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2024-04-05杨文捷郑毅仙丁艳

中国储运 2024年2期
关键词:进出口冷链法律法规

文/杨文捷 郑毅仙 丁艳

随着中国食品进出口量的增加,冷链物流在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然而,目前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技术应用落后、硬件设备发展不平衡、冷链物流成本高、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当和供应链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建设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监管及溯源平台、降低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成本、实现技术升级、完善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加强监管工作。

1.引言

中国的冷链食品年进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进出口冷冻水产、肉类及其相关加工品。随着中国冷链食品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变得越发重要。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温度监控系统、追溯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但与中国大多数普通货物进出口物流不同,冷链食品的跨境运输和其通关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冷链物流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与否会影响食品的品质,这给经营企业带来较大的运营难度。如何推动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解决企业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实际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中国冷链物流业起步较晚,所以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较为落后。在信息管理上,由于提供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导致管理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信息共享上,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企业内存在信息断层问题。并且企业内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较落后,需要共享的信息无法及时更新,这会极大地影响信息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2.2 技术应用落后,硬件设备发展不平衡。当前中国在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技术应用上与欧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率为3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率超过70%。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是一个需要高度设施化的行业,它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来建设和维护冷链物流设备。然而根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冷链物流业的硬件设备发展不平衡,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设备更先进、更完善。而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设备备更新率较低,所需设备类型及功能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冷链物流需求。

2.3 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成本高。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所需的冷藏设备、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的投入成本较高,温度控制和检测技术的应用也需一定资金投入。而且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操作和管理标准较为严格,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人力成本比普通进出口物流高。另外,跨境运输距离较长,需要进行多次转运和中转,而近年来能源整体价格的持续上涨,也间接导致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中的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成本较高。

2.4 各环节管理不当,供应链脱节。由于各环节的管理不当,供应链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障食品的品质,需要实现物流全程低温冷藏,但在现实物流操作中,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间歇性关闭制冷设备,从而造成冷藏作业过程暂时中断。同时,许多生产企业缺乏预调冷冻设施,无法实现生产全程冷链。在装卸入库时,许多冷藏产品都在常温下进行搬运,这段时间内的冷链断裂可能会影响食品质量,使其保质期缩短。以上情况不仅会对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产生阻碍,并且会影响到中国食品安全的管理。

2.5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通过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能发现,当前中国的进口食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较宏观。而欧盟则有一系列详细、具体、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冷藏和冷冻食品的运输储存要求、温度监控要求、设备要求等,并且他们的技术标准成熟、与国际标准一致。相较而言,中国的相关标准体系大多在存储和运输环节,已有的行业标准都不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且缺乏强制执行力,滞后于国际标准。

3.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建设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监管及溯源平台。建设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监管及溯源平台应通过以下措施。首先,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其次,推动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统一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促进进出口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信息差异,提高物流效率;另外,企业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投入,包括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提升数据存储和传输能力,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对冷链物流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平台操作和数据采集的技能和意识。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2 实现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升级。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差距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加大对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同时与高校合作开设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相关课程,为行业发展予以充足的人力储备。二、加强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特别是农村及中西部地区,鼓励引进先进的制冷设备。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加强中西部城市的建设。并且还要加大对道路运输各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各类货物运输中转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冷链不间断衔接予以保障。三、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升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四、加强合作与协调。进出口食品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包括生产商、运输商、监管机构等。因此,各方之间的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确保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顺畅运行和食品的质量安全。

3.3 降低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成本。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一、与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加强合作与协调,共享资源和信息,共享冷链设施、以实现规模效应和降低成本。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提高物流操作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并且实时监测和追踪物流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损耗和延误。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化技术。三、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选择合适的运输模式,如海运、铁路运输等,来降低运输成本。合理安排中转站点和转运方式,减少中转次数和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四、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跨境运输成本。五、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降低能源成本压力。

3.4 完善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加强对行业的监督。完善中国进口食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参考欧盟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的详细规定,包括运输储存条件、温度监测要求、设备的标准等。并且这些规定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食品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借鉴,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二、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操作指南,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三、加强对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监管机构、完善监督机制。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操作水平。

4.结论

当前中国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化水平不高、技术应用落后、硬件设备发展不平衡、成本高、各环节管理不当,供应链脱节以及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此,要采取措施建设信息监管及溯源平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进出口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升级,完善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强对行业的监督。

猜你喜欢

进出口冷链法律法规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