销售跟不上市场需求,不仅农民收入上不去,也导致集体收入十分薄弱。如庆元县97个“空心村”,集体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多达79个,部分村则没有集体收入。
即使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说杭嘉湖地区,也存在一些盲区和盲点,个别农村落后面貌并没有多少改善,或者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从根本上说,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浙江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涵盖农业,而不仅仅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浙江的农业与荷兰、以色列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大提升发展空间。
综合施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整体谋划,综合施策。
转变认识,倡导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转变了,行动才会跟上。过去我们的标语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理念口号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功不可没。但随着城镇化峰值的到来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启动,已经到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所以,应转变理念,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改成“城乡让生活共美好”,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方面,浙江可先行一步,唱响这个口号。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这既包括老基建,也包括新基建。现在浙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主干道越来越完善,但关键要网络化,畅通毛细血管,打通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村庄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没有便捷的道路和网络,年轻人不会去,乡村也就难以振兴。
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靠当地政府和农村是难以办到的。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盘活闲置资产,把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促进农村人口回流就业。同时,吸引城市人口包括大学生、留学生到农村创业,诸如搞创意村、艺术村、网红村、研学村等。
鼓励支持乡贤回村带动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属于能人经济,而过去农村的能人大多到外面经商办企业了,但这些人的根在农村、心在农村、情在农村。从经验看,凡浙江农村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都离不开乡贤的助力。许多乡贤直接当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可以说,乡贤是浙江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密码。这方面,浙江还应大力探索,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化经验。
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过去城市改革,打开“城门”,促进了大量农村要素流向城市。如今乡村振兴,也要打开“乡门”,允许城市要素流向农村,这样城乡才能融合发展。如果不允许城市要素流向农村,农村怎么振兴,拿什么振兴?而要促进城市要素流向农村,允许工商资本和乡贤等城市要素到农村去,不仅会遇到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的要素市场化问题,还会遇到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调整,以及乡贤回乡兼职、任职、投资、收益等一些政策规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全面振兴也很难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